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仁坛
»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 40
下一页
楼主:陈杰思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623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刘丰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30
45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31 00:12
|
只看该用户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所以,按照王守仁的说法...良知就是善恶观念,而且这玩意是天生的,需要不需要你都有,个人的观念不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意义就是......这是对人本性的一种认识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26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齐美燕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1-14
45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1-15 12:42
|
只看该用户
良知应该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对于大众道德和文明的责任,就像我们慢慢的长大通过学校和父母的教育就会明白,垃圾是要扔进垃圾筒的,对于父母我们是应该敬爱的,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教会了我们如何生活,在我们还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时候养育了我们,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成长,所以我们要报答他们,在他们年迈之时静候床边,安心陪伴,而这就是良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随是一个人的道德和人格却也可说是良知.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13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中文四班宋健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1
45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1-15 13:45
|
只看该用户
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但著了私累,把此根戕贼蔽塞,不得发生耳。(《传习录》中) 译:哪一个人没有根,良知就是天生的灵根,自然会生生不息。只因为被私欲拖累,把这灵根残害蒙蔽了,使它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不以恶小而为之 不以善而不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27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青岛崔嫣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0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3-19
45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3-19 11:44
|
只看该用户
"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在心灵中的统一体。"一个人做错了事情,觉得内心愧疚,就是良知。那么,今天我想到的是作为教师的良知,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话说的一点也不假,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那么师者何以师?我想大概是:示以美好,授以希望吧。这是作为教师的良知。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81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空谷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1
积分
13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9-14
45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4-10 22:08
|
只看该用户
“人做不是底事,心却不安。此是良知”。([宋]朱熹《续近思录》卷五)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朱子所说的良知就是人做了不对的事,心里感到会感到不安。“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者也”。([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六《大学问》) 天命的纯粹性在于至善,至善的本性在于内心光明不沉暗,至善乃德之本性,这便是王守仁所说的良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良知是心灵的追求,是至善的展现,是人的德性。我们培训良知首先应从自己的心灵开始,只有自己才能认识自己的心灵。其次是从行为上培育自己的良知,为了使自己的心灵明照,我们应该做对的事,不做对不起他人的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这个道理。心灵与行为的合二为一才能培育我的良知,使我们朝着至善靠近,尽可能的成为有德性之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461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大龙婷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31
积分
19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3-29
45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4-10 23:20
|
只看该用户
人生而被赋有纯善的天性。生而有仁义礼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因此,人人可以为善,人人皆可成圣人。然而,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着许多人恶的表现。这是因为什么呢?人的天性好比一颗明珠,而人所禀的气禀好似明珠上的污垢。因为天性的被遮蔽,人之天性并未能完全显现出来,人之所想、所为则不合天理。而人是一个社会的群体,人又是何其敏感,因此,人亦易受伤害。不是自愿而天性被蒙蔽之人,在兴许不知什么时候,会伤害到身边的人,而这些伤害也造成了被伤害者的需要的不被满足。如此,造成了许多有缺陷的人格,他们兴许需要一辈子去平复这些缺陷,治疗那些伤痛。因此,每个人的良知是那么的珍贵!一个有良知的人能够给予晚辈关怀与爱护,能够照顾、尊重自己的伴侣,能够使父母欢喜,能够关心朋友与同事……。良知如此宝贵,那么,如何培育良知?人天生而具有纯善的天性,天生而具有完满的良知。因此,首先,相信你自己。若不做什么,心不安,那就去做吧。若将做什么,而心不安,那么不要做。我相信,大多数人内心都会告诉自己答案,该不该做,或该不该不做。如果,一个人的心已分不清善恶了。那么内心的尘垢也就太厚了。也即意味着此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不要着急,良知一直在那,只是需要唤醒。通过一些能触动自己的人、物,为突破口,唤回自己的良知是可能的。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461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大龙婷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31
积分
19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3-29
45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4-11 20:09
|
只看该用户
