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永恒的话题,古人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即使是“乌鸟”也懂得“反哺”(李密《陈情表》),何况是万物之长的人乎?
那么,何为“孝”?《尔雅•释训》曰“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曰“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故“孝”的初始义主要是指子女侍奉父母,并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广为流传,其后引申为对民族、对国家的“孝”。
“孝”的作用如何呢?除了凝聚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关系外,它还起到了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增强社会稳定性的作用。因此,“夫孝,德之本也”(《孝经•开宗明义》),“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的意义怎样呢?“中国文化在某一意义上,可谓为‘孝的文化’”(《中国文化要义》)。现如今,“孝”不仅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更是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人口总状况是基数巨大、“未富先老”,所以家庭养老仍然是最基本的养老方式,特别是在广大农村。
经常听到一些人说,等“有能力”了一定好好孝顺父母。岂不知“子欲养而亲不待”(《韩诗外传》),当那些人“有能力”去孝顺时,父母往往已经撒手人寰,当初的许诺直接成了空头支票。所以,与其将来遗憾,不如现在就开始行孝。想想我们自己,对父母的耳提面命,是否恭敬地听受;最好的食物,是否请父母先吃;最好的房间,是否给父母居住;父母生病时,可曾尽力侍奉;远游在外,是否曾向家里问候。当然,父母也知道子女刚工作时的不易,不会在物质上苛求什么,但希望精神上有所牵挂,所以有空常回家看看,常打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