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二、见利思义 [复制链接]

46#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如果'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
TOP
47#

我想说,金钱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有很大的诱惑力,但是我们活着也不能一心都只是为了钱财而活着,我们应该有我们的追求,有我们的梦想,我们不能让金钱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而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我们不能总本钱左右了我们的思想,也左右了我们的灵魂。钱果然重要,没有钱是不能生活的,但是,有谁可知道,钱是买不到很多东西的,比如说友谊,亲情,别人的真心实意等等。

我有我的理想,我有我的追求,或许有人说我太过于理想话了,但我想说,我这样做有什么错吗?是的,我承认,钱有很多很多的好处,可以买到好吃的,可以买到喜欢的花裙子,但是当你拥有那这些以后,你才会明白,这些看起来很幸福的的生活带给你的并不快乐,反而使你更加的懒惰,缺乏斗志。

我想对所有爱钱如命的人说,我们活着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做呢,我们为什么偏偏要死在一棵大树人,宁死不屈呢,悲哀啊想要利益,必须考虑其中的害处;想要成功,必须考虑有失败的可能。
TOP
48#

见利思义

应该说,舍忠取义,以义为上,这已不是儒家忠义价值观念的原意。按儒家通则,“义”应该服从“忠”,因为“忠”的对象毕竟是君父。而这里特别强调重信守诺、知恩必报的“义”,显然来自民间的传统。民间的所谓“江湖义气”,主要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救助、回报和温情,这种“义”体现了利益交换的原则,因而在当时市民百姓中是广被认可、并有着极大吸引力的。若从儒家以传统道德为价值中心的文化背景考察,关羽的冒死释曹,也符合孔子“杀身成仁”、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注重动机的纯正,不计后果如何,这正是儒家一向提倡的道德选择。在这个意义上说,关羽释曹也受了一些儒家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

TOP
49#

      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就是指物质利益。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TOP
50#


      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就是指物质利益。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TOP
51#

见利思义,就是在面对利益的时候自己先权衡一下心中的正义,看看有没有违背自己的信念,能做到这样的人不能说是圣人也能说是一个成功的人,因为他懂得反思并且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他总能在自己的信念中找到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这样的人值得让人信任,懂得维护内心正义的人是内心坚强的人,这样的人当然会成功~~
TOP
52#

教育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坚持社会主义的“义”,自觉做到见利思义,以义取利,拾金不昧,而对有损国格、人格的利不能沾边,对那些见利忘义,巧取豪夺,坑、蒙、拐、骗的现象应当有一个正确认识,勇于批评,敢于抵制,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TOP
53#

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义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

有义必有利益,自古义与利不可兼得。可从一个人在义与利的取舍上区分所谓的“君子”与“小人”。

君子行事义大于利,小人行事“利大于义”.

而其实并没有什么“君子“”小人“各自有不同的行事原则,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所得的利益是自己生存的基础,只有在自己有能力很好的生存,不给国家社会带来负担的前提下,去关心爱护身边的人,抑强扶弱,先人后己。

在自己的心中始终都有一个义与利的标准,不受外界的财色、权利的诱惑。

由义取利;舍利取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宁在之中取,不向曲中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与利都在于自己的取舍。

TOP
54#

见利思义应该是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吧。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做到不食人间烟火,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碰到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不顾一切地追逐、不敢面对道德上的拷问,我想这个“利”最终会把你推向欲望的深渊。追求利益不是不好,而是要最不伤害他人、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本着道义的原则,那么我想,富可敌国也是无可厚非的。

TOP
55#

见利思义是人的重要道德修养,它说的是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的关系,所以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应该明道理,知是非,养成一块蛋糕分给大家一起吃,不贪便宜,不图小利,终生做到不为利所诱,不为利所动,心安理得堂堂正正做人。

TOP
56#

虽说当今忠义之人越来越少,我们更应大力宣扬忠义,让忠义之人多起来。择师难,但择徒更难,明师怎么放心把技艺传给不忠不义之徒呢?。没有忠义之心,就不会有宽阔的胸怀,就很难练成浩然之气。不忠不义之徒阴险毒辣,但气势却不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8 11:04:39编辑过]

TOP
57#

见利思义:意思是看到钱财,要想到道义。无论是“重义轻利”,还是“先义后利”,标准的“义”必须正确,即符合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否则前提错了,一切就错了。在阶级社会里,由于阶级利益和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不同,“义”的具体内容往往也截然不同,甚至根本对立。在封建社会,贫苦农民不堪压迫,揭竿而起,从来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义”的,所以称“起义”、“义军”;但在封建统治阶级看来,那是“造反”,是“反贼”。
TOP
58#

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宣传教育,使人们在各种利益面前见得思义,抑制自私自利、惟利是图的念头和举动,用社会主义“大义”、“正气”战胜歪理邪恶,用精神文明取代道德败坏。
青少年应该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养成见利思义的品德,为人生发展打好道德基础。
TOP
59#

见利思义,不失人格。

见利思义,指得就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它出自《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认为成人矣。”

利,是人之所欲。人要生存,要解决衣食住行,就不能没有对利的寻求。人还请求不断改良生存条件,过更好的生活。这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对利的寻求,应当受到必定的制约,应当不失德义。

TOP
60#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竞争意识、奋斗意识等新伦理观盛行一时,但也出现了很多“价值失衡”,有的人处处奉行“惟利是图”的价值标准,市场秩序混乱,偷税、漏税、缺乏诚信时有可闻。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等,存在分配不公和机会不均,更由于法律不建全,使一些人对传统的忍让、节俭和谦逊产生怀疑,而崇拜金钱、讲究享乐成为了目标,一些人为此往往不择手段。传统的人格是一种权威性人格,官越大,学问越高,领导说的都是正确的。现在搞市场经济,出现了一种市场型人格,什么都可以交易,唯利是图。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我们健全了民主法制的形式,我们也缺少一种民主法制的伦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