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3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孝: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91#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连动物都知道感恩孝敬,身为人子的我们岂能落后,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世界上对我们最无私的莫过于父母,真正的孝是从心而发的,但是有种说法是,它是一种个人素质。而不是一种本能。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却是出于本能,但是我们可以把这种非本能的素质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超过本能。
TOP
92#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道德伦理,体恤天下为人父母之心怀,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

古代也有木兰替父从军的事例。这便是孝。

TOP
93#

孝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在古代早已盛行。孝文化根据地,孝感动苍穹——荆楚“孝文化”。湖北孝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是全国惟一一个以孝命名,又以孝传名的城市。 在古代中国的二十四大孝子中,汉代“卖身葬父”的董永和“扇枕温衾” 的黄香,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三大孝子均出自孝感。孝感,可谓“孝子之渊薮也”。

  “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原义为”奉先思孝”。儒家道统认为“孝”是百行之首,《论语》载:“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舆!”

  在孝感,上自耄耋老者,下至懵懂学童,问到“孝感”地名由来,都能娓娓道来,“因为古代这里出了几个大孝子,孝行感天,所以叫‘孝感’”。 孝感在1500年前建县时定名“孝昌”,乃“孝子多矣”;而后改名“孝感”,乃取董永行孝感天之意。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这是《二十四孝》中董永一节的记述,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不息的神话传说的古文记载之一,只是后世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世俗的情爱缠绵,使得故事的主题由原来的“孝感动天”变成了现在的“情爱缠绵”。

董永墓,黄香墓,孟宗哭竹处……光阴流转,以上历史遗迹多不复存。1984年,孝感人在相传董永卖身的付员外家址,修起一座仿古式建筑——董永公园。瑶池仙境、槐荫古树、理丝桥、升仙台、孝子祠等景观,再现了董永孝敬老人、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1996年,为进一步挖掘、弘扬孝文化,在董永公园“孝子祠”里,又塑立了“二十四孝”蜡像。沐浴淳朴的孝德古风,孝感孝文化历久弥新。

与孝文化有关的传说

董永的故事,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TOP
94#

孝顺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国语·楚语上》:“勤勉以劝之,孝顺以纳之,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上》:“观人之道,幼则观其孝顺而好学,长则观其慈爱而能教。”《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这 张主管 是个本分之人,况又是个孝顺的,听见娘说,便不往铺里去。” 老舍 《柳家大院》:“可是,爸爸‘文明’,儿子也自然是要孝顺了,打吧!”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TOP
95#

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精神价值。孝道是我国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孝是人类良知的一次具体的完美的践行,它通过一颗感恩的心来践行这种高尚的道德。在这里不需要很高的道德境界,他只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我认为它最能折射人性的光辉,它是最具亲和力的社会道德观念。它以“尊”和“敬”为主要的生命线。
TOP
96#

“孝”乃中华民族的两大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做人之根本,没有孝也就不能谈其为人。但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仅仅是能够赡养父母罢了,可是仔细想想:像猫狗这样的宠物尚且被人们饲养喜爱,
如果对待父母没有顺从恭敬的心态,那么用什么来区分孝顺与饲养呢?”这些话虽然有些逆耳,不过我们不得不称道古人的教训实在是金玉良言。父母和子女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水
平当然会有所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样。这一点是做子女的应该体谅的。我们所讲求的快乐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共同享受,现在大多数的子女都能够满足父母的物质消费,所以“孝”
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如果不顺从父母的意愿做事使他们开心,又怎么满足他们的精神享受呢?喂饱小猫小狗之后还知道给它们一些线团皮球之类的东西让它们自得其乐,难道“生我劬劳”的
“哀哀父母”还不如它们么?其实父母会对子女提出什么非份要求吗?不会,只不过是子女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愿去做罢了。只要稍微用一点自制力,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孝”的。也只有做
到“孝”你才能够谈报国、治天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打在儿身,通在娘心”。我们大家都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让它随便受损伤,在给予父母衣食的基础上,给父母奉上真
正的孝心——精神上的幸福。  
TOP
97#

百善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章》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圣治章》)“孝”是我们中华传统道德伦理的一个高峰。“孝”字即子女背负着老人,“孝”不仅仅就是将老人负担起来,让他们安享,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孝”即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孝不是一种机械、无奈或无心无意的行为,而是你在明白了什么是孝、懂得了如何去孝后的一种良知的感知和心灵的触动。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的我们,祖国的未来,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顺照顾好,那么何能建设我们的国家呢?

