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义为行则 [复制链接]

46#

我以前对义的理解就是以为朋友在一起 就应该讲义气,所以我对每个朋友都很讲义气.现在觉得好肤浅啊.因为那个时候就是朋友做了错事我都还在维护他,就是因为要讲义气,现在才知道是错的,这种不是义气,我就是在害他,真正的义应该是在他错的时候告诉他,让他回到正确的一方.
TOP
47#

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义是人的一种思想品质,一种道德理念,一种行为准则,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奔袭是为义,恩格斯资助马克思共为科学奉献亦为义。而自古以来利与义不相分离,有见利忘义者,亦有舍生取义者,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今社会,物质膨胀,利益至上,义更能彰显一个人的品格。面对本心,面对诱惑,如何抉择,也就看我们如何了。
TOP
48#

个人觉得教育,首先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善恶观的培养,试问一个人如果是非不分,那么他的知识越多就越可怕
故而,在教育上,义,该是走在第一位的
自古以来,读书人应该有一股浩然正气,明是非,晓大义
这样,才能谈其他的品德
曾有一个小品中,范伟问:大妈,您看您长得那么富态,您不得信点啥,大妈说:我信良心
是啊,这种俯仰无愧与天地的精神便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大义
TOP
49#

对于义,不同的人的观点是不同的,个人认为这里没有大义与小义的区分,只有为与不为的差别。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强烈的“义”,那么他可以对人世间的不公平进行斥责,也可以很伟大的为了这公平而奋斗终身,比如鲁迅,比如毛泽东......


但是,诸如我辈的庸人,虽然有想“义”的冲动,但是没有这个能力的问题,个人能做的,只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看见盲人卖唱,给出几块钱零钱;看见路上有垃圾,垃圾箱不远会很热心的捡起来等等等等。但是,自己并没有觉得自卑,因为穷人的豆浆与富翁的琼浆相比,丝毫不显得掉价。


义有很多种, 但是,对于朋友间的义,这个尺度很难把握,这里打个比喻,要是自己身上只有一块钱,只能买一个烧饼,并且自己也很饿,这时朋友过来说,哎那个谁,我饿的不行了,你把它全部给我吧,我是不会答应的,我能做的只是会分一半给他,坦白的说自己很不伟大,但是现实,这已经是在我最大的能力范围里。要是他说,你真不仗义,我会觉得这个朋友就是个不仗义的人。


践行“义”,靠的是实际,不是空谈和夸张;要的是实践,不是自吹自擂。孔子说,行“义”的是君子,个人认为有点绝对了,照这个推理,那么不行“义”的,难到就是小人了,所以,在这里,孔夫子忘了中庸之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7 15:56:39编辑过]

TOP
50#

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墨子的“义”,墨子在《墨子 贵义》里讲“万事莫贵于义”。我认为墨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最特别的,墨子代表着小生产者,来自广大的市井,他有自己的一个社会团体,有严密的制度“巨子”。我认为墨子是一个那个时代的真正侠客,他四处奔走,心中兼爱天下,他对义的崇尚就是后来侠客精神的重要来源。尽管墨家后来衰微了,但是我认为他却没有消失,而是潜移默化进了我们中华精神的内部,形成了一种“江湖义气”,这里的江湖义气我并不认为是其中的极端部分,而是比如,见义勇为,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等优秀的成分。

TOP
51#

把义作为自己做事做人的根本准则。对人对事如果都能保持这不偏不倚,无论对于什么事请,对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保持公正的态度。那这个社会就不会有贪污受贿,仗势欺人等等现象。

TOP
5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世上的确有比生命更使人想拥有的东西,也的确有比死亡更使人厌恶的东西。人们经常遇到二者难以选择,想名又想得利,想做官的权势又想不做管的潇洒自由。之所以难,难再舍不得,难再那不可得兼的东西都是“我所欲也”,甚至,也是人人所欲的,也就没有什么可难的了。

人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既然是选择,就一定要选一条路走下去,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到了应嫁的年龄,有两家人可以选择,东家贫而子俊,西家富而子丑,媒婆问女孩当选择谁,女孩沉思好久,说:“我愿住在东家,而吃在西家。”两个都有可取之处,两个都舍不得,此女也未免太贪心可笑了。

