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说来,不怎么注重对形而上之定义的讨论,儒者总是讨论人伦礼义,而对人的定义总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私以为理学中谈到的良知与本心是对人的本质定义。有良知者便是人,“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在心灵中的统一体”。所以说只有知觉不能称之为人,只有理性也不能称之为人,而必须要有德性,即良心、仁义之心才能为人。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人与胡人总是不共戴天,中原人就因胡人抢夺他们的领土而对所有胡人视若仇敌,不将其当做人看待,其实不然,不能因种族而对心存良善之人作如此判断。中国古代的许多志怪故事中也是在强调这一点,里面总说人妖有别,但其中所描述的妖怪不乏有心地善良者,便不能将其看作其心必异的外族。总的说来,便是拥有“本心”者,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