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四: 义: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经典学习]卷二   义



题解:义即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正义的基本理念是:扶助生命是善,伤害生命是恶。任何个人都要考虑这个问题:在自己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所产生的善应当远远大于恶。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因而正义的最大障碍是贪图不正当的私利,所以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在现代社会,欲达到正义之目的,就必须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因此,这六个方面可纳入“义”的范畴之中。专制作风、官僚特权思想都是对正义精神的损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假“正义”之名以行其私,在小集体圈子里讲“义气”,以抽象的“义”去压制人们对合法利益的追求,等等。倡导“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民族品格。(节选自:陈杰思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30 9:46:58编辑过]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4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于战争正义性与非正义型的认识则更加明确了。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认为“兵苟义,攻伐亦可,救守亦可;兵不义,攻伐不可,救守不可”,并且也提出了“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的思想。关于义战的标准及要求,也非常详尽,《司马法》之中记载:“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以安人,杀之可也;功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身,信见信。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战也。”这段话大概的意思是:故事后,人们以热乃为本,用合情合理的方式来治理天下,正常的手段行不通,就该使用特殊的手段,特殊的手段若必须要用战争的形式来表现的话,就要遵守几个原则,杀违法乱纪的人,以使好人得到安全,那么杀是应该的,攻打邻国是为了拯救那里的老百姓,那么攻打就是对的,用战争的手段去制止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战争,也是应该的,若能如此,仁爱便为人所亲近,有理的行为便为人所悦服,智谋便为人所仰仗,信用便为人所信任,这样,得到境内百姓的拥戴,可以固守,得到境外百姓的威服,也可以对外作战了。

孟子也拥护这一说法,并且更为明确的表明了支持王道,反对霸道。孟子认为,王道士能够统一天下的大道,霸道则是使得诸侯之间相互兼并争霸的暴乱行为横行天下的主要原因。王道是以行仁政为基础的,所以王道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可以产生无敌的力量。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之中指出:“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教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刻使制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最后,孟子得出了“仁者无敌”这一结论,为后世历代兵家所崇尚。于是,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人,可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成为儒家军事哲学的主要观点,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关于战争取胜的因素,孟子将“人和”摆在了第一位,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很清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人民支持不支持,荀子也认为胜利之本在于军政一致,军民一致,攻战之本,在乎一民。荀子曾经说过:“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得到百姓支持的军队必定是爱护老百姓的,禁暴除乱的仁义之师,仁义之师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四海之内若一家,能够一统天下。

吕不韦将正义的战争当作惩治不公社会的良药,公开的称赞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兵诚义,以诛暴君而振民苦,民之悦也,攻无道而伐不义,则福莫大焉。吕不韦耶主张战争要顺乎民心,代表人民的利益,否则战争就要失败。

TOP
3#

      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义,从大处讲是高扬民族气节,从小处讲是修炼个人品德。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义”的道德内涵,归纳起来有以下类型:一是身居庙堂“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二是身在江湖“位卑忧国”、“匹夫有责”;三是待人交友“与人为善”、“信守诺言”;四是对待金钱“舍利取义”;五是对待生活“知足常乐”;六是对待家庭“遵行孝道”;七是坚持原则“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八是对待邪恶“疾恶如仇”、“伸张正义”;九是报效国家“杀身成仁”;十是对待人生“达则兼济”、“穷则独善”。
TOP
4#

义是牺牲,义是奉献,义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民族精神
TOP
5#

“义”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对治“利”,也即人们常说的“义利之辩”。董仲舒讲“仁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遭到南宋功利派思想家激烈的批判。假如没有义,利归于何处?感官?一个民族实在要有自己的宗教,否则在精神大本处盲目的自我松绑就会导致现实中归源时无地的彷徨。是不是没有功利,道义就成了无用之虚语?愚见以为不然。中国自晚清以降因为走得太快抛弃的东西太多而付出的代价还少吗?有时候走得太快,我们都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TOP
6#

