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崇俭戒奢 [复制链接]

76#

古人常说骄奢淫逸,骄奢了就会产生淫逸。当一个人富有了,或者有了足够资本供他挥霍而他又不加节制的挥霍的时候,那就预示着灾难的到来。财货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消耗完,他却适应了骄奢的生活而无法回去。

重活名族自古以来便是崇尚节俭的国家,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格的体现。古人提倡勤俭节约,对于抑制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有着积极的意义。勤俭节约也是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现代化和富强的必由之路。建国以来的发展实践充分说明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一旦兴起浪费、奢靡之风,则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毛泽东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预言:“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几十年后也需要勤俭的原则”。邓小平针对生产建设中的贪污、浪费之风,曾严肃地指出:“如果我们党不严重关注,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可以说,勤俭节约是现代财政监督的思想根源。以史为鉴,警钟长鸣,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TOP
77#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骄奢淫逸成风、享乐主义盛行的国家和民族, 是没有希望的。

大学生是国家的主要人才资源,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在树立节俭意识,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方面应该成为公众的表率, 在净化社会风气, 引领社会风尚方面应该履行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 节俭的意义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看。

( 1)节俭让人保持独立、自制力以及社会责任感。节俭使人们保持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 而不至于沦为物质的奴隶, 同时也是维系社会基本人伦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之一。

( 2)节俭让人们珍惜已经拥有的物质, 同时也珍惜他人的劳动, 在情感上滋生体谅之心。

( 3)节俭本身就是自己创造的原动力——没有依赖, 只有积聚自己的力量去开拓未来。相反, 那些沉溺于物质享受中的人, 却因为人性被物化了, 变得庸俗、懒惰、依赖、缺乏人生目标, 根本没有创造的理想和动力, 最后连他们所追求的物质享受也被消耗得精光, 真正沦为物质的奴隶。

要让节俭之风在大学校园中盛行, 必须把勤俭节约当作一种校园文化,如果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学习面貌自然会随之焕然一新, 真正让节俭之风在校园中铺展开来,需要作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宣传树立节俭意识和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增强大学生的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是把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引导大学生逐步形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严谨踏实的作风,

三是要注意在大学生中培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典型, 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

节俭是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美德, 它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义在于它在对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多方位性,客观上有利于促进未来社会伦理体系的优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TOP
78#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勤能补拙”是说一个人用勤劳是可以弥补笨拙的缺陷的。与今天所常说的“笨鸟先飞”有异曲同工之妙。

“俭以养德” 是说用节俭是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的。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而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奢靡之风及炫富心理日益高涨。我们应该保持节俭、廉洁之心,崇俭戒奢。

TOP
79#

愚以为,廉不仅仅是指位居高位之人的廉洁奉公,更是指处江湖之士的勤俭节约。积土成山、积善成德的对生活勤俭的态度,才是大众给予“廉”的实践。节约用水、少用木材、不浪费米粮,人类对大自然的“廉洁”,更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不是吗?
TOP
80#

有关节俭的格言举不胜举,爱默生说过,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托•莫尔也讲;小处不省钱袋空;李商隐的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更是体现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无论什么时代,节约是由贫穷转为富裕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奢靡败家,勤俭兴国。”中国人治国齐家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尚俭去奢。尚俭不仅可以节约财产、节省资源、聚焦财富,更重要的是它能培育一种奋斗进取的精神。一个人、一个家、一个社会崇尚奢靡、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不仅会消弥奋斗进取的精神,使人争相超利、夸富竞豪欲望大膨胀,搞得一宴而糜终岁之粮,一裘而费百家之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20:55:14编辑过]

TOP
81#

“俭朴,就能宽广”说的是崇尚节俭的人能够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广阔。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经营自己生活的踏实的人都已崇俭戒奢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之一,即使经过努力生活富足起来,他们也都坚持自己节俭的信条。我们现在作为学生,没有自己固定的经济来源,父母为我们承担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可以说每一个青年学生都应该将节俭贯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TOP
82#

节俭并不意味着贫穷,至少节俭的人在精神上富有的.而那些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暴发户门却只知一味用金钱堆砌起自己的一切,而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一片沙漠.一个真正富有的人,一个有优良品质的人,绝不会暴殄天物.相反,在他们所有的优良品质中,一定有节俭这一条.

