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义为行则 [复制链接]

76#

人既要讲“利”,更要讲“义”;有韵律的人生,应当是“义”与“利”相统一的人生。

义是君子行事根本,是人的正确道路,必要时需舍身取义,但万不可见利忘义!!

这个社会缺少太多的仁人义士,就观我国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之中,也少见有人是因为“义”字当头,行“义事”而被推举。我们广泛的把义曲解,造成社会义缺失,因此,大学生更要讲求“义”。

TOP
77#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可见“义”是君子行事的准则。确实,并没有规定一个人一定要做什么事,一定不能做什么事,但是,能遵循大义行事的方能称得上是君子。面对当代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人们往往不能自持,迷惑在其中,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一个错误的决定,便会导致越陷越深,走入不可挽回的无底深渊,那么,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呢?这就要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一个“义”的规范。人只有不断约束自己,才能修身立德,这也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啊。
TOP
78#

历史上苏武、吉平、谭嗣同三人,为了忠义可以忍受万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舍生而取的“义”,便是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主张。


义和仁作比较的话,以方加尔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义相当于形式,仁相当于内容。仁是一种爱的情感,最高的道德,但是这种最高的道德,最高的理念,最高的精神,要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你要不通过做事情,不通过某种具体的形式,某种途径来实现这个道德,那你是不义的,所以义它是一种实现仁的形式,实现美好道德理念的形式。因此才会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TOP
79#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专业:10文秘

学号:10311027

姓名:彭涵

电话:13678735475

日期:2011-3-19

卷二、义

(三)义为行则

  义行为则是指人在价值取向主观与客观思想支配下而产生的外在行动,主观是从内在思想发出的底线信号,主观有梦想、目标、评价标准、价值取向等;客观是接收外在思想的界限信号,客观有道德、法律、科学、人文 、社会等,任何行为标准的表现都是受价值观所影响。

TOP
80#

义有七体

    “义有七体”是指:“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诎,以辟刑僇;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敦蒙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管子 五辅》)    


    即一以孝敬父兄慈爱和顺来供养家属,二以恭敬忠诚来侍奉君主,三以公正合宜来实行礼节,四以严整谦逊来避免犯罪,五以节俭省用来防备饥荒,六以纯朴专一来防备祸乱,七以协调和睦来防备敌寇。此七点为“义之体”。百姓必须懂得义然后才能公正,公正然后才能协调,协调才能处于安定,处于安定然后行动才有威势,行动有威势才能征战取胜,防守坚固。所以,义是不可或缺,不可不推行的。

TOP
81#

恩,。。。有同感
TOP
82#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绕梅

学号:10311023

时间:2011410

电话:15288264344

卷二、义

三、义为行则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由以上言辞中,我们知道了“义”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况且我们不能够知道所有的事与物,因此,在我们做事待人等方面而我们即以“义”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也就是一种规范。或者说是一种无形中的路线。我们将在这样的路线上不断的前进、不断的成长。

我认为义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存在,只是要看我们生命的旅途中是否有所牢记,有所隐现。换言之,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轻易的将义给舍弃,而是要牢记并发扬它。让它真正的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有这样一句子“仁至义尽”,但是我们绝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如果发生了, 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不会美好。

“君子以义为根本,以礼仪来施行,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以诚信的态度来成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义于我们而言是何其重要,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中不可以缺少义。因为“义”是我们人生道路的明灯,没有它我们的路不会好走,我们的人生或许会误入歧途毫无所成。

TOP
83#

义一种内心修养,是主观能动充分发挥的体现,义在我看来是取决于自我,和“善良”是一样的,它不在于你对别人和有多好,而是在你眼中别人的缺点可以改正。是自我要求,从内而外,表现在行为上的涵养。
TOP
84#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文秘

姓名:郭靖雯

学号:10311054

时间:201142

电话:15087060627

           义为行则

              

凡事都要有个度,例如朋友之义,过分的强调就会适得其反,最终的结果往往会害人害己。

  江湖义气是古代侠士们引以为荣的做人准则,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行事原则都要以法律为准,如果还抱着江湖义气不放,就只能做回几百年以前的古人了。

      通常情况下,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如果其中掺入“义气”两字,就会发生危险。有的人面对问题时,可以清醒、理智地去对待,那么当互帮互助和原则问题发生冲突时,他就能以遵守法律为重;相反如果一味以义气为重,那就可能冒犯法律而尊重义气,到头来是害了自己。

义是君子行事根本,是人的正确道路,必要时需舍身取义,但万不可见利忘义!!

这个社会缺少太多的仁人义士,就观我国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之中,也少见有人是因为字当头,行义事而被推举。我们广泛的把义曲解,造成社会义缺失,因此,现如今,我们因视义为行则,将理发扬光大。

当两个人的喜好和追求不一样或不在同一条道路上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友情是无法走得长久的。当在思想、意识上出现分歧,彼此的坚持不在同一层面上时即为道不同。走的路不一样了,目的地不一致了,两个人的关系也就正式宣告“分道扬镳”。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TOP
85#

Mark
TOP
86#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听到朋友之间要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然而,大多数人却误解了“义“的真正含义,酒肉朋友,哥们儿义气盛行,殊不知,”4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义气是朋友间的心照不宣,一切尽在不言中。伯牙,子期用高山流水演奏了知己的义气,伯牙死后,子期断琴;马克思与恩格斯用《资本论》见证了有难同当的义气,恩格斯从物质上精神上支持马克思克服生活困难;在现实生活中,好多人,好多朋友之间有福能同享,有难却不能同担,有权有势,人人和你是朋友,人人对你讲所谓的义气,大难临头却各自奔飞,互相出卖曾经的”义气“,想想只会叫人寒心。

TOP
87#

义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准则,一个完全没有仁义之心的人也是极不容易造就的。一个人失去了仁义之心,就犹如灵魂离开了肉体而没有安居之处。

《论语·宪问》中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有仁义之心的人是没有忧愁的,因为他们的内心时刻存有仁爱和正义,凡事都不会太过于计较自己的得失,得到自己应得的,不属于自己的不会去争夺。在现实生活当中,有许多的人整天愁容满面,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因为他们整天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得不到呢,为什么别人总是比自己优秀呢,凭什么我得不到某种待遇呢。。。。。。所以要有仁爱之心,凭借正义的力量去获取,有仁有义,这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TOP
88#

义是人格自觉、道德高尚的“君子”至上的、首要的(“义以为上”),本质的(“义以为质”)德行和为人处世原则。一个要想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成为">成为ersonName>君子,有所作为的人,必须以义为首要修养,以义为最高原则。孔子号召人们见义勇为、徒义成德,说:“见义不为,是无勇也。”(《论语·为政》)又说:“闻义不能徒,见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不外乎要人们以义为上,以人为本,以义为基。

墨子曰:“夫义,天下之大器也。”(《公孟》)“天下莫贵于义。”(《贵义》)天下以义为最可贵,因为这是天意:“天欲义而恶不义。”(《天志上》)又曰:“义果自天出。”儒墨两家都是提倡和捍卫正义的义士,也都是勇于“舍生取义”的勇士。

TOP
89#

“义”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某种程度上讲,“义”可以理解为正义,讲“义”的人,可以说是一个道德高尚,有正义感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水浒传》中的好汉,因为一个“义”字,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杀贪官、劫污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小到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大到为国争光,都是“义”在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国难当头,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才为祖国的独立打下了基础。在和平时代的今天,孔繁森、焦裕禄、任长霞等等优秀共产党员把人民的“大义”放在首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TOP
90#

孟子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于义:“君子喻,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