“义”是中华传统美德,它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具有正义感,要刚正不阿。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往往这时就会要许多人被钱冲昏了头脑,背信弃义,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而会做出些有损他人,有损社会乃至有损国家的事,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这些人无视“义”的存在,但终会受其制裁!遵守“义”,让社会变得更和谐美好


[em25][em25][em25]

TOP
7#

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义,从大处讲是高扬民族气节,从小处讲是修炼个人品德。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义”的道德内涵,归纳起来有以下类型:一是身居庙堂“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二是身在江湖“位卑忧国”、“匹夫有责”;三是待人交友“与人为善”、“信守诺言”;四是对待金钱“舍利取义”;五是对待生活“知足常乐”;六是对待家庭“遵行孝道”;七是坚持原则“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八是对待邪恶“疾恶如仇”、“伸张正义”;九是报效国家“杀身成仁”;十是对待人生“达则兼济”、“穷则独善”。
TOP
8#

墨子对于“义”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它是“天下之良宝”,是达成其所希冀的“大不攻小,强不侮弱,众不贼寡,诈不欺愚,贵不傲贱,富不骄贫,壮不夺老”、“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的美好愿景的基本前提与必要条件。墨子关于“义”的学说,与儒家“义”的学说相比,其特色更加突出,内涵更加丰富,实践性也更强。它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深入发掘并加以借鉴。
TOP
9#

我将“义“理解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善的喜爱,对恶的厌恶。每当自己在公车上看到有人为老人让座,或是有人对乞丐给与施舍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地微笑。我觉得我应该还算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吧。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个社会总有人利用人们的正义感满足一己的私欲,小到伪装乞丐,大到挪用捐款,为人不齿。

TOP
10#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所言,人的一生,生也很重要,义也很重要,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义则重生。人这一辈子能做些什么,我们在渴望得到什么。人这一辈子转眼就没在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果我们连义都做不到,再大再多的利益又有什么用啊。
TOP
11#

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正义是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还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义”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倡导“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名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名族品格,“义”能提高人文素质,改变人为素质,改变人精神贫困的面貌,“义”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义就是符合道的要求,只要处理得到而做就可以,仁爱是正义的根本,义的可贵之处在于实际行动,在行动时,要符合道德的规范,任何人都要考虑,在自己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要正义维护整体利益,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得个人的合法权益。贪图不正当的私利,做人不顾道义,这些都会遭到他人的排斥,那么他也会在社会上慢慢失去立足之地。

在现代社会,要做到真正的义,就必须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法制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如果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都抛弃仁义,怀着功利之心相互对待,上上下下都在争取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反之,如果每个人都以义制欲,由义取利,见礼思义,那么社会就会很好的发展下去。

但在现实生活中,见义勇为,见礼思义的人却被人认为是脑子有问题,很多人都会说:“现在都什么社会了,有利益的事能弃之吗?”假“正义”之名以行其私,在小集体圈子里讲“义气”,以抽象的“义”去压制人们对合法利益的追求,见到一点利益,就抛弃道义等等,这些情况还很多,为了遏止这些情况,必须倡导“义”的精神。在利益面前,必须要符合道德的规范,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只要有这样才能有整体利益,不要把自己的一点私利当作要谋取的利益,而要让所以人都得益,这样社会才会进步。

倡导“义”的精神,做到以义制欲,由义取利,见梨思义,养成中华民族“义”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民族品格。

TOP
12#

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公平原则包括以下几项:第一,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地获得利益的权利;第二,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获取利益;第三,抑强扶弱,先人后己。正义的基本理念是:扶助生命是善,伤害生命是恶。任何个人都要考虑这个问题:在自己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所产生的善应当远远大于恶。

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因而正义的最大障碍是贪图不正当的私利,所以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在现代社会,欲达到正义之目的,就必须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因此,这六个方面可纳入“义”的范畴之中。专制作风、官僚特权思想都是对正义精神的损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假“正义”之名以行其私,在小集体圈子里讲“义气”,以抽象的“义”去压制人们对合法利益的追求,等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死不避斧钺之诛,义穷不受轩冕之荣。”,“君子之学进于道,小人之学进于利。”,“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弛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以上的几句话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义的重要性。在人们的生活中生命是可贵的,但当生命以正义冲突时,我们要舍弃生命而求得正义。正义的行为、正义的精神值得人们丧失生命去维护它,一个人只看得到利益,能为利益谋害他人,那么他必定不是一个君子,而是一个利益群兽。

