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孝: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61#

所以父母活着就是一喜,父母年长一岁就是一惧。父母多活一天说明你还要继续做父母眼中调皮的孩子,但,你孝敬父母的时间却在一分一秒的以最快的速度消逝在时间的长河里,因为,一个人从他(她)哇哇落地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我们生活得时间是不会顺时针的,等时间倒计时到1的时候也是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我们谁也不知道我们的父母能够再享受几载春秋,再给我们几载大爱。但是有一个永恒的真理是不变的:在我们掌控的时间里做个孝顺的孩子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大回报!
TOP
62#

《论语》中对于“孝”的解释是:无违。即生时以礼相待,死后以礼安葬,以礼祭奠。”无违“是指无违于礼而不是盲目地无违于长辈。“无违”决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孝顺。以礼相待的意思是相互尊重,相互关照;以礼相待让人与人保持距离;以礼相待就不会无条件的顺从父母去作越礼之事。以礼安葬,以礼祭奠是对先人的追思,是对自身的鞭策。 今天我们对孝顺的理解就如《新华词典》中所解释的“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是相当狭隘和僵化的,用一种教条去解决人间万象的家庭关系,就如同用同一种尺寸的衣服去套高矮胖瘦不同的身体,没有了度,是缺乏生气和灵性的也是有悖于人性和礼数的。
TOP
63#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TOP
64#

孝是仁的根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古文“弟”与“悌”通用,是指兄弟之间,哥哥对弟弟要关爱,弟弟对哥哥要尊重,这叫“兄友弟恭”。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儒家的仁爱精神,就是从对父母的孝开始,延伸到对兄弟的悌,对朋友的信,以至于对天下人广泛的爱,同时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TOP
65#

                                                                                               对孝的认识

孝的观念产生较早。“孝”字,古作 ,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康殷说;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这都是古人对孝的理解。千百年来“人百行,孝为先,父母恩,大如天”古人又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影响中国人数千年的重要精神,就是孝道,所以有人说:中华文化就是孝道文化。这种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是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的根本。
    想想看我们怎么跟父母尽孝呢?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有很多不能实现的东西都能实现了!人们有了更多的方式跟家人朋友聊天,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跟父母交流谈心,在外工作,每天打个电话,报个平安,问问父母的身体状况;如果父母住在一起,多做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与父母谈心,为父母做些事情。这些都是尽孝的表现。古时小辈对长辈须早晚请安:“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现在无须行此礼节,但总得关心父母的健康吧。也许说起来是很简单,但是摸心自问,有几个能够做到的呢?儿行千里母担忧,不能让父母为我们操劳一辈子!
往往由于种种客观现实原因,让我们看到不尽孝道的现象出现,有些让人感到恐怖,更多的是让人们越来越麻木越习以为常了。这样的事就在我的身边,当然并非十分严重恶劣,但是我觉得不妥,但我根本就没言语权,更谈不上插手干预了。我只是觉得谁都有这一天,今天你这样对待老人,等你成为老人的时候,别人在重复这样对待你,不知该作何解释,又是怎样一番感受呢?或许这就是报应吧。
    每个人都有年老的时候。在中国每个作儿女都应该尽孝道,至于说尽孝道每个人可能看法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必须统一的观念,那就是真正的孝绝不是仅仅最后时刻的那种孝的爆发。这完全不同于真挚朋友间到了关键时刻两肋插刀的高尚友情。这是一种人间亲情的需求,亲情,理智的亲情高于友情、高于金钱,高于一切。
    记得在二十四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拨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就冷得直哆嗦,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的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就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经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失去了人生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孝心无价,应铭记于心!

