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周敦颐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评价文章好坏的首要标准是其内容的贤与不贤,如果仅仅是文辞漂亮,却没有道德内容,这样的文章是不会广为流传的。 有些文章触及到帝王的统治方针思想,作者还会受死。中国的文字含义丰富,组合多样,有时稍微不慎将会遭致杀生之祸。在现代,我们很多少年在网络上大放厥词,有:辽宁女子大骂四川地震;某台湾明星调侃中国人缺德;更有一方橘子长虫,手机短信群发之,大家都不吃橘子,造成橘子产地蒙受巨额损失的······现代社会言论自由,但是我们每个人要能够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要空穴来风,害人害己。
文以载道,我认为并不是说写文章必得带出意识形态来,否则文字就是没有价值的。更不是像我们小学语文课上那样非得把每篇文章都弄出一个所谓的中心思想来。
它的意思是说,文章传递一种思想。我认为只要是文章都会传递一种思想,这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有人说网络文,有时不追求意义或精神或一切的形而上,只求简单直接和快感。可是他们不是没有传递思想,只是思想在深度和正确性方面有时更需要注意罢了。
“文以载道”看到这四个字使我感慨万千。当今社会人们似乎已经把这句文章立身之根本的箴言给忘却了......
到处充斥着毫无意义的快餐文化,人们用文章载的不是道,而是一些庸俗的东西,如色情、暴力、谣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却看到越来越少的有价值的文字。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字还有多少呢?文章用以表情达意,连情感的付出都没有,何以为文?
我们呼唤传统文化,以洗涤我们身上尘世的庸俗,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文章的影响力。鲁迅先生不就是凭借一支笔,给予我们醍醐灌顶的智慧吗?非常欣赏那句话“文以载道是境界更是责任”希望我们都能做到用心与责任去书写,真正发挥文的价值,载道言物。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译:《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无邪
“思无邪”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文学创作理论上,孔子强调作者的态度和创作动机。程伊川说:“思无邪者,诚也。”也就是说要“修辞立其诚”,要求表现真性情,也就是诗人要有真性情,在庞杂的内容中实现“文以载道”,在客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二是从思想上说,“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宣扬邪恶或暴力的主张。尽管在文学发展史上,文学流派各种各样,但他们只是侧重于不同的方面加以强调,其本质还是为人服务的,“文以载道”的基本理念不会改变。
文学中最突出的一种观点是强调文学作品的智性因素,认为作家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去尽可能多的探寻事物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一种观点认为,一切作恶与被伤害的人都不过是一个悲剧。这种观点在同情被伤害者时同时同情了作恶者,这与一般的道德观认为作恶者是应该被谴责的是不相符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文学作品就失去了“载道”的精神,相反,正是由于它拓展了了人们的道德视野,使道德体系更完善,体现着它的“载道”精神。
写文章,就要为世人负责,文章里所倡导的价值观,对世人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文章应该写胸中所想,言之有物,要有浩然正气,要有最起码的道德。要对得起自己和苍天。哪怕没有什么可陈说的,也一定不能说谎,误导人。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文所以载道也。”文章和诗歌都应该为时事
而作,因为文章是用来传载作者思想的。读者通过阅读书籍和诗歌,理解作者的思
想和见解主张,作者即通过自己的文章完成自己思想的传播。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生云卷云舒。温暖的落日余晖下,品
一杯浓茶,捧一本贴心的书细细品味,安静的微风轻抚下与作者心与心的交流,无
比舒畅,此乃人生一大快事。
周敦颐像
“文以载道”是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明道”发展,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古人说“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这话着实不假,从小学到现在,所有的老师都教育我们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内心。连自己的内心都不能表达的写作,只是无谓的字数堆砌罢了,根本称之不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