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崇俭戒奢 [复制链接]

271#

勤俭节约的传统理应时刻发扬,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当以俭素为美,不以奢靡为傲,戒奢从俭。反观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崇尚奢侈、追求名牌几近疯狂,这无疑是错误的观念。过度的奢侈或许会招致祸患。“俭以养德”,勤俭生活可以培养人的品行,陶渊明生活俭朴、躬耕田园,其崇高的精神境界便是在俭朴的生存环境中加以思考、凝练的。
TOP
272#

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检”就是要节约资源、反对浪费,“戒奢”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对物质、金钱等方面的追求要有节制。小到家庭,大到邦国,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虽然我们今天的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了,但崇俭戒奢仍是我们不能抛弃的美德。我们浪费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对农民心血的糟践。我们要时刻铭记,优越的生活是靠艰苦奋斗得来的。节俭不仅是对物质的珍惜,也是一种精神力量,是能够合理把控自己欲望的体现,相信有了这种力量,我们即便限于困境之中,也能够泰然处之。
TOP
273#

春秋时代诸侯、大夫等都过着极为奢侈豪华的生活,他们的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在推崇周礼的孔子看来,这些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孔子认为尽管生活简朴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越礼犯上相比,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也不能像那些诸侯大夫那样过着奢华的生活。这便是圣人对奢侈和俭朴的看法。现代社会的先进技术,为我们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生活资料,人们很容易陷入生活的安逸中而不能自拔。
TOP
274#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TOP
275#

廉洁是中国古代伦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人类所有劣根性中,贪婪是最主要的,因而显现出廉洁的道德价值及其难度。廉洁之德不是一种伪装,而是一种深刻的自律精神,只有心甘情愿保持廉洁,才能真正成为廉洁者。
TOP
276#

崇俭戒奢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责任的体现。我们应该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不浪费食物、水、能源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应该倡导简朴的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提倡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TOP
277#


一贯俭朴者学习之,可笃志加勉;有贪奢之习者学习之,知俭之益、奢之害,亦当回心改过,守正向善。
这份倡议,对于佛教界塑造正面形象、巩固道心、道风,提升良好教风、学风,深入推进新时代宗教中国化,都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
TOP
278#

回复 7楼张舒的帖子

“节俭戒奢”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理念和工作作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条件怎样优越,“节俭戒奢”的精神都不应该忘记,并且要一直提倡。重节俭、戒奢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谈到“节俭戒奢”,也许会有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在物资匮乏的过去,俭朴是种必然的生存状态,人们不具备挥霍的资本。而到了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物资丰富,生活条件优越,所以也就没有节俭的必要。岂不知“消费”和“浪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固然需要优厚富裕的物资生活条件,但也必须拥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在何种国家,都应该坚持这种精神。而今天所提倡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我们要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追求并不矛盾。
TOP
279#

回复 2楼刘潇的帖子

崇俭,即崇尚节俭。在日常生活中,我逐渐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节俭不仅是对资源的珍惜,更是对自己生活品质的一种提升。在购物时,我学会了理性消费,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奢华,而是更注重物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在饮食上,我也养成了节约食物的好习惯,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水。
戒奢,即要抵制奢侈。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奢侈之风似乎无处不在。然而,我深知奢侈的危害。它不仅会耗费大量的资源,还会让我们陷入无止境的欲望漩涡。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奢侈所迷感。在穿着上,我选择简单大方的款式,避免过于花哨和繁琐的设计。在娱乐上,我更倾向于选择健康的休闲方式,如阅读、运动等,而不是沉迷于奢侈的消费。
崇俭戒奢更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再盲目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TOP
280#

在当今社会,消费主义盛行,物质需求似乎越来越无法满足。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古人提倡的俭朴节约却蕴含着深远的智慧。古人认为,节俭可以避免欲望泛滥,培养德行和品性。节俭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对内心欲望的控制与修炼。通过节约,我们不仅能减少对物质的依赖,还能保持心灵的清明和气节的坚定。
长辈常教导我们要“勤俭持家”,这是因为过度奢侈容易滋生贪欲,迷失自我。而俭朴的人则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不为外物所动,生活也更加充实有意义。节俭是自律的体现,是生活中的一种智慧选择。它帮助我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不失去对生活本质的追求和对内心的管理。
在现代社会,适度的节俭仍然值得提倡,它不仅有助于个人修养,还能让我们抵制消费主义的诱惑,过上更加充实和理智的生活。
TOP
281#

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 强调在礼仪之事上,即便简朴也比奢侈要好,这体现出儒家对俭朴的肯定
在物质生活方面,儒家倡导人们克制欲望,避免过度追求奢华享受。《论语》中提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有志于追求道的人,不应以吃穿简陋为耻,而应将心思放在精神境界的提升上。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点明了俭朴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要性,通过节俭能培养人的自律、坚韧等品德,让人不被物欲所左右,专注于内心的成长和自我完善。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饮食起居还是社交活动,都应秉持俭朴的原则。如选择实用而不奢华的物品,在宴请宾客时避免铺张浪费,珍惜物力与财力资源。这种崇俭戒奢的生活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品德塑造和家庭的和谐稳定,还能为社会树立良好的风气,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人们在简单质朴的生活中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富足,这正是儒家崇俭戒奢理念的当代价值所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