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以义制欲 [复制链接]

1#

[经典学习]八、以义制欲


朱子曰: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朱熹《续近思录》卷五)


译:朱子说:人所具有的天理与人欲,这一方进那一方就退,那一方进这一方就退,没有立定不进也不退的道理。


朱子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续近思录》卷五)


译:朱子说:饮食,是天理;要求味道鲜美,便是人欲。


若去其度制,使人人从其欲,快其意,以逐无穷,是大乱人伦,而靡斯财用也,失文采所遂生之意矣。上下之伦不别,其势不能相治,故苦乱也;嗜欲之物无限,其势不能相足,故苦贫也。今欲以乱为治,以贫为富,非反之制度不可。([]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八《爵国》)


译:如果除去限制,使人人都放纵其欲望,心意畅快,以至无限,这是扰乱了人伦而浪费财物,丧失了文饰是用来满足生命需要的本意。上下有别的人伦没有建立,势必不能治理,所以苦于动乱。欲望所需要的财物是无限的,势必不能互相满足,所以苦于贫困。现在,要从乱到治,从贫到富,非反过来节制欲望不可。


欲不可纵,亦不可禁者也。不可禁而强禁之,则人不从;遂不禁,任其纵,则风俗日溃。([]费密《弘道书》卷上《统典论》)


译:欲望不可放纵,但也不可禁断。不可禁断却强行禁断,那么人们就不会依从;只满足而不禁止,任其放纵情欲,那么风俗就日益衰败。(节选自:陈杰思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6:3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义”与“利”是相互矛盾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我相信没有了“义”的约束,“利”不会长久,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只会拥有短暂的自由。正如人们所说的,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约束的基础上,没有“义”的提醒,我们的灵魂就会被利益所占据,使我们迷失心智,丧失理性,。

  所以说:要想拥有长久的利益,就必须先求义而后求利,让“义”充斥我们的心灵,让“义”指引我们去追求“有义之财”!



TOP
3#

欲望不可放纵,但也不可禁断。不可禁断却强行禁断,那么人们就不会依从;只满足而不禁止,任其放纵情欲,那么风俗就日益衰败。人人都有欲望,但欲望有大有小,有的人在满足自己欲望的过程中不会去伤害别人的利益,尽量做到问心无愧。然而有的人却只为了自己的利益,专门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可是在我认为大家都有欲望但是在满足欲望的同时绝对不能伤害别人,否则即使欲望得到满足,良心上也会得到谴责,不会得到幸福的。
TOP
4#

佛经中说,凡是对一切人世间或物质世界的事物,沾染执著,产生贪爱而留恋不舍的心理作用,都是欲。情绪,爱欲,物欲,色欲,以及贪名,贪利,凡是贪图的都是欲。只不过,欲也有善恶之分。善的欲行可与信愿并称,恶的欲行就与堕落衔接

TOP
5#

朱子曰: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朱熹《续近思录》卷五)

人有欲望,同时还有理智,这就应该寻找一个平衡点,但这也只是暂时的,他们此消彼长。

如果在 欲望中迷失,那理智的成分就回很少,就如现在会出那么多见利忘义的家伙一样,金钱至上的时代,忘记了中国老祖宗的东西 ,注定没有好结果啊。现在就该提倡或者说找回 他们。在理智为上时,我们的社会就能有一点和平,我想他们也不 会就这样下去,所谓“饱则思淫欲”, 我们该提倡但不能禁止他们(即使想禁止也不可能),他就是我们永远在找的平衡点。

TOP
6#

每个人都有欲望,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不加以克制,后果将不堪设想。物欲的膨胀,使很多人失去了太多无可挽回的东西。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蜗居》,我看了后感触颇深。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刚踏入社会的时候是多么的单纯而快乐,后来却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大城市堕落了,走上了“职业二奶”的道路。她得到了丰厚的物质生活,却也葬送了一份真爱和自己的美好青春,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可悲可叹。虽然这其中有一些外部原因,但主要的是她不懂得控制自己的私欲,最初的一念之差,却让她随后越陷越深。欲望不可放纵,但也不可禁断。我觉得,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欲望,但是要学会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想要的东西,并从中得到满足,学会“以义制欲”,而不是靠别人,走“捷径”。

TOP
7#

以义制欲……

义者,公正合宜……

假想的社会下,假如人人讲义,那么当义和摆在我们的眼前时,我们会把义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首先看到利……

那么见利忘义的行为就不会出现,于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就会一片浩然正义……

TOP
8#

世上只有两个人,一个叫名,一个叫利。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谈义何易!
TOP
9#

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不能没有约束。而约束欲望要靠“义"来实现,也就是让人从义中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欲望,让他符合人的接受范围之内。这样方能有欲而不放纵,才能即使自己的生活满足,又能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实现人生价值。
TOP
10#

    朱子说“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富贵、美色、佳肴等是人人皆想得到的,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能“以礼防情、以义制欲,故得循道,循道则无祸。”而小人则“纵贪利之欲,逾礼犯义,故进得苟佞,苟佞则有罪。”这就是说,君子能以礼制控制自己的情欲,以道义控制自己的欲望,行为思想遵循道德规范,符合集体利益,因而就不会给国家带来危害。相反,奸诈小人往往只考虑个人利益,放纵自己的情欲,思想行为违反道义和社会礼制,结果必然给社会带来祸患。因此,识别小人首先要看他是否放纵自己的情欲。

TOP
11#

以义制欲,我想这个“义”是否可以理解成为“原则”?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生存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底线,无论这个世界怎样改变,无论周围的人怎样改变,我们的这个底线都不应该改变,这不是什么“适者生存”的道理,而是人活在世的道理。

TOP
12#

利之争贯穿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主要有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重义轻利,主要代表是孔孟的儒家学派。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义以为上,义以为质见利思义(《问宪》)、见得思义(《季氏》)孟子同孔子一样也是重义轻利,主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第二种观点,是重利轻义,主要代表是管仲、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管子说:仓癛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韩非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讲仁慈不仅无用,而且有害。他说:好利恶害人之情也 (《二难》)

  第三种观点,是义利并重,主要代表是墨家学派。墨子把爱私利、道德和利益结合起来。他说: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下》)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墨子强调二者的结合,或说义利并重。荀子阐述得最为深刻,他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承认人的物质利益,主张义利两有,二者都不能否定,但是,他主张以义制利,(《正论》)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辱》)

TOP
13#

无论是重义轻利,还是先义后利,关键是作为原则、标准的必须正确,即符合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否则前提错了,一切就错了。

TOP
14#

     得为自己的欲望寻找恰当的出路,以义制欲,不可纵,亦不可禁。欲望本身就是一个潜藏在心底的密室,打开了,里边的东西便会汹涌而出,我们必须控制打开门的大小,太多的欲求会让我们忘记那些满足与快乐,伤己亦伤人,时刻铭记道义,不因达成欲望而做出影响或是伤害他人的事件。
TOP
15#

朱子曰: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人皆有欲望,忧欲望就得去争取着是好事,但欲望不能放任其横流应加以控制,理性的去思考索取。坚守正义就是其理性的根基所在,力量之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