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复制链接]

196#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良知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最本真,至善至美的道德底线,良知人皆有之,只是在不同的人那里表现的不同罢了。有的人能够常以良知提醒自己为人处世不能违背自己的良知,而有的人则以自己的利益需求为目的经常背离自己的良知。现实中也不乏因为缺少良知而造成的悲剧,因此需要发掘并培育自己的良知,才能让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减少悲剧的发生。
TOP
197#

只是要讲求自己的心,如果自己的心中没有私欲,纯粹是天理,是颗诚恳地孝敬父母的心,冬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防寒,便会主动探究保暖的道理;夏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消暑,便会主动去掌握消暑的知识。
TOP
198#

       良知是人的一种天赋的道德观念,有了良知我们才能分清善恶、好坏、知道何能为、何不能为,他是我们心中一个潜在的道德底线,在制约着我们的行为。一旦我们丢失了自己的良知,那么就像行尸走肉般苟延残喘,生活是无意义的。所以我们不能丢弃它,做事前去摸摸自己的良心,人人都能这样做,和谐社会便不再是人们遥远的梦!生活会更有意义!

TOP
199#

       良知则是“仁”的一种表现形式。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也许在他们的理念中,每个人来到人世间,生命之神就赋予我们良知。然而,我们痛心地看到,在复杂与忙碌的当今社会,人类所具有的基本本性------良知,正在悄悄的发生变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一个有良知的人,常常醒在这个世界上,为他人的疼痛醒着,为他人的苦难醒着。他们,疼痛着别人的疼痛,牵挂着别人的苦难,吃不下,睡不着,寝食不安。所以,一个有良知的人,不会是一个自私的生命,他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怀天下,悲悯苍生。一个没有良知的人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TOP
200#

人生来并不分善恶,只是后天的学习和模仿在无形之中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性。良知,人人都有,只不过每个人心中的良的标准不同。有的人认为偷蒙拐骗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不杀人放火就不会违背良知;有的人认为踩死一只蚂蚁都是有违天理的。其实个人主观意识不相同,那么结果就会层出不穷。那些做了坏事却心安理得的人,难道他们是没有良知吗?只不过他们的良知与我们的良知有点出入而已。但是少数要服从多数,多数人的良知标准都是自古以来大家公认的仁义礼智信等,那么就需要一点点手段去让那些良知不同的人能改正。法律,道德等等都是手段,良知也需要手段来培育。
TOP
201#

什么是良知呢?朱熹说:人做不是底事,心却不安,此是良知。良知产生于人的善良之心,一个人没有良知
那他善良的一面将不存在,就变成恶人。培养良知,我们要清楚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不该做,而这取决于是
否损坏人们的利益,其次,就是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只要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良知,那么社会将变得
和谐。
TOP
202#

良知,自内心出发。在复杂的现实社会对于有无良知的判断已经没有简单并统一的标准,除了社会大众的评判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本心。做任何事情,对得起自己,不损害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尽量完满考虑周到,这就算是有了起码的良知,才算一个起码的人。一切随缘,顺其自然,问心无愧就好。
TOP
203#

良知,从古至今,人们都提倡有良知,我尤其想谈谈当代社会中的良知,这个社会到底是什么在支配着社会的准则,“李刚门”事件过去了,可留下的思考还在,良心的泯灭带来了多少悲剧iia,希望更多的人来到中华义理网,在这里找到一丝感悟。
TOP
204#

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在心灵中的统一体。没有良知,要么是恶魔,要么是行尸走肉,这两种人都是可怕的,或者说根本就不能称其为人。良知是我们衡量自身行为的标尺,是我们的道德底线。守护住自己的良知,战胜心魔,我们才有可能是一个真正的人。
TOP
205#

“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良知是人存活在这个世界的根本,无论是身家百万还是一穷二白,良知都是人活着的原则。失去什么都不能忘了良知,不管是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底线,即是自己的良知,为了钱,权甚至其他的什么而放弃自己的良知是万万不可的。活着,其他的事物都不是那么重要,唯有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应该珍惜和追寻的,值得一辈子坚守的。
TOP
206#

我认为要做到有良知,是很简单的事情。一个人,干了坏事知道羞耻,做了错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报答,这就叫有良知。关键是你要有一颗正心,常怀感恩之心,保持对自己的审查省视。
TOP
207#

良知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其为人之根本,当一个人缺少良知之时,那他就不会懂得生活的意义。人之所以不被称为动物,而被称为人类,那是因为认识有良知和高智慧的。很多人总是在感知自己周围的食物,它们是好还是坏,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要如何去让它变得更好。变得更有意义。这就是一个人的心——良知

TOP
208#

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在心灵中的统一体,是人的一种天赋的道德观念。良知也就是良心,所以心中要时刻存在,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与天地。

若没良知,那你内心就没爱。这样你的生活与一生会是黑暗的、没阳光的、不完整的。所以我们心里一定要有良知,那样你不断的完善自我使自己的生活与一生在阳光、快乐中度过

TOP
209#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冯小娟

学号:10311013

时间:2011313

电话:15198886131

卷一

一、仁

培育良知

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在心灵中的统一体。良心是本来就存在的善良之心,也就是仁义之心,人做了不对的事心中就感到不安,这就是良知。

心得到适宜之处,就叫做义,能够发现良知,心就得到适宜之处。所以汇集正义,也就是仁义之心。

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耻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之心,人人都有。同情之心,是仁;羞耻之心,是义;恭敬之心,是礼;是非之心,是智。仁、义、礼、智,并不是由外界赋予我的,而是我本来就具有的。

TOP
210#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王玉舒

学号:10311037

时间:2011年3月14号

电话:18788420740

卷一:仁

十、培育良知

仁是一种人类的本性,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仁”包含了善良的意义,因为孔子说过“仁者爱人”,因为内心善良才可能有爱,才可能爱别人,“仁”包含了理解的意义,因为孔子也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要有一颗“理解”的心去对待别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切勿强加给别人。

如果你的心里有放下“仁”的位置,那么你的人生就不乏精彩,因为拥有“善良”和“理解”的你生活中一定会拥有真心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工作中定会得到老板的赏识,同事的认可,让你的人生有精彩的一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