培育良知不是只于他人有益。有良知的人,能对身边的人有所关照。而人是多么奇妙。身边的人会深有所感,能对人有所回馈。兴许是一个眼神,一个笑容。这将给人莫大的喜悦。这是心之发用上,来讲良知。而良知,亦需要涵养。于静处涵养。于学生来说,莫过于在与往圣先贤的对话中涵养。朱子认为人先从小学上涵养到了,然后才修大学,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中,从格物开始,格一物则透彻一物。此,可涵养心性,亦增长智慧。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11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吴恩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5-17
45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5-17 19:55
|
只看该用户
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这与荀子的人性本恶是不同的观点。但是首先想到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教化回归善途。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这里孟子完整的诠释了人性本善的原因。也引导着我们向善。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3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程龙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6
积分
4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04
45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04 15:27
|
只看该用户
良知,就是有利于社会的无私行为。一个社会的持续运行,无法离开数量众多的良知行为作为支撑,否则社会成本将很快压垮整个社会。人们之所以忽略良知行为的存在,有着复杂的原因:人们容易混淆利他行为与利他情感,利他行为完全可能在不激发利他情感的前提下实施,例如很多人完全有机会从体弱者那里抢劫,并事后安全逃脱,却没有这么做,这就是不具备利他情感下的利他行为,当然算得上道德准则内化驱动的良知行为,却不为我们所觉察。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41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吴臻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04
46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04 16:01
|
只看该用户
良知是一个人道德的根本,也就是最基本的人性,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与他人相处的基本要求, 在相互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你只有具有像良知这样的本质,相同三观 ,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若没有良知,只能是社会的蛀虫,违反法律的犯罪,很多就是缺少良知,对于经济大国的我们,近年来,也出现很多没有良知的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应自己做到,然后去影响别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4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杨凯丽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05
46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05 20:36
|
只看该用户
良知即天赋的道德观念,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凭良知做事,凭良知做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2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湖大王琦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0
积分
13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5-23
46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17 08:27
|
只看该用户
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在心灵中的统一体,当我们做了不对的事后,心里就会感觉到不安,这就是我们的良知,它是本来就存在于我们心里底处的善良之心。
如果心能够穷尽善性,便是“人能弘道”,而善性不会自动地纠正人心偏失,便是“非弘道人”。我们人只有一颗心,而当我们的这颗心知觉道理时,便是一颗道心,当这颗心知觉声色、气味时,便是一颗人心,而这颗人心必须每每听命于道心,使道心成为我们人心的一身之主。
我们要有一颗诚恳地孝敬父母的心,有一颗爱他们念他们的心,不能再让他们时刻为我们担心,、操心了,因为父母花着他们大把大把的钱,而无动于衷地不好好努力学习,却在这里吃、喝、玩、乐了。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应该要对得起自己的心,我们的这点良知,正是我们自己的行为准则。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能有丝毫的隐瞒,做一个具有仁、义、礼、智的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6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陈欣宇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18
46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18 19:13
|
只看该用户
王守仁说:“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者也。”《三字经》也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人在开始的时候都是以一颗善良、纯真的心去看这个世界的,当你见到新生儿或者幼儿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眼睛是非常干净、纯粹、明亮的。而随着他们的长大,他们会慢慢发现许多超出他们理解的事情,这些过程会有些许苦痛伴随,但我们习惯称之为“成长”。成长略苦,愿你我保持本心,最重要的是有良知,这才能称之为一个大写的“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6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陈晓彤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18
46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18 21:27
|
只看该用户
我心中的良知最起码的是不要让周围人觉得有负担。做到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行为规范,希望多做些有益于大家发展的事,自私也是无良知的一种表现,不是吗?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6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胡晴晴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1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18
46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18 22:14
|
只看该用户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里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人有两种东西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一个叫理想。”良心就是我们的良知,它是做人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跨越。我们应该怀有平常心,做一个好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要坚定地做一个好人,也就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这样的人才会一生平安。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 40
下一页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