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复制链接]

136#

“良知”一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值得我们大家反思。有些奸商为了牟取暴利干尽了散尽天良的坏事,于他人的生命安全之不顾。当然这些人的最终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往往无福消受他们赚来的黑心钱。所以,一个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不能失了良知,要对得起社会和他人。我也相信“人性本善”希望我们在利益|、诱惑面前好好的衡量以后再做决定,想想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TOP
137#

很难定义良知,现代人更难
TOP
138#

论语有云: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TOP
139#

为人都有底线,而有良知者,必然高且不轻易越过。为人处事定会站在正义立场上思忖再三而行。

TOP
140#

这个世界也许不需要太多的伟人或者所谓的成功人士 ,但的确是需要许许多多的好人 ,有良知的人!

“源静则流清,本正则末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长。”不管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先修炼你的内心,做一个有善良的人!

TOP
141#

儒家从爱亲人推广到爱大众,从爱大众又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儒家对天地万物的爱,是对生命的爱,对生生不息的宇宙的爱。这样一种爱培育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主张。
为了实现对大众的爱,孔子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另一条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脚,也要让别人站得住脚;自己要发展,也要让别人发展。
TOP
142#

曾经看过一个很成功的农民诗人的访谈,主持人问他,是什么让他有动力去写这样朴实深情的诗句。他只回答了一句话:“就是良心”。其实人心就是一面镜子,良知就是一块擦拭这面镜子的布。这块布洗得越干净,镜子越亮,人心也越明亮。良知就是态度,并且告诉我们现实如何残酷;良知也是思考,他让我们明白除了现实还有梦想;它同样是智慧,让有良知的人活得更自在。
TOP
143#

虽然一个人的德行是后天养成的,但譬如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却是人生而具有的,只是说这种天生的德性是否能发挥出来,那得靠个人的德行修养,德行修养高的人看到别人受苦,在恻隐之心的驱使下会主动去帮助他人,而换做修养不高的人的话,他只会东东恻隐之心,不会有什么行动。

TOP
144#

所谓良知:就是一种仁义礼智,它指的即是:知耻,知愧与知恩。

知耻:人要有羞耻心,就是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儒家思想曾有过一说:知耻近乎勇。意思是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人要知道廉耻,违背道德的事不能做,人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则会遭到世人与良心的谴责。

知愧:意思就是说,人做错事要感到内疚,感到惭愧,要懂得改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知恩:感恩是一种爱,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一个感恩的人。

    故:“人不能丧失良知,不能做违背良心之事,只要心存善念,变会得到心灵的满足!

TOP
145#

5729善是精神的契约


——坚守良知


善良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大多数时候不会让我们变得有钱有势,于是我们被物质欲望蒙蔽的心里总没有为它留下一席之地。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善良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那是任何物质享受所不能比拟的,它能让我们活得该更加高贵而从容,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生活的世界不至于陷入冷酷无情、自私虚伪、尔虞我诈的黑暗境地。



古人云:“人性本善。”在他们的理念中,所谓“君子”是能够长久地保持本性的人,所谓“小人”则是轻易地丢失了本性的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类的本性与良知或许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利益向其挑战,“智慧”向其挑战,“理性”向其挑战......


人类懂得了太多的大道理,如何创新,如何走向成功,如何创造财富,各式各样有关处事,创业的名言警句都充溢于心,以至在一切行为都趋于物质化、功利化的潮流中,那片原属于良知的心田,黯然褪色。


良知——社会的底线,需要众人一起坚守。


良知——造物者富裕人类的财富,切莫丢弃。


善就是感通身受,同情人之不幸,理解人之需要,给予恰当的帮助。善的权力,却被蒙上了误解的烟尘。在生活中有人做好事吃亏,以为善无善报,那就错了。与其是现实利益的回报,善更多的是精神的补偿。善者,内心有光,周身有爱,对世间常怀恻隐之心,人生就不会轻浮;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重要性,就会产生自信、自尊的感受。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约才在世间普遍存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8 23:52:28编辑过]

TOP
146#

  

培育良知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书写着她永不停息的对美好幸福的追求,站在这个时代的今天,我们回首: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

民族经济,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需要一种更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着我们去发扬光大。“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的民族精

神将蓬勃向上,我相信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TOP
147#

“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在心灵中的统一体。”现代社会飞速的发展物欲横流,这样的冲击之下我们要保持一颗纯正的心具有一定的难度。怎样才能坚持原则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呢?良知对于我们来说则是十分重要的。就如孟子所说“。。。。。。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理解为。。。。。。如果得到滋养,没有一样东西不成长;如果失去了滋养,没有一样东西不消亡。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要吸取先贤思想的精华,培育良知坚持自己的原则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发扬传统美德。
TOP
148#

一个人,干了坏事知道羞耻,做了错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报答,这就叫有良知。当然,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什么叫恩,什么叫仇,这种分辩是非的能力的形成还是要靠后天的培养。所以良知是天赋的道德,道德靠后天的修养;道德的沦丧,是教育的失败,而良知的沦丧,就是人性的泯灭了。
TOP
149#

人要有良知,就要懂的感恩,就像我们自然懂得感谢我们父母一样,与生俱来!良知是我们人生的指明灯,没有了良知我们就会没有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人一旦丧失良知,就会误入企图,走错轨道,到时后悔也没用了!
TOP
150#

人性的良知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知耻,一个是知愧,还有一个就是知恩。

1 知耻,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耻,在中国传统美德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 知愧,就是知道惭愧,知道内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

3 知恩,就是常怀感恩之心。这是人生的一种姿态,是人性的一种证明,是一种社会行为的反省和成熟。

良知是天赋的道德,道德靠后天的修养;道德的沦丧,是教育的失败,而良知的沦丧,就是人性的泯灭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