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以义制欲 [复制链接]

46#

朱子说:“人所具有的天理与人欲,这一方进那一方就退,那一方进这一方就退,没有立定不进也不退的道理”。这看似是束缚人类发展的三纲五常,但是有些欲望使我们要控制的,就是那些违背人性,违背伦理的欲望,我们应该控制。以义制欲,当我们产生邪恶的念头的时候,我们要想到义来遏制我们的私欲,约束我们的行为。

TOP
47#

“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在面对生存和道义的矛盾冲突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道义,可见古人对义的重视过于生命。而今,面对道义和欲望,难道我们能为了欲望而放弃道义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是自己一个人,我们要和别人相处、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义是必不可少的。欲望是无止尽的,有自制力的人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的膨胀会带来毁灭,而没有道义是不能生存的。所以,权衡利弊,我们必须要以义制欲!

TOP
48#

欲望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活着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饥渴有食欲,匮乏有物欲,困了有睡欲,孤独时有情欲。可是,你要有一定的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出虚荣;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幸福感取决于什么?幸福的感觉首先有赖于需要满足与否,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体验。当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欢乐与幸福等不同程度喜的情绪体验;当需求受到阻碍,你往往产生不满、憎恨、气愤等不同程度怒的情绪体验;当你需要的、珍视的东西失去时,就会产生痛苦、悲哀、压抑、苦恼等不同程度哀的情绪体验;当你受到威胁,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恐惧、害怕、担心、忧虑等不同程度惧的情绪体验。幸福的感觉其次有赖于需要认知过程参与,因为需要是否满足必须由个体的认知来评判,幸福必须要个人来感知和体验。影响幸福心理的认知因素主要有幸福的感知、自我评价、社会认知比较等等。你可以找到自己的进步和改变,告诉自己我很幸福;你也可以找到自己远不如别人的地方,告诉自己我很不幸。在与你选择什么,如何体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无论是合理的或不合理的愿望得到百分之百的实现。大多数人眼睛里装的都是别人优越于自己的方方面面,而积累了太多的“有朝一日”、“如果有一天”……这样的期待和贪婪。一个人要想摆脱烦恼,远离堕落的危险,那就要做到“知足”。所谓的“知足者常乐”,正是这个意思。从不知足的危险中觉悟到潜在的危险,并且把节制建立在积极乐观的基础之上。欲望是我们的本能,贪婪确是放纵的结果。无欲无求实非人性的,而不择手段、贪婪成性也是非人性的。节制总是能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快乐,而放纵一定把你推向不远的深渊。幸福人生需要有节制的欲望。

TOP
49#

我记得老师在给我们讲授中国哲学史这门的时候,经常会问我们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都让人不好回答,似是非是的。然后老师就会耐心的跟我们讲解,其中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无论是什么事物,都应当把握好一个度的。就像人的欲望一样,它是人的一种人的生理本能,所以我们既要满足一部分欲望,又要学会控制另外一部分。这样才能达到平衡!
TOP
50#

人人都有欲望,但欲望有大有小,有的人在满足自己欲望的过程中不会去伤害别人的利益,尽量做到问心无愧。然而有的人却只为了自己的利益,专门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可是在我认为大家都有欲望但是在满足欲望的同时绝对不能伤害别人,否则即使欲望得到满足,良心上也会得到谴责,不会得到幸福的。约束欲望要“义"来实现,也就是让人从义中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欲望,让他符合人的接受范围之内。这样方能有欲而不放纵,才能即使自己的生活满足,又能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实现人生价值。富贵、美色、佳肴等是人人皆想得到的,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能“以礼防情、以义制欲,故得循道,循道则无祸。”而小人则“纵贪利之欲,逾礼犯义,故进得苟佞,苟佞则有罪。”这就是说,君子能以礼制控制自己的情欲,以道义控制自己的欲望,行为思想遵循道德规范,符合集体利益,因而就不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TOP
5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14

姓名:李林钢

时间:2012402

电话号码:18787150397

卷二:义                

                          以义制欲

  义即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正义的基本理念是:扶助生命是善,伤害生命是恶。任何个人都要考虑这个问题:在自己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所产生的善应当远远大于恶。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因而正义的最大障碍是贪图不正当的私利,所以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在现代社会,欲达到正义之目的,就必须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因此,这六个方面可纳入的范畴之中。专制作风、官僚特权思想都是对正义精神的损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假正义之名以行其私,在小集体圈子里讲义气,以抽象的去压制人们对合法利益的追求,等等。倡导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民族品格。

如果除去限制,使人人都放纵起欲望,心意畅快,以致无限,这是扰乱了人伦而浪费财务,丧失了文饰是用来满足生命需要的本意。上下有别的人伦没有建立,势必不能治理,所以苦于动乱。欲望所需要的财物是无限的,势必不能互相满足,所以苦于贫困。现在从乱到治,从贫道富,非反过来节制欲望不可。《续近思录》中朱子曰:“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意思是说人所具有的天理与人欲,这一方进那一方就退,那一方进这一方就退没有立定不进也不退的道理。荀子曰:起于何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意思是人生而有欲,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争斗,最后无法收拾。所以先王制定礼义,以满足人们的欲望和要求,礼义就是为了使欲望和外物得以平衡才出现的。圣人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二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意思是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

正义战胜了欲望,(国家)就能繁荣昌盛;欲望战胜了正义,(国家)就会灭亡。敬警慎重战胜了懈怠,(国家)就能繁荣昌盛;懈怠战胜了敬警慎重,(国家)就会灭亡。义是诚信、忠义,欲是欲望、享受、邪恶。义是指合乎善或美的行为规范,也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

