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3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孝: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256#

百善孝为先,一讲到孝,我们就想到了我们的父母和长辈。从古到今歌颂父母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例如:《别老母》 、《游子吟》、《谁氏子》 ·····还有现在的一些歌曲,例如:《天下父母心》、《母亲》、《父亲》、《儿行千里母担忧》······如此多的歌曲与诗词无非是让我们感受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感受父母的伟大。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更应该好好孝敬他们,回报他们,将这个传统一直发扬光大。

TOP
257#

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TOP
258#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在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
TOP
259#

但对于古代的孝 虽有众多可取之处 今天的我们仍需要辩证的看待 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等的思想,明显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合适。但同时也要取其精华,更好的继承与发扬。
TOP
260#

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孝的本质是“顺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就是终身按照父亲的价值取向行事。
TOP
261#

孝在儒家乃至中国文化中,是一原发性的核心观念和首要德目,善事父母是孝的基本含义。在古代,孝不仅被看作是一种家庭道德,而且被泛化为个体、政治、社会道德,有立身、事君、处世等宽泛的衍伸意义。孝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

TOP
262#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古代孝文化中包含的“父慈子孝”、“敬老爱幼”、“明礼诚信”、“与人为善”等,具有永恒的价值。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因此,我们必然要对孝文化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TOP
263#

    孔子提倡孝道,有很多的地方不合理,比如说,他所提倡的孝道中有拘泥于表面形式的地方,严格的要求人们守三年之丧等;缺乏平等民主的思想,如对父母一味的服从等。虽然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孝道严肃、郑重的态度,但在这些方面,我们当今的人们不必迂腐的固守形式,继承孔子的思想的主体部分,用变通的观点接受他孝的思想的精华,并将其运用到当今社会中,以求得社会更快的向前发展。 孝道也是在孔子思想中能够被实现、被达到的一种行为,体现了人类发展中一种不可推卸的一责任。所以,即使是现在将孝道提出,规范人们的言语、行为,也是具有其深刻的意义的。
TOP
264#

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TOP
265#

  从小到大,我们最常听到的便是:要对自己的父母孝顺,要尽孝道。诚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品质,孝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应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就好比如果你家的马和狗你都在养着它们,能说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即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我想,在这里的已经不是古时封建中那种唯父母之命,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现在的是以为前提的,如果没有了,那么其所谓的也就不复存在了。就如同现在的社会上一些父母将子女看成至宝,本来这种感情无可厚非,但是若是太过宠溺,只会使子女渐渐失去感恩之情,感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应当,导致自己对父母的消磨殆尽。对父母毫无敬意,指手画脚,呼来喝去。做人而不知孝,还谈什么做人呢?这种事例可谓是比比皆是,且不说深圳公务员廖某殴打父母却无刑无责的事例,就连普普通通的中学生也曾当众斥责自己的父母;在外游荡多日却不顾家中焦急的父母;学费用来上网却骗父母钱财丢失,让自己的父母再低眉顺眼借钱去填补网络巨大的空洞……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令人痛心的一幕幕吗?之一事,如今看来,却是如此之难,孝子之行也被称为作秀之举,对父母的不敬不孝,仿佛已愈演愈烈,现代的人的心也越变越麻木,又不知天下有多少无知小儿会群起效尤?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种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本就可以让我们用一生去爱父母。这种孝难道很难吗?我一遍遍问自己,到底是社会把我们引导成不孝之子,还是自己没有用心去体谅父母。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可我们离家万里,终年难见父母一面;古人云,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唯有以孝作为人性根基,才会更深的去探讨社会,我们确实没有对父母出言恶行,但是我们内心深处,不早就把自己的家,父母的家分的清清楚楚?现在的我们不正是借痛批他人之不孝,浇筑心中之块垒?是时候真正的认清自己了,切莫再人云亦云,唯有自己抛开所谓的独立自主,唯有自己用心去体会父母的那份爱,你就会懂得怎样去尽孝。

  也许,我们都该去回头看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自己走的太快了,忘记了当年的他们曾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稚嫩的步伐。孝之真谛就在这里:心怀感恩,去敬,去爱。

TOP
266#

应该说明,基于父系家族人伦道德的传统,儒家孝道与崇尚个体自由、人权、人人平等的现代世界普世价值有重大冲突,因而,维护父子、君臣、男女三大不平等人际关系的传统儒家“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断裂不可避免,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武断口号并非历史偶然。儒家文化在大断裂后的再度复兴必须经过重大转型改造。不过,儒家仁义道德和孝道的精华,诸如敬爱、感恩、善待和回报生养了我们的父母,珍爱生命,和睦家庭,并从家庭伦理进而扩展到社会,立己立他,尽忠守责,仁人爱物,乃至“治国平天下”,建立和谐社会,因此显身扬名,荣耀我们的父母,等等,无疑应该在充分尊重个体自由、人权与人人政治平等的文化框架内继续在个人生命中发挥作用,为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与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TOP
267#

“孝”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中华孝道有以下八条行为准则:赡养父母或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智;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

TOP
268#

[讨论]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在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道德伦理,体恤天下为人父母之心怀,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孝道贯穿始终,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常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为子女做榜样固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子女刚出生时父母日夜守护,任劳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后对父母要“晨昏定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父母”。进入现代社会,我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6 12:42:41编辑过]

TOP
269#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就好比如果你家的马和狗你都在养着它们,能说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即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我想,在这里的已经不是古时封建中那种唯父母之命,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现在的是以为前提的,如果没有了,那么其所谓的也就不复存在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种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本就可以让我们用一生去爱父母。这种孝难道很难吗?我一遍遍问自己,到底是社会把我们引导成不孝之子,还是自己没有用心去体谅父母。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可我们离家万里,终年难见父母一面;古人云,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唯有以孝作为人性根基,才会更深的去探讨社会,我们确实没有对父母出言恶行,但是我们内心深处,不早就把自己的家,父母的家分的清清楚楚?现在的我们不正是借痛批他人之不孝,浇筑心中之块垒?是时候真正的认清自己了,切莫再人云亦云,唯有自己抛开所谓的独立自主,唯有自己用心去体会父母的那份爱,你就会懂得怎样去尽孝。

也许,我们都该去回头看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自己走的太快了,忘记了当年的他们曾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稚嫩的步伐。孝之真谛就在这里:心怀感恩,去敬,去爱。

TOP
270#

孝就是“孝顺”,强调的是对长辈的孝顺,孝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古往今来不孝之人也是屡见不鲜,大孝可谓是大禹之孝了面对恶毒的父亲个弟弟,他不计前嫌,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令人赞叹。我们不求人人做到大禹那样,只求懂得“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勤心侍养自己的父母就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