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崇俭戒奢 [复制链接]

181#

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物质文明的存在都是人们大量心血的结晶。勤俭节约能使物质成果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能节制自己的欲望,修身养德。而浪费奢靡则是德行的最大敌人,容易让人沉浸于欲望的诱惑里无法自拔,从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成为不道德的人。主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TOP
182#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教子的名言。当物质生活得到过分的满足,就会过得奢侈,就会不知得来不易和感恩。只有节俭才能修身养德。古时圣贤之人,大都是去清正廉洁、德行高尚的人,就是这个道理。
TOP
183#

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生活、工作上的的最基本要求。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员必须是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模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TOP
184#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前社会,我们首先需要搞明白的一个道理是节俭不代表着寒酸贫穷。这个“炫富”的时代,很多人崇尚“拜金主义”,在富二代和娱乐圈人士的引导下,攀比之风盛行,人们争相追求明名牌衣物,名牌手机,好像越奢侈便越能彰显自己的地位一般。且不说一些家庭富足的人,很多中等家庭的人也打肿脸充胖子,追求奢侈的生活享受,似乎节俭就会让别人看不起,很多对夫妻打拼很多年都没有一点积蓄,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享受的生活。这种生活观其实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观念,追求享受,所以不知节俭。但是节俭难道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节俭可以为贫苦人民献上爱心,节俭可以更好保护地球资源,节俭也可以保障父母子女以后的生活,节俭更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思想。为了自己享受是一种自私,为自己节俭是一种智慧,而为他人节俭是一种无私。
TOP
185#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有很多人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奉行节俭自律的比较突出的皇帝之一。他在即为之后,在提倡节俭方面为群臣做出了表率,他最初住的宫殿还是隋朝时修建呢,都很破旧。有一次,他打算新建一座宫殿,“材木已具”,转念想到秦始皇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由此种下祸根的教训,感悟到“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遂下令停止。至于官吏们的奢侈浪费唐太宗也明令禁止。所以,在大臣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节俭的风气,出现了许多廉洁大臣。唐太宗顺应历史潮流,励精图治,采取种种积极措施,奠定了唐立国的基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繁荣稳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
TOP
186#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奢俭表面上看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有时候却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性格及思维方式。想要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没错,但不能把其与奢侈挂钩,奢侈是没必要的浪费。既能保持节俭又能不委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人处理生活的能力的表现。节俭可以形成一种精神气质,培养我们宽广淡泊的品行。
TOP
187#

        崇俭戒奢,使人很容易想到以廉洁名传千古的汉文帝。鹿台之建与百姓生计的选择中,汉文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百姓为重。这样的做法不仅体现出汉文帝心系天下苍生,更能体现出他崇尚节俭,不铺张的美德。不仅在国家大事上如此,他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中更提倡节俭。后宫不得穿拖地的长裙,并一直为表率身先士卒穿麻布做成的衣服。正是因为如此的清正廉洁,西汉才有了后来“文景之治'的盛况。奢侈简朴这样的生活选择,更是与个人心理密切相关。爱奢侈之人,大多都表现的傲慢骄矜,而简朴之人,大多都显得谦逊而“固执”。孔子教育后人,与其不谦逊,宁肯做一个固执的人。
TOP
188#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 优良传统。现代社会下,“光盘行动”、“八项新规”倡导着新时代的勤俭节约,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物质欲望膨胀是当代社会的顽疾,贪污腐败是政治生活的大敌,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廉”的精神,崇俭戒奢。“成由节俭败由奢”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俭则约,约则有善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TOP
189#

宋朝司马光有言:“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论语》中也有言:“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为什么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什么古人“崇简尚德”。因为清苦节俭最能考验人,也最能够培养人。只有那些守得住清贫,崇尚节俭,不奢侈的人,往往才能获得大道。“贤哉回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这类人吧!
TOP
190#

“成由俭,败由奢"。这句至理名言,应验了古今多少王朝的兴衰。汉代文帝景帝勤俭节约,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后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景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隋炀帝,贪图享乐,烟花三月下扬州,在扬州建造宫殿,供其花天酒地,如此这般,隋朝很快被唐灭国。古今兴亡多少事,都围绕着皇帝的品行而演进变化。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就是对历代皇帝的警戒,勤谨节约是一个明帝身体力行的事。崇俭戒奢在如今社会亦是适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等等。作为中国梦的筑梦者,我们更应该勇担使命,做崇俭节约的宣传者,将勤俭节约践行于日常生活中。
TOP
191#

唐史书记载,唐玄宗即位后,因为社会习俗奢侈浪费,便下命令有关衙门销毁金银制造的玩赏器物,作为国家军需之用;将珍珠玉石精美华丽的丝织品集中到大殿前,烧掉;皇后与妃子以下,不许穿用珠玉锦绣;全国不许再采买珍珠美玉和织造锦绣等物;撤销长安和洛阳的织锦坊等等。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创造了唐朝开元天宝盛世。只可惜,后来他逐渐放弃了初期节俭勤政的作风,沉湎于酒色和歌舞升平,生活奢侈,国家由盛而衰。可见对于戒奢,一要明白,二要坚持。这正应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的“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TOP
192#

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治国之道,是为官之本;又是治家之策。崇俭戒奢古往今来不少仁人志士见解独特,诸如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阐述了勤俭是兴国立业的根本,奢侈是亡国毁业的祸根。朱德元帅也曾诗云“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箴言”
TOP
193#

崇俭戒奢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名言“以俭得之,以奢失之”。汉文帝一生俭朴,临死前要求对自己薄葬,史载其“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汉文帝死后,送葬仪式和陪葬品都较其他皇帝简朴。同时汉文帝的节俭也奠定了后来“文景之治”的基础,备受百姓爱戴。而秦始皇作风便截然不同了,“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最终只落得一个一世而亡的下场。追溯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兴于勤俭,败于奢靡。“一粥一饭,当思来者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所以我们要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TOP
194#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从小我们就接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育,接受在食堂不浪费粮食的教导。因为我们身边的一切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节俭。
节俭在各个方面都是一种美德,一方面,戒奢从简是为了资源的节约。我们倡导的“光盘行动”、倡导饭后打包、对于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进行收费,这一切无非是为了让人们重视节俭。即使在物质充裕、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不能抛弃节俭的品格。
奢侈来源于物质收入和自己的心理情绪。并不是说奢侈和奢侈品就不应该存在,我们应该在自己能力足够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理性的奢侈消费和生活。另一方面,戒奢从简也是为了资源的分配。世界上的贫富差距很大,对一个地方一群人来说充裕的像空气一样的资源在其他地方就像黄金一样宝贵。
节俭不仅是为了自己习惯的养成,也是为了其他人的生存之道。
TOP
195#

八荣八耻中,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提升自身的素质,从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