节俭是中华名组的传统美德,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所发挥的作用,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积极而巨大的.当今社会要大力发展经济,更要发挥勤俭节约的美德

TOP
83#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文秘

姓名:杨晓妹

学号:11311020

时间:2012-5-9

电话号码:18288732856

卷八      

崇俭戒奢

现在,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出现在我们视野里,几万元的手表,几百万的轿车和上万元的豪宅……有资料显示,我国奢侈品年销售额占全球奢侈品年销售额的12‰,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奢侈品消费国。

随着经济,市场繁荣,相应提高消费水平,不无必要。我们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目的也就是要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但是“提升生活质量”不等于“提倡奢侈消费”,目前不说我国有多富裕,就是相当富裕了也不宜与过于奢侈。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的奢侈消费现象,尽管可能是与少数的消费水平相适应但大多数还不是理想的消费行为。有些人的奢侈消费,往往带有浓厚的“炫耀”和“摆阔”色彩。他们为满足虚荣心,对消费品“不买对的,只买贵的”,不仅有钱必花,而且定花得“吸引眼球,”由此产生了不少“月光族”和“负翁”。有的人为追求奢侈享受,甚至不顾有无后续经济来源,盲目举巨债高消费。

这样的奢侈消费,有悖人类共同的崇俭戒奢美德很容易助长盲目追求奢侈的攀比之风,助长挥霍公款的腐败现象。如果任其成为风气,不管对个人还是对于社会,都有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我们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之一。我们在消费问题上,也要知荣辱,辩丑美。有的人认为奢侈消费是有派头,有身份的表现,能享受公款吃喝玩乐是有权势,有本事的表现,,因而往往以此为荣,窃窃得意。其实,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样不是什么光彩派头不但不会高看你,而且还会低看你。

说到节俭,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义务的,而且我们也可以随手就做,比如我们在饭馆里吃饭是我们尽量利益少用一次性的纸盒一次性的饭盒,这样不仅利于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减少我们对木材的砍伐和利用。我们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应该进自己的一些义务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并且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节俭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因为我们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来自于父母亲辛辛苦苦挣来的,它的一分一角都是非常来之不易的。因此,我们在花钱是应该考虑一下父母亲他们的艰辛,也许他们为了我们每天在地里忙到天黑还未回家,也许他们为了给我凑足学费而不舍得给自己买一双鞋,只为了攒足我们的学费可是我们却并不当回事,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父母亲的辛苦,我想这样的我们真的应该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所以我们要在学校努力学习争取自己更大的进步,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改变自己的命运。

“历览前贤国家与国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鼓励理性积极消费但且不能一味追求奢侈,更不能一奢侈为荣,而应当始终“崇俭戒奢”。

TOP
84#

人人都要节俭,不管你是谁。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12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TOP
85#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戒除奢侈而行节俭,对于当今社会我觉得这是非常必要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之一,在消费问题上更应该秉承这样一种观念。也要知荣辱、辨美丑。当今社会有些人会认为高消费是有派头、有身份的表现;能享受公款吃喝玩乐是有权势、有本事的表现,因而往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沾沾自喜。其实,在大家看来,只会觉得你很庸俗,只会鄙夷你的行为。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经济的发展鼓励我们理性的积极消费,但切勿一味追求奢侈、崇尚高消费,更不能以奢侈为荣,应当始终坚持“崇俭戒奢”。

