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以义制欲 [复制链接]

31#

以义制欲,不仅是一种社会道德,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许多人在追求满足自己欲望的同时迷失了自我,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为人应当行的端,做得正,问心无愧。
TOP
32#

朱子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饮食是一种天理,然而要求美味就就成了一种人欲。这不能救说天理何人欲就是对立的。“天理即人欲”这是一位叫“当年明月”的年轻草根历史的作者在《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对王阳明“心学”给出的惊天骇世的结论。“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在这个对立中,理欲之辩无疑是最大的论争。“程朱理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存天理去人欲”。朱子曰:“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不过,“存天理去人欲”的思想的首发权应该不是他,《乐记》中就有“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孔子的“克已复礼”说的也就是“存天理去人欲”的意思,只是他的礼还只是俗世典章制度,没有达到“天理”的哲学高度。但“克已”与“去人欲”应该相差无几。

    “天理即是人欲”这话还真不是阳明先生的原话,找遍现有的理论研究文章也不会找出这么大胆的结论。阳明先生说的是:“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为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又说:“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语若分析而意实得之。今曰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是二心也。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为主,人欲又从而听命者?”(《传习录上》)看来“天理即是人欲”之说还是过了些。尽管如此,我还是敬佩作者的畅快,只要他不说成“人欲即是天理”。再看朱夫子,他倒也不是全盘打倒“人欲”,他说:“天理人欲分数有多少。天理本多,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来。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朱子语类》)其实这都是中国模糊逻辑惹得祸。关键是“心”、“欲”这些概念的外延不清晰。

     当然,朱学与王学的区别还是有的。朱学“格物穷理”,更多的是讲求做学问的功夫。王学“知行合一”,更多的是强调行即实践的功夫。这个理论分野在禅宗那里就有了。当年秀禅师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他把“坐禅习定”、“住心看净”作为一种观行方便,多为学问功夫,此禅由方便入为“渐门”。能禅师悟道:“佛向心头做,莫向心外求”,便开直指人心为顿门。“明心见性”,就是明白自家的“本心”,见到自家的“本性”。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这个“性”就是佛性。能否成佛,关键在于能否悟“本心”、“本性”的真面目。悟到这个真面目,即使普通人也能成佛,悟不到这个道理,即使佛也变成了普通人。

    朱学与王学的区别来自他们各自生活的年代,明显地打上时代的烙印。中国由宋到明经历的是一个从保守、沉闷到逐渐趋向革新、活跃的过程。怪不得学界对明史研究趋之若鹜。

TOP
33#

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社会乃至世界发展的动力。因为它,当人仰望浩瀚星空时,想着总有一天要到上面一探究竟,甚至凌驾天空之上,才有了如今发达的航空航天事业。

倘若我们不能随时即时地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将会是毁人于无形的刽子手。最近看到一篇扫关于我家那边的报道,看了之后,心里的失望,难过,蜂拥而至。XX在任几年之间受贿XX万元,被判入狱XX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取之有道,只为利所趋,最后毁了自己的半身拼搏。引用孔子的话说“不以义取之,吾视之如浮云”。欲望可以是使人成功的基石,也可以是罪恶的根源。以义来压制欲望,,让欲望的爪子有所忌惮,就不会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失去自我,失去平衡。

TOP
34#

   俗话说: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

    七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就是:生、死、耳、目、口、鼻。

      欲被包括在情里面,可见情欲似乎达成了某种统一。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欲望是一切的原动力,但是欲望更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它可以让人离某种希望越来越近,亦会使人犯罪。

    因为权欲,许多人不禁通过贿赂来让自己升官···

    因为贵欲,许多官员不禁违背正义,开始贪污···

    因为性欲,许多年轻人透支自己的青春,许多强奸犯由此而生···

    这是现在社会中存在的关于欲望促使人犯罪的普遍现象,面对着这么多的欲望,我们应该怎样做?

   “欲不可纵,亦不可禁者也。不可禁而强禁之,则人不从;遂不禁,任其纵,则风俗日溃。”

欲是一种很难掌控的东西,我们有必要用正义、道义来控制自己的欲。不能强行禁断,那样人们会不从,但也不能纵欲,否则风俗就会日益衰败。

佛教里也认为欲望是痛苦的根源,但是善用欲望,净化欲望,将个人的贪爱转为慈悲,将错误的观念转为智慧。

TOP
35#

以义制欲,可以浅显的理解为以“道义、道德”来抑制一些不符合道义的、过分的欲望及行为。如:美国出售武器给台湾,这样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这也是美国逾权的表现,是不符合道义的,需要以道义来约束,来解决利益冲突。而以义制欲,终究只能从道德来规范,面对不肯妥协的对手时,尚需使用武力等较强硬的手段来抑制欲望!

在以定的利益驱使下,欲望可以成为动力,是人们决策、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欲望不可全部禁止,但是不能放纵。作为个人,当面对那些利益的诱惑时,就要学会用道德来评判、规范,明白该取或该舍,做到适可而止。这样,我们既得到了利益,又得到了发展,还可以使得个人达到一种知足常乐的精神境界!何乐而不为?

