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35363738394041 / 4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复制链接]

601#

        “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良知是我们内心本来就存在的善良之心。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体会良知。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校园中自由奔跑的小动物,他们在校园中安然生存,学生会自觉主动的保护好这些动物,没有任何规则要求学生去这样做,但是大家还是自觉去这样做了,我认为这是我们的善心和良知。
       提到良知,我还想到了王阳明和盗贼的故事,王阳明抓到一个盗贼,出于心中正义,他对贼人讲了一番关于良知的道理。但盗贼听后并不为所动,反而轻蔑地问他:“请你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了?”于是,他叫盗贼脱光了上衣后,将裤子也脱掉。这时贼犹豫了,觉得这样做不好。王阳明笑到,“这就是你的良知。”这里的良知就是贼人的羞耻之心。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盗贼因为一直做着偷盗之事为世人所不耻,一开始他内心的良知被各种欲望遮蔽,盗贼的良知被遮蔽并不意味着良知没有了,就像被乌云遮住的太阳一样,需要通过一阵风,把遮蔽良知的乌云吹走。在这里王阳明就用脱衣的方式,唤醒了盗贼的羞耻之心。而盗贼之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如同他今天裸露身体一般,令人羞耻,只不过盗贼并没有意识到罢了。要知道,良知一直存在我们心中,要按照良知去做事,只有这样才能行得正,坐得端。
TOP
602#

良知的观念出于《孟子·尽心上》为论证其性善观点时提出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与知识:“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此良知良能表征了人“本心”特有直觉的道德情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和先验道德律令(仁、义、礼、智)等四个维度,使人区别于动物。如果能充分体认和发挥此心之善端的就能达到对人性本质的认知, 挺立起生命的价值,把握内在完善的自我,成就“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的大丈夫人格。
之所以要培养良知就在于我们不愿走向堕落沉沦之路,当我们不能按照良知的指引而屈服于私意时,“不自安”感会萌生缠扰而不可断绝,这其实是良知之心在起作用。王阳明晚年认为“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自然而致之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王阳明文集·书魏师孟卷)我们每个人都有本心,圣者自然而应之,贤者涵养不失之,愚不肖者为邪恶之意念性情所沉埋蒙蔽,无视本心的呼唤。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