TOP
53#

在水浒传中,在众好汉眼里,义是高于一切的。比如说第 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里,美髯公、插翅虎、宋公明与晁天王的私交甚好,尤其是宋公明,是晁盖的生死之交。而因此他们放走了盗走十万贯金银的晁盖等人。如果我们用现在的眼光看待这件事,那么很明显,宋江等人是没有分清公私的。然而要知道,在宋朝,像宋江等小吏是很没有地位的,一生辛劳,一旦有什么大盗肆虐第一个遭殃的就是他们(参见十八回中何清的遭遇)。也就是说,朝廷是无法给他们安全感的,他们也急需一种关系给与自己支持,这种关系也就是义气了。这种义,可以保命,可以让他们大碗吃酒,大秤分金,可以让他们在江湖中有所依靠,所以,真正的绿林好汉中人人都在讲义气,即使是抗命、犯杀头的罪过也在所不惜。

TOP
54#

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生身而取义者也。”正所谓有选择就要有放弃,孟子的选择是舍生取义。君子生而为义,小人生而为利。历史上有多少舍生取义之人啊!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近了说,我们的温家宝总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涝灾,哪里没有他的身影?不顾自己的安危,亲自指挥救灾,这难道不是一种义吗?义不是口头上说说,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践行!

TOP
55#

在我看来,对“义”最直接的解释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讲到义,便不能不讲“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和华歆的故事将志同则道和,道不同则不相为谋诠释得很透彻。

管宁和华歆原来是很好的朋友,一起读书,一起劳作。可是二人的志向和追求却相去甚远,管宁一心只读圣贤书,不为金钱利益所惑,可是,华歆却喜好追求名利。于是有了“割席断交”之典故。最后两人的结局亦不同:管宁做了隐士,而华歆在魏文帝时期官至司马。

拥有相同的志向和追求才可能拥有相近的思想。这样的人才会成为好朋友,才能在思想上给予彼此帮助和理解,才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此为志同则道和。

同样的,当两个人的喜好和追求不一样或不在同一条道路上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友情是无法走得长久的。当在思想、意识上出现分歧,彼此的坚持不在同一层面上时即为道不同。走的路不一样了,目的地不一致了,两个人的关系也就正式宣告“分道扬镳”。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TOP
56#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说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也没有说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惟有依从义来行事。”

孔子说:“整天与众人聚在一处,说的话从不提及仁义,还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是难以造就啊!”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根本,以礼仪来施行,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以诚实的态度来成就,这就是君子啊!”

仁是人的安身之处,义是人的正确道路。让安身之处所空着而不去居住,放弃正确的道路而不去走,可悲!

TOP
57#

古人说“义者,宜也”,认为适宜就是义。我觉得义就是守卫自己的尊严,守卫自己心里的道德准则。孟子说,舍身取义。这可能是所有中国人骨气的精髓,帮助我们有勇气明辩是非,捍卫真理。正如《淮南子》说的:“义是用来制止人的本性丧失的。”如果没了义,中华文化也就垮了,中国精神也就垮了。
TOP
58#