乌鸦尚有反哺之孝,羊亦知有跪乳之恩,更何况高级动物——人呢?

TOP
98#

  

   孝乃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人从一生下来,便继承着这些使命。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好好的行善了。我们经常在电视里能看到这样的一幕“与一位老母亲,子女都已经在外工作了,她在家做好饭,就等着子女能够回家吃饭,但是子女们都打电话说不回家了……”那一幕,那位老母的心都凉了,我们也会产生一种怜悯之情……我认为我们做子女的在父母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孝敬他们,让他们在心灵上为子女的孝顺而感到自豪,在精神上受到鼓舞,让他们有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动力。其次,我们自己照顾好自己,对他们也是一种解脱,让他们放心,没有杂念。
       所以我们必须做到“生,事之以礼”就算给父母最大的安慰,其次在谈什么“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积极倡导“孝”的精神,这样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鸦能反哺,何况我们人呢?

TOP
99#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

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TOP
100#

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中《释训》的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说文解字》的解释时,“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父业。”既是赡养父母。根据原典,“孝”的这种含义,形于初周,成于春秋,战国中的儒家所倡导。《孝经》:夫孝,始于事亲,中ersonName ProductID="于事" w:st="on">于事ersonName>君,终于立身“《新书 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1) 等等。几千年的“孝史”给“孝”留下丰富的阐述,但归根结底无非表达了儒学思想的核心“亲亲”“尊尊”,具体说就是“幼亲长”“幼尊长”。特别是在孔子的时代,“孝”的概念实际上包含两重意义:对年老的长辈的尊敬与扶养,和对死去的先人的祭祀与崇拜。孔子总结自己的一生说 :“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很生动地说明人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有德行,越来越有能力,越来越有功劳,因此也应越来越有权,越来越有财富,越来越有尊严,地位。 

这样看来,对老年人的孝不仅是出于功利的考量(他们比较有经验)也不仅出于公道(他们曾经养育我们)而同样是出于对“年高有德”的人们的憧憬。 所以孔子批评那些仅满足老年人物质需求的,而不尊敬他们的子孙们,说:“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总结一下,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人的权利,利益,尊严和地位是通过功劳和道德而获得的,对老年和死去的人的孝,就来自对公德的承认和尊敬。
TOP
101#

《孝经》提出了孝的基本要求/FONT>“居则致其敬,乐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身体发肤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它们属于父母,非己有,不能随便毁坏,这孝的开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孝的终结。

TOP
102#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忠、孝是极其重要的节点。孝文化的最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的“家-国”集体无意识形式。《诗大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基德,盗贼藏奸为凶德。”《汉书·武帝纪》:“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唐许浑《题卫将军庙》诗序:“既而以孝敬睦闺门,以然信居乡里。”儒家以夫妇父子之家庭为中心,坚信通过自我修养而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最终将由此及彼地扩展到国家和社会层面。
TOP
103#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忠、孝是极其重要的节点。孝文化的最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的“家-国”集体无意识形式。《诗大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基德,盗贼藏奸为凶德。”《汉书·武帝纪》:“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唐许浑《题卫将军庙》诗序:“既而以孝敬睦闺门,以然信居乡里。”儒家以夫妇父子之家庭为中心,坚信通过自我修养而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最终将由此及彼地扩展到国家和社会层面。
TOP
104#

       君仁臣敬,父慈子孝,人和人坦诚相待,这是《诗经》中所记录的周文王对“止于至善”的实践,那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而作为理想社会的主体的君子,应当不断地修身养德。在我看来,仁、敬、孝、慈、信都不是针对一个人而言的,而是针对一种关系而言的,这说明中国和西方的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着眼点不尽相同。在西方,个人自由是高于社会规范,或者社会应服务个人,强调的是个人的主体性个体性。在中国,强调的是个人自由应该是和社会的规范形成和谐的关系。这是一种差别,在今天个人主义甚嚣尘上之时,东方的重整体关系的价值应该加以重视。
TOP
105#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母亲辛辛苦苦怀胎十月生下我们的,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父母对我们总是无私地奉献,从不索取回报,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孝顺父母,讲究孝。如果连和自己最亲的人都无法做到孝的话,我们不敢保证他会为人民服务。然而,我们讲孝,对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用仁、义、智、毅等原则进行纠正,去其糟粕、有封建保守的东西,取其精华、有价值的东西,认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