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义为行则 [复制链接]

22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并不意味着孔老先生认为君子不能求利,而是认为求利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任“利”作祟,求利先用以来约束自己,把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TOP
227#

《说文解字》:“义”,代表我方军队的威仪,由“我”和“羊”的字形组成。因为是代表己方,所以用“我”字形;因为“义”有牺牲的意思,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所以用“羊”字形。孔子认为:所谓义,就是“适宜”。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行为符合周礼和道德,就是“义”。孟子进一步将“义”阐述为:“义”就是人的“羞恶之心”,也就是对于自己丑恶的言行感到羞愧,对于他人的丑恶言行感到憎恶。儒家并没有规定“义”的具体内容,只是明确了“义”的含义——言行符合礼法和道德。我们大家对“义”并不陌生,忠臣义士或重忠义,或讲道义,或行侠义,行事令人景仰,总能让男儿热血沸腾,他们秉承的就是儒家所说的“义”。
TOP
228#

“义”在儒家思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道德规范的核心,也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重要准则。对于君子而言,“义”不仅是外在的约束,更是内心的自觉和追求。他们深知“义”的重要性,将其视为自己行为处事的根本依据,时刻以“义”来衡量自己的言行举止。
TOP
229#

在孔子的教诲中,我深刻领悟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的崇高境界。这不仅是对君子行为的精炼概括,也是我个人生活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记得在一次团队合作项目中,我始终坚守“义”的原则,即公平、公正、正义。在分配任务时,我尽量考虑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确保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价值。这不仅提高了团队的整体效率,也赢得了团队成员的尊重和信任。

在与人交往中,我注重“礼”的践行,以礼待人,尊重他人。无论是与同事沟通,还是与客户交流,我都力求做到言辞得体、举止有礼,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氛围。

同时,我深知“孙以出之”的重要性,即谦逊待人,不骄不躁。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时,我总是先倾听他人的看法,再以平和、谦逊的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有助于增进彼此的理解,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争执和冲突。

最后,“信以成之”则是我始终坚守的底线。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力求做到言出必行、行出必果。这种诚信的态度不仅让我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和支持,也为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不仅是对古代士人的要求,更是对现代人的启示。我将继续以“义、礼、孙、信”为准则,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TOP
230#

    本段文字引用了孔子的言论,深入探讨了“义”作为行为准则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孔子的名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强调了君子在行事时应以道义为准则,不拘泥于固定的行为模式,而是灵活应变,始终坚守道义。这句话揭示了孔子对于“义”的深刻理解,即“义”是指导人们行为的根本原则。
    接着,文本又引用了孔子的另一句话“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这句话批评了那些整天聚在一起却从不谈论道义,反而热衷于卖弄小聪明的人。孔子认为,这样的人是难以造就的,因为他们缺乏了对道德和正义的追求,只注重表面的技巧和机智。
    此外,文本还提到了孔子关于君子品质的论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这里,孔子将“义”视为君子的本质,认为君子应该以道义为根本,以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谦逊的态度来表达自己,以诚信的态度来成就事业。这样的品质,才是真正的君子所应该具备的。
    最后,文本引用了《孟子》中的话“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进一步强调了仁和义对于人的重要性。仁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所,义则是人行走的正确道路。如果放弃了这些道德准则,就如同放弃了安身之所和正确道路,这是非常可悲的。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孔子的言论和论述,深入探讨了“义”作为行为准则的重要性,强调了道德和正义对于人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始终坚守道义和道德准则,以成为真正的君子和有道德的人。
TOP
231#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法治”等价值观念,与“义为行则”的理念不谋而合,都是在指导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选择。“义为行则”是一种行为准则,它要求人们在生活中不断思考和实践“义”,以此来调整和指导自己的行为。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TOP
232#

义是君子的行动标准,是人的内在准绳的外在体现。仁与义关系密切,孟子认为,仁是人的安生之所,而义是人的正确道路。通过义从而达到仁的境界。君子行事,内心怀有仁,而施行义。对待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对待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儿,以义行之,既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待人接物尊重的体现。义在现在任然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不仅能够指导人的行为,更能体现社会主流的一个正向倾向。构建一整个正义的社会,缺少不了个人的义举。
TOP
233#

回复 3楼陈世涛的帖子

万钟于我何加焉?”这句话是孟子对于上述行为的质疑。他在问,如果一个人不考虑礼义而接受了高官厚禄,那么这些额外的利益又能给他的品德和人格带来什么真正的增益呢?孟子认为,真正的品德和人格的增益来自于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物质的利益。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重视。孟子通过这个问题强调了即使在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时,也应该坚守道德原则,因为道德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石。这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于君子理想人格的培养,即追求内在德性的完善,而不是单纯的外在物质利益的追求。
TOP
234#

义气是行动的准则。人内心的能量是光明的正大的,他所做的事情则处处体现仁爱,那这就是义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只局限于眼前的小小的利益,处处不提及仁爱,所做之事处处利己害人。那这种人则可称为小人。
TOP
235#

见义勇为:孔子强调,一个人不仅要当仁不让,而且还要见义勇为。看到适宜礼制的事情,要勇于去做;看到不义之事,要敢于挺身而出,进行制止。这种精神是“义”的重要体现。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孔子和孟子都提出了将仁、义置于生命之上的思想。孔子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都表达了在关键时刻为了坚守“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
TOP
236#

儒家对于如何行“义”的近切要求是“敬长”,“敬长,义也”(《尽心上》)“敬长”者,在家庭内部表现为尊重“兄长”,在社会上表现为尊重“君长”,两者之中,孟子尤为重视后者的实践要求,并将儒家的对等原则贯彻进君臣关系之中,,“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君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若寇仇。”(《离娄下》),君主唯有将臣下视为自己的手足兄弟,臣子才可能会衷心事上、不离不弃,如此便是孟子所言“君臣之义”。
在今天“义”更可能出现于人际交往之中,急他人所急,为亲友分忧,仗义相助,可以称其人十分“仗义”,而在社会层面则要求个人不必斤斤计较,对于社会现象敢于发言,敢于直言不讳、反抗不平等现象,对于处于危难中的社会成员要保持怜悯之心,力所能及的对他们予以扶持,对待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始终保持高度的向心力,对于任何煽动分裂、污蔑国家的言谈举止保持敏感和反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