TOP
86#

衣食无忧的过日子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然而,我们总是实现不了,一个月里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总是在为没钱花而失落,没好吃的好玩的而烦恼…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赚钱,或是每月都有家长给的零花钱,我们本该是有足够的钱来维持日常生活的,甚至还绰绰有余。为何还会落得如此下场呢?每次一拿到钱就迫不及待的狂买狂挥霍,不停地吃喝玩乐直到所有的钱都用光了才开始为接下来的日子担忧,又开始过上度日如年的贫困生活。我们应该反省,常常在有财富的日子里,想着没有的时候怎么办;不要等到没有了的时候,才想着有财物的时候如何风光
TOP
87#

  现在的社会,因为经济和物质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物质选择,从而助长了奢侈之风。古人说:俭可以养德,俭可以养寿,俭可以养神,俭还可以养气。

  我们可以看到俭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会慢慢遗忘掉节俭呢?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一件事啊。现在的人们崇尚奢侈的生活,别墅,奢侈品.....因为奢侈从而使人产生了炫耀,炫富的心理,例如郭美美事件,一个20岁的女孩家里不是大富大贵,怎么会有钱买几万块的包包,百万的车,这个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渲染大波,人们开始逐渐面对奢侈这个问题,人们谴责这个事件,同时开始反思现在的奢侈成风的社会是不是越来越不正常了。

  奢侈使人堕落,奢侈使人犯罪,奢侈使人灭亡。节俭使人成功,节俭使人友善,节俭使人成功。但是节俭不代表吝啬,吝啬是对自己大方对别人小气,节俭是对别人大方对自己小气,吝啬的人缺少朋友,节俭的人拥有很多朋友。只要是人都喜欢漂亮的东西,我也不例外,但是我们要取之有道,要做节俭的人,不做吝啬的人。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将它传承下去。

TOP
88#

学校: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部:文史系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06

姓名:陆秋吟

时间:2012530

电话:13888743394

崇俭戒奢

中国素有倡导节俭的传统,老子将视为为人处世的三宝之一,孔子把和温、良、恭、让同视为重要的德目。《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指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一文中对这段文字专门作了解释,他说: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这一诠释讲透了倡俭戒奢的伦理导向符合人与社会健康发展的道理。此后,这一导向仍得以传承,如明代薛瑄所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薛文清公读书录》卷五)在当今社会物质财富较为丰富而人们的伦理观念呈多元取向的时代背景下,牢记历史上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体过》)的教训,承继节俭的优良传统,对于人们在节俭与奢侈问题上明辨美丑、善恶与是非,张扬节俭的良好社会风尚是十分必要的。

  倡俭戒奢对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的不少明君贤臣都能从治国安邦的高度充分认识节俭美德的价值。诚如魏源所说,禁奢崇俭,美政也(《魏源集》上册,《治篇》十四)。《管子·八观》也强调: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不通于若计者,不可使用国。尽管管仲的观点不乏偏见,但他将奢侈视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源之一却是很有见地的。《国语·周语》中也说:侈则不恤匮,匮而不恤,忧必及之,若是则必广其身。且夫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古人治国理政强调禁奢崇俭,既出于经济的原因,更考虑品德与政治的因素,所谓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按指治理人民的官吏)也(王通:《中说·关朗》)。当今之世,奢俭问题依然是反映当政者素质和品德的重要标志之一,直接影响着干群关系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此,应当将禁奢崇俭作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策略,高度重视,极力倡行。

  或奢或俭反映人的品德。古人对此评判有着朴素的实践方法和标准,注重对日常现实状况的观察,用管子的话说就是:入国邑,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管子·八观》)。汉代恒宽在《盐铁论·救匮》中以晏婴为齐相时一件狐裘竟然穿了30年的故事,告诫当权者应该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他说:方今公卿大夫子孙,诚能节车舆,适衣服,躬亲节俭,率以敦朴,罢园池,损田宅……如是,则气脉和平,无聚不足之病矣。这些论述给予我们的启示首先在于对俭、奢的认识与评价应当坚持实践标准,坚持运用对衣、食、住、行、事等实践状况加以观察分析的方法;其次看是否利民,譬如,一些干部为了个人政绩而大搞形象工程,劳民伤财,显然应属奢侈浪费之列。