TOP
36#

抄书者也!!!!!!!!!!!!?[em01]
TOP
37#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是一个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各种欲望用好了了是你奋斗的目标的动力,然而用不好了就会起反作用。各种欲望我们不能放任他由他自由发展,也不能禁止他,可疏不可堵。用我们的理性思维用我们的义来约束它合理的引导它的发展。这样的话能够增加社会的和谐程度,每个人各司其职和谐相处。

TOP
38#

王充说富贵皆人所欲,富贵是人人皆想得到的,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能以礼防情、以义制欲,故得循道,循道则无祸。而小人则纵贪利之欲,逾礼犯义,故进得苟佞,苟佞则有罪。这就是说,君子能以礼制控制自己的情欲,以道义控制自己的欲望,行为思想遵循道德规范,符合集体利益,因而就不会给国家带来危害。相反,奸诈小人往往只考虑个人利益,放纵自己的情欲,思想行为违反道义和社会礼制,结果必然给社会带来祸患。因此,识别小人首先要看他是否放纵自己的情欲。

TOP
39#

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它锲而不舍地一直在追求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使人的存在及其价值不断得到提升。 以义制利,以道制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人能体现自身价值的第一步。它可使人区别于并高于野兽。它引导着人们去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境界,去不断提升人的存在的伟大价值。如果除去限制,使人人都放纵其欲望,心意畅快,以至无限,这是扰乱了人伦而浪费财物,丧失了文饰是用来满足生命需要的本意。上下有别的人伦没有建立,势必不能治理,所以苦于动乱。欲望所需要的财物是无限的,势必不能互相满足,所以苦于贫困。现在,要从乱到治,从贫到富,非反过来节制欲望不可。因此我们常说欲望不可放纵,但也不可禁断。不可禁断却强行禁断,那么人们就不会依从;只满足而不禁止,任其放纵情欲,那么风俗就日益衰败。
TOP
40#

义利观是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重义轻利”,认为“君子义以为质”,主张在处理义利二者关系时,强调以义制利,以义生利,二者不可兼得时,要以舍生来取义,   义利之争贯穿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主要有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重义轻利,主要代表是孔孟的儒家学派。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义以为上,“义以为质”、“见利思义”(《问宪》)、“见得思义”(《季氏》)孟子同孔子一样也是重义轻利,主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TOP
4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专业:10文秘

学号:10311035

姓名:李春梅

电话:15877925932

日期:2011-3-19

卷二  义

义坛(八)以义制欲

义利观是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重义轻利”,认为“君子义以为质”,主张在处理义利二者关系时,强调以义制利,以义生利,二者不可兼得时,要以舍生来取义,   义利之争贯穿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主要有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重义轻利,主要代表是孔孟的儒家学派。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义以为上,“义以为质”、“见利思义”(《问宪》)、“见得思义”(《季氏》)孟子同孔子一样也是重义轻利,主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

TOP
42#

能克己者, 方能容人, 有时, 自由与控制是对等的, 控制自己的人, 是给予别人自由, 而为了一己之力, 而放纵自己, 限制别人自由的人, 是不尊重自由与平等的`
TOP
43#

人非圣贤,谁都有欲望,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是不好的,有时欲望也能推动人的进步,但是不能事事纵欲时时纵欲,要懂得克制欲望。

朱熹告诉我们,克制欲望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讲义,用义来克欲。当你欲望达到极点的时候,想一想义,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欲望,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套自己的衡量标准,就能合理的处理欲望与礼义的关系。

TOP
44#

 很多人把乂写成义,认为是一个意思,其实乂是交汇之意,而义字没有这个意思。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并也非如某些人所想的指小团体或个人间的“哥们义气”。

提到“义”典范,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义薄云天”关羽。“桃园三结义”之后,他始终忠诚于结义事业,践履道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兵败溃散时,关羽被曹操所困,“屯土山约三事”,关健的一条是,但知刘备去向,“虽蹈水火,必往从之”。曹操想尽办法厚待他、笼络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高官,美女,他都不动心,惟独送他赤兔马,他高兴地拜受。曹操问他为何贱人而重马?他说骑这千里马可以很快去见到刘备。果然一知刘备下落,他立即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战胜千难万险投归举义的队伍。

关羽不以强弱悬殊而攀高枝投强势,不以个人利益定避趋,不为富贵、美色所诱惑,表现了中华民族重义守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很多仁把关羽当“财神”,那就是表明要走以义制利、义以生利的路,商家应明白,供奉关羽是效法他的“义以为上”,决不能见利忘义、惟利是图,干一些昧良心、违法的事。这也是以义制欲的一种表现。

欲与义,二者不可得兼,我们应舍欲取义,以义制欲。义,是作为人应当遵循的最高道义,是我们应当依归的人间正义、社会公义,应当作为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人间正道的准则和范导。当不好的欲望在作祟,利与义难以取舍时,我们要把义作为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道德规范,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TOP
45#

欲望不可放纵,但也不可禁断。不可禁断却强行禁断,那么人们就不会依从;只满足而不禁止,任其放纵情欲,那么风俗就日益衰败

凡事要把握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