义,从大处讲是高扬民族气节,从小处讲是修炼个人品德。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义”的道德内涵,归纳起来有以下类型:一是身居庙堂“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二是身在江湖“位卑忧国”、“匹夫有责”;三是待人交友“与人为善”、“信守诺言”;四是对待金钱“舍利取义”;五是对待生活“知足常乐”;六是对待家庭“遵行孝道”;七是坚持原则“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八是对待邪恶“疾恶如仇”、“伸张正义”;九是报效国家“杀身成仁”;十是对待人生“达则兼济”、“穷则独善”。
TOP
13#

“中华义理”的重要性

就像是电影中演义的那样,少林寺虽是一方净土,仍有人居心叵测,图谋不轨。同样也并非所有的人都信奉“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鼎鼎大名的“三鹿”集团曾几何时风光无限、如日中天、羡煞旁企。可“三鹿”集团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将“食品工业就是道德工业”淡出视线,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抛诸脑后,在食品中添加超标有害物质损害儿童健康,违背了作为食品工业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丢失了作为一个企业应担任的社会义务,更丢失了作为一位合格的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良知。他们没有顶住利益的诱惑,道德沦丧,最终导致辛苦多年构建的形象大厦在一夜间轰然倒塌,遗臭历史;而那些明知三聚氰胺有害而视而不见的人最后也落得身败名裂,踉跄下狱,遗恨终生!

TOP
14#

义也可分为大义与小义,小义是更多是一种草莽之类的义,大家在一起快意恩仇,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为朋友两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它有它的局限性,往往会被一时的是非困住自己的头脑,而至于头脑发热,不计后果.
大义,则可理解为民族大义,例如大宅门中的三叔,这个人平时为人实在不怎么招人待见,但是在日本鬼子面前,他怎么样,宁死不做卖国贼,这就是大义.

义是一个很有趣的字,有侠义,有道义,有忠义.对于,忠 孝 善 义,一直以来,都有很多说法,百善孝为先,忠孝不能两全,这四种品质是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但是在某个时候,某种情况下,它们之间也是会起冲突的,在这个时候,我认为,一切应该站在大义的角度来衡量,来取舍.
汗,说了这么多,也不知把自己的意思说明白了没有,以上就是个人心目中的解释了.
TOP
15#

        义,是人类行为的最高标准,是中华义理的又一大经典。义之行,不仅要求的是自己也要求社会社会中的每个人,无论你是腰缠万贯,还是穷困潦倒,无论你是国家领导,还是平民百姓,都不能排除在“行义”的范围之外。“义”,就像是空气中的氧气一样,是人类生存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所贵于立义者,贵其有行也;所贵于有行者,贵其行礼也。”这是“人显为义”中的一句经典,其阐述了义的可贵之处,就是在于有实际的行动,而行动的可贵之处,在于能遵循社会规范。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这也是成语“纸上谈兵”的出处,相信“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义为行则,天下之事,并没有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但是重要的是依义而行。我认为如果不按义的原则所行的事,一般都会成为不该做的事。正如考试作弊时,如果想的是,不做吧,我过不了,还要补考,似乎对自己不利;如果想的是,这次做不出来,那下次好好复习,好好考试,应该对自己负责,坚决不作弊。后者便是依义而行了。义乃我们人生的一条正道,我们应该坚持,不放弃此正路,做一个正义之士。

我们应该真正的把握义的价值所在,谋取公共利益,谋求自己的正当利益,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舍鱼而取熊掌;当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时候,舍生而起义。当然这种“舍生取义”并不是轻视生命,而是对生命的敬重,人生的真谛之所在。因为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气魄。

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应该秉持正义的精神,见利思义,先义而后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