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二、见利思义 [复制链接]

106#

看见利益便能想到正义,遇到危险而愿付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中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可以说是完美的人了.这样的人值得敬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这种精神。但是凡事要量力而为,如果说这件事情自己根本就解决不了,不要勉强,去找别人,肯定有人有这个能力来解决。
TOP
107#

人之初,性本善。若按这样来说,每个人都应该能做到见利忘义的。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人对本性的保持似乎越来越难了。但不管社会的整个价值取向如何,还是要坚守住善的本性,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到这个问题,愿整个社会都和谐?
TOP
108#

[经典学习]十二、见利思义

朱熹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甚有利而大无义,虽甚富,则羞辱大,恶恶深,祸患重,非立死其罪者,即旋伤殃忧尔,莫能以乐生而终其身,刑戮夭折之民是也。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也;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吾以此实义之养生人大于利而厚于财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孔子说:“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TOP
109#

见利思义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形容人无贪欲;廉洁自守。”见利思义是中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美德之一,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却没有几个。不说古代就说现代吧真正做到的也没几个,现在的中国不说全部的官员都是都只是见利忘义的人但绝大部分差不多都是了,现在的信息发达,没多长时间就会在网上,新闻上爆出某某官员贪污腐败,不得不说中国的形势严峻了,他们忘记了最初当官员时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效命的誓言反而谋害于人民为了利益不顾一切,更胜者甚至忘记了国家的利益。多几个这样的官员中国还如何发展。

虽然这是一个现实社会,没有几个人能真正不为利而打拼,因为没有钱是生存不下去的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在见利的时候想想是否值得为了这一点点的利益而忘记义。所以我们应该向那些真正见利思义的人们好好学习学习,而杨善洲就是一个这样见利思义的人,不要钱财不要名利要的只是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自己。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把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不能说我以后绝对是一个见利思义之人但是我绝不是一个见利忘义之人。

TOP
110#

平等自由、互助互利,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文明的人类社会。余需要那些掠夺众人权利者、制造有毒食品者、抢偷骗者反思之——如果你们希望自己变回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想继续做禽兽的!
在人类面临的选择问题上,我们作为具有理性的人类自然会以“两利相较取其大,两害相较取其小”为总原则;这里,余希望大家从权取舍之。
TOP
111#

见利思义

    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就是指物质利益。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义利之争贯穿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主要有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重义轻利,主要代表是孔孟的儒家学派。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义以为上,“义以为质”、“见利思义”(《问宪》)、“见得思义”(《季氏》)孟子同孔子一样也是重义轻利,主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第二种观点,是重利轻义,主要代表是管仲、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管子说:“仓癛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韩非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讲仁慈不仅无用,而且有害。他说:“好利恶害人之情也。”(《二难》)

  第三种观点,是义利并重,主要代表是墨家学派。墨子把爱私利、道德和利益结合起来。他说:“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下》)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墨子强调二者的结合,或说义利并重。荀子阐述得最为深刻,他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承认人的物质利益,主张义利两有,二者都不能否定,但是,他主张“以义制利”,(《正论》)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辱》)

早期儒家的“义利观”这个基本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TOP
112#

“义利之辩”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人生哲学,是从先秦至今规范着中国哲学的全部进程的大问题。在先秦诸子时代,孔子强调“见利思义”,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小人的重要标准;孟子要求“先义而后利”,培养“配义与道”的浩然正气;荀子明确提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见利思义”作为传统义利观的主要内容,它也是我国古代一种职业美德。不仅如此,在现代社会,它依然可以承担“职业美德”这一使命。仔细想来,这话很有哲理。然而市场经济本身具有强烈趋利性,市场机制要求保护竞争、自主经营、效率优先、鼓励先富,通过利益驱动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就要求赋予“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三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新内容:一是义利统一,和谐共存;二是大利优先,以义为重;三是见利思义,取利有道。只有这样,才会彻底杜绝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不良现象的滋生。