TOP
66#

            

                              孝

孝的观念产生较早。“孝”字,古作 ,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康殷说;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这都是古人对孝的理解。千百年来“人百行,孝为先,父母恩,大如天”古人又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影响中国人数千年的重要精神,就是孝道,所以有人说:中华文化就是孝道文化。这种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是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的根本。
    想想看我们怎么跟父母尽孝呢?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有很多不能实现的东西都能实现了!人们有了更多的方式跟家人朋友聊天,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跟父母交流谈心,在外工作,每天打个电话,报个平安,问问父母的身体状况;如果父母住在一起,多做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与父母谈心,为父母做些事情。这些都是尽孝的表现。古时小辈对长辈须早晚请安:“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现在无须行此礼节,但总得关心父母的健康吧。也许说起来是很简单,但是摸心自问,有几个能够做到的呢?儿行千里母担忧,不能让父母为我们操劳一辈子!
往往由于种种客观现实原因,让我们看到不尽孝道的现象出现,有些让人感到恐怖,更多的是让人们越来越麻木越习以为常了。这样的事就在我的身边,当然并非十分严重恶劣,但是我觉得不妥,但我根本就没言语权,更谈不上插手干预了。我只是觉得谁都有这一天,今天你这样对待老人,等你成为老人的时候,别人在重复这样对待你,不知该作何解释,又是怎样一番感受呢?或许这就是报应吧。
    每个人都有年老的时候。在中国每个作儿女都应该尽孝道,至于说尽孝道每个人可能看法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必须统一的观念,那就是真正的孝绝不是仅仅最后时刻的那种孝的爆发。这完全不同于真挚朋友间到了关键时刻两肋插刀的高尚友情。这是一种人间亲情的需求,亲情,理智的亲情高于友情、高于金钱,高于一切。
    记得在二十四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拨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就冷得直哆嗦,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的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就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经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失去了人生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孝心无价,应铭记于心!

TOP
67#

孝  

会意,形声字  

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 :「孝乃天经地义」。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不要在事后才说一句“早知道就....”
TOP
68#

从古到今,人们都说“百善孝为先”,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懂得做人的人,首先应该懂得孝敬父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孝敬父母已慢慢淡化,总想着等自己经济条件允许了,给父母吃好的,住好的,带他们去哪里旅游,好好让父母想想福。可变化总是比计划快,可能还没等我们尽到孝心,父母已经离我们而去。我们应该好好反省,孝敬父母一定要用金钱吗?是否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孝敬父母?
TOP
69#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是我们的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思想精髓,我们一定要继续传承下去。

TOP
70#

 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周书·谥法》

孝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TOP
71#

今天,孝,你不仅维护着社会道德准则,还传承着远古的文化。你流淌于华夏人民心中,鞭策着他们。然,今日种种不孝之举,令人痛心,枉费你的教化,却受今之所谓之种种所蛊惑。也许今之华夏,多受外来文化影响,心灵已被钝化,亟待你领一缕阳光,冲出迷雾。愿华夏重视孝道,取其精华,发扬广大。

TOP
72#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之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TOP
73#

释迦牟尼佛到王舍城说法。在舍卫城北郊的萨纳村庄里,住着一个力大无穷的汉子名叫央哥马罗,他信奉外道,他的老师告诉他,如果杀1000人,死后就能生到天上。
于是央哥马罗疯狂地见人就杀,当杀到999人时,这时他的母亲寻他吃饭,他竟想要杀死自己的母亲以求得道,这时佛陀出现在他的面前,教导他说:“连羔羊都知道要孝养母羊,你却听信外道邪师,世上哪有教人作恶杀人的道法啊?”央哥马罗听后,心中顿悟,啼泪悲痛,抛弃手中利剑,拜在佛陀足下。佛家的思想中孝也是至上的,孝也是能让我们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伟大力量!
TOP
74#

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唱出了多少儿女的心声,虽然离家在外工作,但相信最牵挂的还是家中的父母。孝敬父母,不但要在物质上给于他们需求,让他们生活的无忧无虑,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无限的关怀。父母老了,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们会感到孤独寂寞,让他们感到子女的关怀就是最大孝敬。
TOP
75#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两句话说我认为说的非常好,它总的说明了孝的重要性和它的可贵之处。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几千年来,人们把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从古至今有多少的名人名言在为之歌颂“孝”,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真正懂得怎样“孝”怎样孝敬的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