  古人的节俭美德与天人合一的理念相一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达到保护、节约自然资源,促进自然生态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荀子·天论》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孟子·梁惠王上》也强调: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桓宽则强调通过适度消费和节约资源以保持长久的富足。古人把节约资源和顺从、保护自然生态的健康发展视为美德,体现出在处理社会关系(既体现在当时人际关系上,也体现在代际关系上)和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伦理智慧。这种智慧为我们今天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提供了伦理资源和道义支持。

  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古人十分重视俭与勤、慎之间的关系。王夫之甚至将作为杰出人才的核心素质。他在《俟解》中说:俭者,节其耳目口体之欲,节己而不节人。勤者,不使此心昏昧偷安于近小,心专而志致。慎者,畏其身入于非道,以守死持之而不为祸福利害所乱。能俭,能勤,能慎,可以为豪杰矣。古人践行节俭美德的同时注意处理好俭与勤、俭与慎的关系,对我们有着特别的现实启迪。首先,是将节俭省用财富和勤劳创造财富视为一种美德的两个侧面,同加称颂和倡导。虽然节俭是历代古人都十分推崇的一种传统美德,但古人认为只注意俭是不够的,还要勤,要通过勤劳来创造财富,以丰富天下之物。在我国历代的处世格言和家训、蒙书中都对勤、俭相辅相成关系反复论及,比如:勤俭两件,犹如阴阳表里,缺一不可(石成金:《传家宝》初编卷五);勤而不俭,枉劳其身;俭而不勤,甘受其苦。俭以益勤之有余,勤以补俭之不足。若夫贵而能勤,则身劳而教以成;富而能俭,则守约而家日兴(王相:《女四书笺注》)。其次,是注意俭与慎的关系,认为谨慎是保持节俭美德的重要思想保证。在实践中,一是要将节俭视为美德,认清奢侈的危害,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二是要坚持节俭从己,节用为民。认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袁采:《袁氏世范》卷三)的道理,做到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总之,俭、勤、慎相统一的实践模式对于我们今天道德主体的伦理选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TOP
89#

学校:云南科技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系别:文史系
年级:2011级文秘
姓名:王雨婷

学号:11311019

时间:2012..
电话号码:15912468221

                 尚俭戒奢谈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劝谏唐太宗在安居乐业之时,也要想到危险将要来临,要戒奢侈,行节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依我看来,这句话用作现代建设的座右铭也不算落伍。

     现在社会普遍流行这种现象:不带手机不时尚,全身上下不是名牌不流行。没事不在网上“闲逛”是老土,看见“底层”劳动者就鄙视,看见明星偶像更疯狂......现在很多人认为生活富裕了 ,就应该这样过,可是现在的“富裕”能这样吗?

             成由勤俭败由奢是恒古不变的真理。在《阿房宫赋》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可最终的结局“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再看现在的成功人士,哪个不是白手起家,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他们心中的理念是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汉,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自己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如今,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的新时期,很多人都不用再为衣食担忧,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越是安乐的环境就越容易让人丧失斗志,骄奢淫逸,盲目攀比自食恶果的故事屡见不鲜。看过之后,带给我们无尽的遗憾。但我们以该从中吸取教训。应该在安逸的生活中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自己锻炼的足以应付一切挑战。在我们身边,从苦难中飞出的“太阳鸟”已不是一个两个。12岁的洪战辉肩负家庭重任,责任是他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艰苦奋斗,照耀了他美丽的心灵,留给我们的是感动,是激励。