TOP
52#

朱子“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百年来,被人们议论了一遍又一遍。他的部分思想是可以赞同的,但是他所提倡的较为完全的灭人欲,本人不敢苟同。有的时候欲望与理想只有一线之隔。但是这可能就是引导人们不断往更高处奋斗的动力。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由地心引力的推动,而人往高处走,正由于人不同于世间动植物等物体而富有的思想所引导的。若是把人们的欲望全部磨灭,恐怕,又有多少人会以"我不应要的太多"而为理由而止步不前,世界的发展也只能就此止步了。
TOP
53#

何为欲也?朱子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欲望是人人都有的,像朱熹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完全不符合人性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欲望,这是正常的,有时欲望甚至可以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当然过分的欲望则是万恶的根源,如果我们过分追求我们的欲望,就会成为有害的。因此要平衡好我们的欲望,就要通过义。义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根准绳,当我们想要做一些罪恶的事情来满足我们的欲望时,存在于我们心中的义就会跳出来阻止我们,给我们以警示,让我们放弃原先的念头,从而改邪归正,不再去做那些罪恶的事情。所以义是我们心中不可缺少的一份精神支柱。

TOP
54#

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不能没有约束。而约束欲望要*“义"来实现,也就是让人从义中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欲望,让他符合人的接受范围之内。这样方能有欲而不放纵,才能即使自己的生活满足,又能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实现人生价值。

TOP
55#

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不能没有约束。而约束欲望要*“义"来实现,也就是让人从义中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欲望,让他符合人的接受范围之内。这样方能有欲而不放纵,才能即使自己的生活满足,又能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实现人生价值。
TOP
56#

朱熹曾说过:存天理,灭人欲。之后被后代无数的人误解,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其实并非如此,朱熹所言的天理何人欲的关系就正如我们所言的义和利。

义和利又如何取舍呢,很简单:舍生而取义。人对酒色财富美色的欲望应该被道德所代取这样社会才会进步。

义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要有正义,就是有利于他人,如果不谋取利益,就谈不上什么正义。但人在追求利益时,欲望是无止尽的,无穷的欲望会导致各种现象的发生:贫富差距,战争暴乱,*商当道,贪污腐败,“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等等。在这些还没有恶化之前,国家必须要用义来约束人们无穷的欲望。因为义就是调整事物使之适宜,使人们在追求利益时,适度地获取。甚至在利益与义的选择中,在国家,集体处于危难中,人们会摒弃个人的利益而选择义。

TOP
57#

朱熹曾说过:存天理,灭人欲。之后被后代无数的人误解,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其实并非如此,朱熹所言的天理何人欲的关系就正如我们所言的义和利。

义和利又如何取舍呢,很简单:舍生而取义。人对酒色财富美色的欲望应该被道德所代取这样社会才会进步。

义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要有正义,就是有利于他人,如果不谋取利益,就谈不上什么正义。但人在追求利益时,欲望是无止尽的,无穷的欲望会导致各种现象的发生:贫富差距,战争暴乱,*商当道,贪污腐败,“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等等。在这些还没有恶化之前,国家必须要用义来约束人们无穷的欲望。因为义就是调整事物使之适宜,使人们在追求利益时,适度地获取。甚至在利益与义的选择中,在国家,集体处于危难中,人们会摒弃个人的利益而选择义。

TOP
58#

人并是神仙,并不能像神仙一样没有七情六欲,所以人有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欲望无限制的膨胀下去,要是这样就会做出不符合道德的事情,这时,就要用“义”来及时的制止“欲”的膨胀。
TOP
59#

人们都是多多少少有些“分别心”的。人都是分主观和客观的,而往往主观会占更大的影响,我们因为更喜欢信任“主观意见”,所以我们就有了“分别心”,因为分别心就会与他人作比较,从而产生了好与坏。如若自己好于他人,那后果自然还好,如若不然,那么便会产生一种要与别人一样甚至是超过别人的想法,于是“攀比”就诞生了。“欲”与“攀比”是相伴相行的,因为没有想要得到的,攀比不就变得没用了吗?得到所“欲”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如果简单就会以比较自然地方式来完成,如果难的话就回不择手段,于是在获得所“欲”时的“义”就出现了。“义”与“欲”是相克的,还是就“上车让座”这种事情来探讨一下,车上上来一位抱着宝宝的妈妈,来到我的面前,恰好今天的我异常疲惫,那么此时我就陷在了“欲”与“义”的挣扎之中,我若是顺从我的“欲”作者不让,我便离着让座的“义”远了一步;若是我顺从了“义”,我便离开了我的“欲”。所以说“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
TOP
60#

      欲望可能是自人生下来就相伴随的,我们肯定欲望的存在,我们并不是圣人,不能做到无求无欲。食欲,贪欲,私欲,淫欲······各种欲望不知何时已围绕在我们的周围,正常的欲望是可以肯定的,但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不好了。我们不能强制使人做到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想,但超过了我们的道德准则就不好了。不合理的欲是应当压制的,而如何压制就是一个问题了。运用义来抑制欲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义是一个准绳,不超过它是可以允许的,一旦超过它就是不允许的。我们不得不说在现在往往更注重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义的存在,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违背了道义和礼制也并不理睬,这对于我们着实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义来压制的他们会顺从自己的私欲做出什么事情来!因此,放纵私欲时以义来衡量是极有必要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