TOP
113#

义也可分为大义与小义,小义是更多是一种草莽之类的义,大家在一起快意恩仇,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为朋友两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它有它的局限性,往往会被一时的是非困住自己的头脑,而至于头脑发热,不计后果.大义.则可理解为民族大义,例如大宅门中的三叔,这个人平时为人实在不怎么招人待见,但是在日本鬼子面前,他怎么样,宁死不做卖国贼,这就是大义.义是一个很有趣的字,有侠义,有道义,有忠义.对于,忠 孝 善 义,一直以来,都有很多说法,百善孝为先,忠孝不能两全,这四种品质是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但是在某个时候,某种情况下,它们之间也是会起冲突的,在这个时候,我认为,一切应该站在大义的角度来衡量,来取舍.
汗,说了这么多,也不知把自己的意思说明白了没有,以上就是个人心目中的解释了.
TOP
114#

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就是指物质利益。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想要得到利益就必须考虑其害处。孙子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只最好的结局。在获得在大利益的同时把害处最小化,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效力。还有应该做最坏的打算,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在内,这样做才能获得成功的同时能最小化失败。
TOP
115#

       “见利思义”,意为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语出《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面对利益、金钱、美色.......的诱惑,往往会让人们迷茫甚至失去了自我。见利思义,并非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还有就是人们常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都体现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选择和价值取向。

TOP
116#

义确实是中华民族历代传下的精髓之一,中国人应该继承老祖先的先进优秀文化,并且将其发扬光大。现在一直有一个口号在鼓励大家向前迈进,就是:“我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努力学习,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试问,如果连义都不能继承,那么我们还能继承哪些优秀呢?现代企业更多的就是为了挣钱,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什么牛奶,阿莫西林胶囊,白菜等一系列问题,都表现出人们只追求利益而放弃道义。人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有一天变成是别人的事物理含有毒素,你会怎么想?当你眼睛一红的时候,希望你的心不要黑了。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应该给员工树立榜样。在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中,义显得尤为重要。

TOP
117#

“见利思义”,说人见到礼仪就思考义,是该接受还是不改接受。但如今,能见到见利思义的仁还有多少。见利忘义的人倒不在少数。想想当初汶川地震的时候,举国悲痛,广大人民纷纷慷慨解囊援助灾区人民,但后来报道出来的个别官吏却贪污救灾款,可以看看,他们做到的是见利思义还是见利忘义?想想当初,他们把义放在何处,身为父母官却、、、、、

TOP
118#

学院名称: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    别:文史系

专    业:文秘

年    级:2011级

姓    名:杨乾

学    号:11111016

时    间:2012年5月25日

电    话:13529423533

——见利思义

见利思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美德。“见利思义”,出自《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由于孔子“见利思义”的道德观点,恰当地处理、准确地概括了义与利这一社会生活伦理的本质关系,所以,被后世奉为基本道德规范,传承至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才能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困扰国民生活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从注水肉、地沟油、合成猪血、假豆腐,到瘦肉精、毒大米、毒豇豆;从吊白块、敌敌畏、苏丹红、本地黑,到三聚氰胺奶、洗虾粉、一滴香,在到毒胶囊、甲醛白菜等等。不停接受的“新鲜名词”让人们对食品安全充满了忧虑。

一提到食品安全问题,大家就不由自主地谈法律、监管漏洞,说违法成本太低,谴责执法监管不严等问题。这确实是问题所在,但法律很大程度上属于“补丁”的性质,事后救济的作用很大,而监管又难以覆盖中国成千上万的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的底线一再被突破,我们要问,究竟这些商家是为了生存,迫不得已添加这些有毒物质,还是仅仅为了赚更多的钱?也许这是一个双向的恶性循环,开始的时候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当大家都这么做之后,就变成了迫不得已。

如何避免这种恶性循环?仅靠事后的法律救济和监管,显然不能穷尽。其实,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可以治本的东西,往往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商业伦理。

所谓商业伦理,就是商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核心内容是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伦理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伦理的灵魂和核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道德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必须有先进的商业伦理为之做支撑。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会有序、有活力,才会低成本、才会安全,才会有真正的和谐社会。

