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二、见利思义 [复制链接]

1#




[经典学习]十二、见利思义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译:看见利益便能想到正义,遇到危险而愿付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中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可以说是完美的人了。



人甚有利而大无义,虽甚富,则羞辱大,恶恶深,祸患重,非立死其罪者,即旋伤殃忧尔,莫能以乐生而终其身,刑戮夭折之民是也。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也;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吾以此实义之养生人大于利而厚于财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译:人占有了许多利益却不讲正义,虽然很富有,但常遭羞辱而且有很大的罪恶。罪恶重,祸患大,如果不是立即死于其罪恶,也会不久就忧伤,不能终生生活快乐,这是刑戮夭折而死的人。人有正义,虽然贫穷但能快乐,不讲正义的人,虽然富有却不能保存自己。这实在是正义养育人,比利还大,比财物还厚重。



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译:想要利益,必须考虑其中的害处;想要成功,必须考虑有失败的可能。



(节选自:陈杰思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9 15:26:50编辑过]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5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心理学上,人际关系中存在一个互利原则,就是彼此的交往能给彼此带来利益。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可见利益对人际的影响了。
道义也是利益的一种,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社会看中利益的人多还是看中道义的人多这个不用多说。 

TOP
3#

在有利益的地方应该有正义,遇到危险而愿付出生命,在我的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是我们学校的英雄杨继斌,他应该是一个有正义的人吧!但是在现在的社会象他一样的人太少了,不是说现在的人们没有正义感,而是现在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变了,在有利益的地方就不一定有了,但我们要知道占有了许多利益却不讲正义,虽然很富有,但常遭羞辱而且有很大的罪恶。罪恶重,祸患大,如果不是立即死于其罪恶,也会不久就忧伤,不能终生生活快乐,这是刑戮夭折而死的人。人有正义,虽然贫穷但能快乐,不讲正义的人,虽然富有却不能保存自己。这实在是正义养育人,比利还大,比财物还厚重。所以我们要在正义中活着。
TOP
4#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想要得到利益就必须考虑其害处。孙子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只最好的结局。在获得在大利益的同时把害处最小化,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效力。还有应该做最坏的打算,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在内,这样做才能获得成功的同时能最小化失败。也能算做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TOP
5#

见利思义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弛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只有堵住了物质欲望的道路,才能打开正义之门,放下世俗的东西,才能挑起正义的责任。我们必须有这样的美德,才能不被物质迷惑,前进不止。

TOP
6#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在这个利欲横流的社会,成为“成人”不容易,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见利忘义,我们必须铭记于心。

TOP
7#


      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就是指物质利益。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TOP
8#

在我看来在今天的这样的社会,那些私人矿老版,“见利思义”这个词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很陌生吧。不然在国家明令禁止开挖小煤窑后,还是有人禁不住利益的诱惑,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继续为所欲为,造成多少矿工受难,多少人失去丈夫和多少孩子从此以后没有父亲的关爱和呵护。难道他们的良心真的都被狗吃了吗?难道他们没有亲人吗?难道他们不知道失去亲人的痛苦吗?

TOP
9#

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事实上,义利问题不只是儒家的第一义,也是整个人类社会,从古至今都始终存在的重大的道德问题。一个社会,为了维持它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私利与公私的关系问题。虽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那里,“义”与“利”具体内涵存在某些不同,但其中也包含着有共同准则。
TOP
10#

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就是指物质利益。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TOP
11#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译文是:想要利益,必须考虑其中的害处;想要成功,必须考虑有失败的可能。这就让我想到了,我们经济学里讲过的“机会成本”。即,我们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必须考虑到所要放弃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上大学念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这就是上大学的利,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贡献我们四年的时间,错过很多好的机遇和美好的恩与物,这就是上大学的害之所在。既考虑了其力也要考虑到其害,然后运用博弈的思想进行衡量事物的两个方面,然后才可作出我们的决策。若是利大于害,我们就选择此方案,若相反,我们就不采取任何措施了。“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凡是都有两面性,我们要慎重考虑、全面考虑,才不至于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害人害己!

TOP
12#

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就是指物质利益。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TOP
13#

不为利动,坚持原则,君子也。
TOP
14#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知恩图报的美德;投之以李,报之以桃,这是怀揣感恩的礼尚往来。情与义值千金,做人要有情有义。见利思义,名德具彰!我们要始终坚持贯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警训。今天,人们常常会借助乌鸦来骂人,但他们忽略了一点:乌鸦反哺。古往今来,多少家庭纠纷,多少国家利益纷争.....无不与利义相悖有关,所以,人们不仅要见利思义,也应该要见利思鸦了。
TOP
15#

无论是“重义轻利”,还是“先义后利”,关键是作为原则、标准的“义”必须正确,即符合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否则前提错了,一切就错了。在阶级社会里,由于阶级利益和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不同,“义”的具体内容往往也截然不同,甚至根本对立。在封建社会,贫苦农民不堪压迫,揭竿而起,从来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义”的,所以称“起义”、“义军”;但在封建统治阶级看来,那是“造反”,是“反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