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以义制欲 [复制链接]

76#


    “以义制欲”,发乎情,止乎礼,乃精神之良药也。若人的欲望太多、太强,则易被蒙蔽双眼。王充《论衡·答佞》曰:“富贵皆人所欲也,虽有君子之行,犹有饥渴之情。君子则以礼防情,以义制欲,故得循道,循道则无祸;小人纵贪利之欲,逾礼犯义,故进得苟佞,苟佞则有罪。夫贤者,君子也;佞人,小人也。君子与小人,本殊操异行,取舍不同。”古人诚不我欺也。

TOP
77#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如是说。作为人,欲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内心里最原始的冲动,又是生存之必需。要摆脱它,就像要抓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对于欲望,东西方有纵欲主义、禁欲主义、节欲主义三种不同的态度。与其他学说相比,佛教基本上属节欲主义。佛教利用欲望本身的力量对它作了智慧的转换,“以义制欲”——以如实觉知欲望实性的智慧,将人欲、贪欲转化为善法欲,并极大限度地发挥本性中欲望的作用。

    贪欲不可放纵,放纵贪欲,人类社会将无法维持,终将导致灭种亡国乃至毁灭地球的恶果。自古及今,人类从维持群体生存的需要出发,创设种种教化和管理体系,教导、管理世人合理节制人欲。批判人欲、节制人欲,尤为各宗教的共同特质、主要功能。能了解贪欲的过患并自制贪欲,被看作人类与低于自己的动物的一条分界线,佛经中以“能修梵行”——能自制人欲乃至离欲清净,为地球人类的一大优点。佛教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人制止贪欲、远离贪欲,“离欲”、“断欲”、“无欲”,为佛教经论中出现率极高的词语。否定人欲,被看作佛教的重要特点。《杂阿含》卷三五第972经在列举了贪欲的害处后指出:与贪欲的诸过患相反,断贪欲有如许“福利”(幸福与利益)p>

    不自害,又不害他,亦不俱害;又复不现法得罪、后世得罪、现法后世得罪;心常怀喜乐受觉。贪欲既然是造成诸般痛苦的根源,则断除贪欲,自然会断除诸苦,享受一种高级的“无欲之乐”,乃至永远度过诸苦交攻的生死大海,永享涅盘常乐。《长阿含·三聚经》中,佛陀以“无欲”为使人向于涅盘的九法之一。《法句经·爱欲品》偈云:

    离欲灭爱迹,出网无所蔽,尽道除狱缚,一切此彼解,已得度边行,是为大智士。无欲无有界,恬淡无忧患。

    断除了贪欲,便挣脱了束缚人的魔网,永离地狱等恶道,永出陷溺人的生死深渊,永享恬淡无欲的解脱自在之乐。大乘《佛藏经》卷中佛谓“无上道中诸欲永息”,诸佛无上菩提,唯是离诸欲诸见之一义。能征服自己贪欲、获得无欲之大乐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大丈夫,才是最有智慧、最为富有的人。

TOP
7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当愿望产生时,我们难免会想尽办法想要实现愿望,但是我们所想的办法一旦不符合正义之道,那么即使是实现了愿望,也不会长久。当我们产生欲望时,需要正义的力量来约束自己。如果没有了正义的约束,那么我们在实现愿望的同时只会不自觉地越线。我们国家在发展初期,为了振兴经济,国家不顾自然环境的极限,最终导致现今资源枯竭,环境越来越恶劣。
TOP
79#

孟子提出:“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赞扬了那些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是I人总会有欲望的,但是要有东西来约束他,这就需要以义制欲,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社会上太多欲的诱惑,我们一定要有一把衡量标准的尺子,想要得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而不要走捷径。
TOP
80#

人之欲,无尽,稍纵即无休止也。以义制欲,此为智也。欲望对人有利有弊,利于促使人为满足欲望而不断强大不断发展,弊于为己利纵欲难以控制而迷失自我伤及他人社会,因此应该对欲望加以理性的控制,而“义”正是这理性的体现,“义”能够在纵欲前形成一个衡量标准,使人不自觉的考虑并顾及一些东西,进而能够自己意识到要控制自己而不至于造成其他有关的损失。因此,以义制欲,是一种有效而理智的行径。
TOP
81#