见利思义。社会道德准则就是“义”,物质利益就是“利”。树立什么样的义利观,是衡量商业经营者道德高下的重要标准。“见利思义”、“义以生利”、“先义后利”是讲道德的商业经营者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商业道德。经商做生意“见利思义”则成功,“见利忘义”则失败。这些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具有深刻的意义。“见利思义”要求企业和个人遵纪守法,信守公德,服务社会,取之有义。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不能够损人利己、违背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只有顺应国家和民族利益、服务于公众需求才能赢得市场、获得发展。

社会主义义利观是一种新型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在继承古代义利观重视社会公利、道德理想和主张见利思义、义利并重等积极合理因素的基础上,真实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要求,是对义利关系的科学认识和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义利观中的“义”,就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的道德准则。社会主义义利观中的“利”,则包括公利和私利,如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社会群体的集体利益,以及公民的个人利益等。

义利之辨,义与利之间如何取舍,正是伦理的核心问题。而当这个价值观出现冲突时,事实上,要如何取舍,在二千多年前的东方就已出现。事实上,利、义问题相互牵引,利是义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利,空谈义也没用,利可增加生产欲望,是经济的重要元素,而义则可引导利的追求,使利可以行驶于正道。追求利益是人类本性,孔子鼓励大家见利思义,圣贤并不反对富贵,但必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须">须ersonName>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或有节制的追求利益。企业追求最大利益,可以理解,而在得利之余,仍不忘善尽社会责任,这正是见利思义的具体表现。从东方文化中内省、整体观,再加上共生共荣概念,善尽社会责任。和谐共荣,企业经营更圆融

我们国家是一个缺少商业伦理传统的国家,古代长期处于“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近代又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提到商业,首先蹦出来的词语往往是“无商不奸”、“ 无商不恶”、“商场如战场”,就是和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霸王条款、吃回扣、骗等联系在一起的。再看我们的家庭教育,商业伦理是完全缺失的,学校教育中,商业伦理几乎也是一个空白。即使是MBAEMBA等专业的商业教育中,强调的最多的就是战略、经营、管理、关系,商业伦理道德课也是缺席的,或者仅仅是象征性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哈佛大学的研究就认为,原因除了华尔街受到的利益驱动、监管缺失之外,商学院也难辞其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顶尖商学院都注重为华尔街培养所谓的“年轻且精明”的投行人才,“结果是那些涉世不深、又急于快速致富的人将世界推入深渊”。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会做生意的民族,他们也崇拜金钱。犹太人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观念:金钱是上帝赐给他们的最好礼物。但是,犹太人并没有完全成为金钱的奴隶,因为他们相信,追求财富的前提是要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光明正大地赚,拿不义之财就会受到神的惩罚,他们认为灵魂的纯洁才是最大的美德。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就必须扭转社会“一切向钱看”的心态,就必须正视我国商业伦理的严重问题。实际上,加强商业伦理建设,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手点和突破口。

从历史的比较和跨国的比较中研究探索。继承祖先和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都是为现代的经济建设服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儒家伦理”中的义利并举的价值观、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爱敬并重的伦理精神、贵和乐群的伦理意识、礼尚往来的应付之道、公平守信的经商原则等,我们都应该加以继承;从商业行为来看有世界的普遍性,国际上按交易规律办事,讲效率讲合同,反对搞假冒伪劣,保护专利权、知识产权等,都应该加以学习。只有继承历史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和融合西方的进步的商业道德为我所用,才能使商业伦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具有时代、历史、民族的特征。

TOP
119#

最近在看一本书《盗墓笔记》。几个人进到一个惊险万分的墓穴里,盗取文物,面对各种未知的危险。

有的时候最可怕的不是敌人,而是想要独吞利益的队友,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会对你反目。

庆幸的是,和主角在一起的是一些讲义气的朋友。“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人与人之间,如果可以不只考虑到自己,多顾及他人,也将会得到对方相应的对待。一定会比孤军奋战要来得安心。

这也就是董仲舒所说的人有义气,虽然贫穷但能快乐,不讲义气,虽然富有却不能保存自己吧。即便是富有,也是为了一种自己的满足感。人们应该认清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最重要!