西汉末年王莽专政,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他横征暴敛,刑罚严苛,给百姓摊派了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他毒死汉平帝,自称帝王,他滥加封赏,又不断挑起对匈奴地区,以及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人们对他的不满情绪日渐高涨。
    王莽篡政,逼令汉朝皇帝的母亲以及皇后外家留住中山,不得到京师来面见皇上。王莽的长子王宇深表不平。想到孔子所说的「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王宇决定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他去向他的老师吴章求教,商讨如何能够遏止王莽的种种恶行。吴章认为,王莽此时怙恶不悛,一意孤行,而且又大权在握,他是无法听得进任何人的规劝的。他做事狠戾凶残,不循从道德良心做事,而且又喜欢装神弄鬼,对鬼神灵异的那些神神怪怪的说法深信不疑。所以不如就顺水推舟,搞一些鬼怪的神异事件来吓唬吓唬他。再套用那些歪理邪说,说明他已经众叛亲离,天怒人怨,连上天都将要降下大祸于他,从而逼他退位,永绝后患。
    王宇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就派吕宽提着一桶血,在半夜三更四下无人的时候,把红惨惨的血水泼洒在王莽的大门上。仿佛是鬼神留下的诰谕,希望他迷途知返,不要再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然而吕宽的行为,却被守夜的门卫查知,事情很快就败露了。丧尽天良的王莽,不但亲手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而且对怀有身孕的儿媳,也痛下了毒手。
    不但如此,王莽还诛杀了皇后的娘家卫氏家族的族人,并借机铲除异己。在这次事变中,被无辜害死的人达一百多人。身为儒林领袖,吴章为他常怀于心的道德节义,用生命的代价,写下了最为重要的一笔,他威而不屈坦然就义,最终被王莽下令施以酷刑。残忍至极的王莽派人将他的肢体一节一节地割下,腰斩于东市门外。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读书人敢为天下先的志节,正是吴章对奉持一生的儒家之道,所作出的美壮绝伦诗篇般的注解。
    吴章是一代大儒,追随他的弟子达一千余人之多。王莽认为他们全都是同党同伙的恶人,要全都禁锢关押起来,其中更不允许有任何人留在朝廷中做官。谁都清楚王莽的作派,连自己亲生儿子都敢痛下毒手的人,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为了躲避突如其来的横祸,也为了继续保有仕途上的光明前程,吴章的学生们开始在朝野中,公然宣称自己不是吴章的学生,而早已师从其他某某人,早就不在吴章门下了。
    当时云敞官居大司徒掾,老师的惨死使他悲伤欲绝。每每想起老师深切的爱护和不倦的教导,那师徒如父子般至亲至爱的天伦之情,和老师那道义浩然的举手投足、一言一动,不住地在他的脑海中盘旋荡漾。老师终其一生守仁守义直到尽处,他笃行不怠的言传身教,长长远远地活在了学生的心中,纵使历经岁月流逝也永远都不会消失。云敞决心挺身而出,为最为敬爱的老师,谨守为人学生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情义。
    当时正值风雨飘摇、局势动荡的剑拔弩张之时,云敞一路哭号跪拜着来到老师体无完肤的尸首前,肝肠欲碎。他大呼着自己就是吴章的学生,他悲切的哭声蕴含着对老师至深的追念,他将老师的尸首一块一块小心翼翼地包好,护在自己的怀中,泣不成声举不成步地哭号着回去。他不畏惧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是吴章的学生,他不畏惧自此而后他就是冲在最前方的恶党与罪魁,他只知道老师坚守仁义直到尽处,而他自己终生实践的正是老师最深切的教诲。
    云敞公然按照师礼把老师的尸首敛棺而葬,他悲切的哀号之声倾动了朝野,使整个京师的人都为之瞩目。车骑将军王舜被他的义行深深感动了,他赞美云敞就如同栾布一样地有情有义,并推荐他为中郎谏大夫。云敞屡屡以生病为由,避隐在家终老余生。
    千百年来,云敞成为了学生承事老师,忠义绝伦的典型模范。曾经有一首古老的谣谚这样地写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正是说,政治清明的时候,读书人可以振缨而仕,到了乱世之世,则可以抗足而去。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读书人坚勇的志节,往往正是在力敌万夫的危难关头,表现得甚为壮烈,他坚韧不屈、坚忍不拔,一直把为人应有的道义尽到了极处。
TOP
59#

义气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辩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与心术不正的所谓“朋友”纠缠不清,自己就可能陷入一个不辨东西的迷魂阵里,从而害人害己。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应该讲法讲德,而不是讲“义气”,“义气”时下的解释应该理解为:由于个人或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甚至牺牲自己某些利益的狭隘思想。
  但是若是真正的义气,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做为朋友必与他一起挺身而出,而不是萎缩在某个角落,无论结果如何!当朋友有困难时,不论如何也要帮朋友走出困难,这里义气并不只是兄弟,也是朋友,亲人.义气也是没私心的友谊,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
  因友谊而冒危险或作自我牺牲的勇气、态度。
TOP
60#

   义气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辩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与心术不正的所谓“朋友”纠缠不清,自己就可能陷入一个不辨东西的迷魂阵里,从而害人害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