        王充《论衡•答佞》曰:“富贵皆人所欲也,虽有君子之行,犹有饥渴之情。君子则以礼防情,以义制欲,故得循道,循道则无祸;小人纵贪利之欲,逾礼犯义,故进得苟佞,苟佞则有罪。夫贤者,君子也;佞人,小人也。君子与小人,本殊操异行,取舍不同。”
TOP
82#

凡是人,都有欲望,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只顾着利益。在生活中,我们应以道义制约自己的行为。
TOP
83#

何为欲也?朱子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欲望是人人都有的,像朱熹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完全不符合人性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欲望,这是正常的,有时欲望甚至可以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当然过分的欲望则是万恶的根源,如果我们过分追求我们的欲望,就会成为有害的。因此要平衡好我们的欲望,就要通过义。义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根准绳,当我们想要做一些罪恶的事情来满足我们的欲望时,存在于我们心中的义就会跳出来阻止我们,给我们以警示,让我们放弃原先的念头,从而改邪归正,不再去做那些罪恶的事情。所以义是我们心中不可缺少的一份精神支柱。
TOP
84#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于道路矣
TOP
85#

朱子曰: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七情六欲,此乃人之常情,我并不认为应当断绝人的欲望,只有欲望才有需要才有发展,但是当我们面对天理面对道义时就应该舍欲取义,否则个人的欲望就会对众人的利益造成伤害,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很多人的利益要大于一个人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能自私,要在适当的时候克制我们的欲望。
TOP
86#

朱子曰: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七情六欲,此乃人之常情,我并不认为应当断绝人的欲望,只有欲望才有需要才有发展,但是当我们面对天理面对道义时就应该舍欲取义,否则个人的欲望就会对众人的利益造成伤害,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很多人的利益要大于一个人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能自私,要在适当的时候克制我们的欲望。
TOP
87#

朱子曰: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七情六欲,此乃人之常情,我并不认为应当断绝人的欲望,只有欲望才有需要才有发展,但是当我们面对天理面对道义时就应该舍欲取义,否则个人的欲望就会对众人的利益造成伤害,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很多人的利益要大于一个人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能自私,要在适当的时候克制我们的欲望。
TOP
88#

朱子的话道出了很多现代人的心态,贪欲却是无止境的,像我国现在存在的严重腐败问题就可以看出,而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也许就在于我们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在追求人民富裕的时候,少了对贪欲的制止,不加制止,便给了它大行其道的机会,因此,当前对贪污腐败的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项就是制度,法制建设,由此限制人的欲望,一步步走向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
TOP
89#

此处“义”为道义与仁义,而“欲”便是人的欲望。佛教说凡人都有七情六欲,教人如何去自制,自持。自古不乏有因欲祸国,自毁前程的大人物。可见如何用道义控制住这个人生来就有的特性,需要一番修炼。
突然想起楚汉战争最后紧要关头垓下之战中,刘邦腹背受敌,迫切需要韩信彭越支持。韩信仍不出兵,想渔翁得利,这是私欲。不帮刘邦,这是不义。却因刘邦答应胜仗之后封万户给他,他便禁不住诱惑,发兵助刘邦夺得天下。殊不知这一时贪欲为今后受害埋下祸根。倘若韩信一开始就不居功,讲义气,谨慎行事,说不定就不会落到被杀的田地。
以义制欲,义需常怀心中,欲望不可无度。
TOP
90#

孔子之后,在历代儒家不断地浇灌和护理之下,这棵新芽历经两千多年的时空穿越,终于又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儒家文化及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发现仁,并且把礼乐文化植根于仁的基础上,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表宏观的一切“人”。意指所有在世界上生存的人类,与天地同步、协调、自然、互惠、共生、共存的“天长地久,人和自然”的寓意。中国古有“以人(仁)为本”、“仁者爱人”、“仁者天地父母心”、“仁者无敌于天下”的关于社会人文经济心理学相关的理念与哲学,意指的就是诸多的人文社交理念,深刻的指导着诸多大众的学习、成长、生活、发展、就业、创业、社交、家庭、择偶与婚姻理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