所以,主角和朋友们才能每每都克服了困难,靠的就是彼此间的信赖,每个人所表现出的义气。

TOP
120#

学校:云南科技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系别:文史系
年级:2011级文秘
姓名:王雨婷

学号:11311019

时间:2012..
电话号码:15912468221

“义”即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正义的基本理念是:扶住生命是善,伤害生命是恶。任何个人都要考虑这个问题:在自己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所产生的善应当远远大于恶。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因而正义的最大障碍是贪图不正当的私利,所以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在现代社会,欲达到正义之目的,就必须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法制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因此,这六个方面可纳入“义”的范畴中。专制作风、官僚特权思想都是对正义精神的损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假正义之名以行其私,在小集体圈子里讲义气,以抽象的去压制人们对合法利益的追求,等等。倡导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民族品格。
正义,真正的义,也就是真理,真理难以被人论定,容易产生各种歧义,其难以辨识之处,在於它常常出现许多矛盾与抵触,正义也许无情,但是无情则是为了博爱,或是为了其他的善意,但不管如何,想要实行正义,都必须面临考验。来自他人的责难,或是出於自己的质疑。
何为正义?柏拉图认为:“各尽其职就是正义”,乌尔比安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应有权利的稳定的永恒的意义”,凯尔森认为:“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在这个概念上,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的概念中,正义即公平、公正。正义是法源之一,更是法的追求与归宿。
  既然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一种行为、状态是否正义就涉及到三个要素:人、社会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人是正义反映的主体,也是评价正义的主体;社会的形成归于人的产生和结合,社会对人的分工、分配起着重要作用,个人得不到与他人平等的地位、待遇,往往归结于社会的不正义(公平);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如地位、资格、自由等,其多寡优劣主导着人们的评价。在远古最原始的社会形成时,有了原始的劳动成果的分配,人们就开始了关于正义的讨论。至于何种行为与状态是正义的,用不同的标准、角度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其观察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
  美国学者罗尔斯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其一,是每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的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制都应有一种平等权利;其二,是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而且(2)依存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罗尔斯还指出了可表示如下的更一般的正义观:“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和基础--都要平等的分配,除非对其中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
  将法律的观念从正义中解脱出来是有困难的。在媒体和一般人眼里,正义和法律的概念不断的被交叉混同,而且纯粹法学反对将法和正义相等同,主张将二者当作两个不同的问题来处理。而我个人更倾向与使二者融合,我并不赞成过分清晰的区别这两个概念。法律抛弃正义,便丧失其规范社会关系的作用;同样,正义脱离法律,就丧失了载体,仅仅只能成为“价值判断”,没有实际用途。我非常推崇凯尔森的观点,即正义作为一种主观价值判断也许为法律科学所排斥,但如果将正义理解为“合法性”,那么法律科学中就应当包括正义概念。
      

世界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似乎,一切都在改变着,然而,在现在这个灯红酒绿,物欲纵横的世界,正义却不知被遗忘了多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正义,没有多大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金钱,权势,欲望,自私,谎言……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像三鹿奶粉这样的非正义行为,不是惨遭破产吗?相反,古代的那些正义的仁人志士,不是也流芳百世吗?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为了正义,文天祥引吭高歌《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正义的旗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正义,屈原走在生命的边缘,“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用自己的生命奏响了正义的壮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了正义,谭嗣同毅然走向刑场“各国变法,莫无派血而死者,而中国自古未有,若有,请自嗣同起!”,用自己的鲜血浸润了正义的身躯。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为了正义,司马迁惨遭宫刑,给后世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正义的篇章。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古人那样呢?“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颗正义的心,只是生活的麻木冰冻了它,所以,我呼吁,试着融化这些冰雪,让正义永驻你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