     时尚犹可追,勤劳不可弃。我们共同的目的是为了立于险峰之巅,追求时尚是为了发展,勤劳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现在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能不顾这现实而铺张浪费吗?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让我们携手共进,艰苦奋斗,履行我们的责任,建设节约型社会,认真体会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我们的一种思想观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一种修身美德。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一定会在高峰之巅欣赏成功的喜悦。
“布衣将军”冯玉祥,是以主张勤俭治国、朴素为人而著称的。1941年,周恩来同志在《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一文中,曾大加称赞这位布衣将军“一向习于勤俭朴素,有人以为过,我以为果能人人如此,官场中何至如今日之奢靡不振?”
  无独有偶,“布衣元帅”彭德怀,更是一位一生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光辉楷模。他不仅经常鞭策自己尚俭戒奢、杜绝腐化,而且一贯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建国,不论在顺境或逆境中,总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始终如一。
  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均已证明,这种尚俭戒奢、艰苦奋斗的精神丢不得,应予弘扬光大。最近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写尽了封建官僚四大家族的富贵荣华、穷奢极欲,导致的结局是树倒猢狲散,宁荣二府分崩离析、一败涂地。奢靡挥霍,不仅没有给贾宝玉、林黛玉带来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且也没有使王熙凤、薛宝钗等人落个好下场,飞扬跋扈一时的凤辣子死后被一张破席卷出门去,其独生女儿寄食在刘姥姥家。这固然是典型化的艺术描写,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奢靡无度足以败家亡国的历史教训。对此,不仅历代的先哲高士深知其重要,就连那些头脑清醒的明君贤臣也懂得其危害。唐太宗李世民从隋朝败亡的教训中,看到了“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所以他能以隋亡为镜,在治国创业中坚持尚俭戒奢,有名的贞观之治与此举关系甚大。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勤劳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队伍的传家之宝。如果“热风吹得人晕醉,错把中国当美国”,现在就搞什么“福利型”的“高消费”,大兴豪华建筑,大盖超级宾馆,滥修殿堂庙宇,常摆高档华宴,一味追求“翠盖鸣涛,富丽堂皇”,“珍馐佳肴,花天酒地”,我想不仅预期的目的达不到,而且还会把崇高理想、雄心壮志、党的宗旨、公仆本色、高风亮节等等一股脑儿“消费”掉。所以说,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当贯穿于修身、创业、改革、开放等治家治国的一切领域中,是振兴中华、富民强国的长远大计,绝非权宜之计,切莫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诗人李商隐的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之所以能传诵至今,正是因为它揭示了一条不容忽视和背离的警世真理。

TOP
90#

1.    啬于己,不啬于人,谓之俭;啬于人,不啬于己,谓之吝。(清·钱大昕《十架斋养新录》卷十八《俭》)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

俭则约,约则有善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当我们现在还在探讨俭朴与吝啬的区别时,古人早已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而上述的说法,也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关于节俭的优良传统。先说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吧,前一阵在网上看到许多新闻报道,大致是说我国财政支出xx亿美元在非洲某地兴建学校或是办慈善工程,针对这一消息,许多网民发帖表示不认同,因为他们认为我们连自己国内的教育工作都没有做好(例如许多山村都没有教育资源)就拿出大笔纳税人的血汗钱帮助外人,未免有些内外不分,本末倒置。实话说,当我听到这样“助人为乐”的新闻时刚开始也与这些较为“愤青”的网民很像,认为这样的救助只会使中国自身的发展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可当我读了这几句话后,我的想法已逐渐改变,因为之前没有正确的理解俭朴与吝啬的概念因而产生了片面的认识。所谓的“俭朴”是对我们自己而言的,过去,或许我们并不富有,我们自己并不舍得在衣食住行上浪费过多的钱财,但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困难有急需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因为身为中国人,我们大部分都是热情的人,都是有侠义心肠、有血性的人。可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延伸,西方的功利主义及商业化思想的侵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却越来越明显。现在,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喊“个人利益至上”的口号,高举“人权平等与自由”的旗帜,殊不知,许多人在这一次次的只为自己着想的浪潮中早已变成了一个“悭吝人”——对自己可以丰衣足食,对他人却希望一毛不拔。如果中国真的变成这样一个国家,那岂不是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儿了吗?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居住在一个充满温情的国度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9 9:29:02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