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3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孝: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211#

我以为孝的内容主要包含两点,一是在生活上的赡养,一是在精神上的情感关怀。每个人活在世上,先要感谢的就是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父母又含辛茹苦的将我们养育,并终其一生无私的给予我们爱,正是如此我们必须要讲孝道。不过我以为在强调孝道的同时我们应当谈到父母之于子女的责任,因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永远都是双向的。是父母给予子女生命,但子女也是独立的人,父母之爱子女,要平等的爱,孩子不是父母的爱的释放地,爱孩子也要尊重孩子,孩子也是人,不光需要爱,也需要尊重,他有他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成为父母的附属品。爱一个人常常是这样,将自己认为是最好的都给予对方,然而并不是所有这些都是孩子同样认为好,毕竟父母与子女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需要。
TOP
212#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诗经、尔雅中》说:“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意思就是说,要尽心赡养侍奉父母,尊敬爱护老人“顺”,就是要顺从,依老人的意愿行事,主要指在养老方式、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方面,也可以说,“顺”是“孝”的具体体现。
子女是父母生养,从出生开始,喂养抚育,洗浆补订,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难治之病,情愿舍命换儿安;稍长,教给基本生活能力,供给读书,关心其成长,永不停歇。父母对子女付出的爱,是一生一世,可谓:亲情无价,骨肉情深。而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远是负着债的。
子女对父母尽孝道,是一种基本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孝是天经地义的人类本性。孝的真谛是:“报本思源、尊重生命、图谋发展”。
TOP
213#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作为儒家伦理和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原生性核心概念和首要德行,一直延衍至今。提到孝,不由的想到父母,其次是长辈,中国自古讲求孝道,又百事孝为先的古训。孝道,孝义是从古至今的中华传统美德,给后人的影响很大。


在现如今的社会,有很多不孝,不赡养父母的实例。想想父母是生我养我的人,从每个人自己呱呱坠地之时后,父母就用一点一滴的爱哺育,浇灌着我们。直到我们长大成人,从无怨言,从无私念。方等自己也变为人父人母之时我想就会明白那份心酸,那份洋溢着满满爱的情怀。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俗语有“百善孝为先”,要及时的行孝,不要等到父母离开了我们才后悔莫及。


如果一个连生自己养自己的人都不去尽孝,何以让他去孝于他人,孝与社会,孝与祖国?


最后我觉得我们是父母的延续,他们毫无保留的将一切传递给我们,但当我们的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义无反顾的还给他们,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他们的,我们做的只是回报,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良心,让他们看到自己付出的回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11 13:32:49编辑过]

TOP
214#

从小到大,父母总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现在呢,我们是否又把最好的东西回馈给父母呢?近日看到的新闻,显赫的标题---不孝儿将八旬老母赶出住所。重病缠身的八旬老母有家却不能回,因为大儿子朱某不仅换了她的房门锁,还把房屋出租给他人居住。老人只好把大儿子告上法庭。崇明县法院判决后,大儿子仍我行我素。今年9月中旬,崇明县法院强制执行,帮助老人搬回家中。这样的新闻,可能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样的不孝的子女,算是人吗?我们当今的社会道德的危机越来越明显了,也越来越需要重视道德的教育了!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够更加的和谐和文明!

TOP
215#

《论语·学而篇第一》载有言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儒家看来,“孝”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伦理规范,它也是天道在人类社会中的直接体现,因而“行孝”是儒家君子人生践履的根本途径,自我实现的重要内容,从而使人的身体作为终极性的存在。所以,孔子论仁,也最重“推恩”,故说孝悌是为仁之本。

TOP
216#

对于中国这样有着浓厚家族观念的国家来说,“孝”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丧失了“孝”的维系作用,那么中国社会将毫无疑问会是另一种光景。《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孝经》一书中就讲:“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儒家将“孝”当作是人必须履行的、天经地义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得违背“孝”的旨意,而成为对父母长辈不孝的人。《孝经》中又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正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将“孝”当作人生的首要任务来加以遵循。《孝经》一书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现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虽然《孝经》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但可以肯定的是《孝经》的第一章已经将“孝”的深刻含义概括殆尽了。从对自己身体的爱惜,到扬名后世以显现父母的养育恩情,将“孝”的始终已经论述完毕了。当然,《孝经》中将“孝”的范围从对父母的孝顺延伸到了对君的侍奉,这可能是我们后世应该斟酌的,因为,古代社会将“君”当作是天的象征,这和现代社会是完全不一样的。至于《孝经》中关于我们如何尽孝的规定和叙述,剔除了一些由于与现代社会不行适应的因素外,我们有责任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孝”的传统,弘扬中华民族“孝”的精神品质。

TOP
217#

《孝经》开篇就讲,“先王有至德要道”即“孝”;“夫孝,德之本也。”《孝经》的宗旨,无非就是以孝劝忠,以孝治天下。而我们也经常讲“百善孝为先”。孝在古代最原始的意思就是孝敬父母,而在新时代的今天,又被赋予了很多含义,如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家庭和睦,尊长爱幼,忠于祖国等等。同时也有记载称,孝为德之本,也就是孝为个人品德的根本,只有做到孝,才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孝也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应该怎样做到孝值得我们深思。
TOP
218#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家文化。而儒家的核心就是仁,儒家伦理道德学的核心就是孝。孔子说:“孝,德只本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孝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意思是:人最高尚的行为就是孝。孝亲就像天上的日月星辰那样有规律的运行,像大地江河那样永不枯竭,这是人的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准则,因此,在孔子看来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孝文化表现为孝敬父母。慈爱子女,夫爱妻顺,友爱兄弟。孝是民族认同的根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扬和继承这一传统美德。
TOP
219#

“孝”,拆开来看,是一个“老”,一个“子”。是一个子承老的结构,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说文》讲孝为“善事父母者”。老在上,子在下,这是长幼尊卑的次序,简单明了地讲出了孝根本的内涵。“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几千年来,社会对青少年多以“孝”为切入点,开篇便是:“第一当知孝,原为百善先。”因为没有孝,便没有根本,也没有人类的传承。这种建立在儒家孝道教育思想之上的中国传统教育,是构建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
TOP
220#

“孝”在儒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亦占有重要地位。“百事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都说明孝在我们生活中的至高地位。一个家庭中的家庭关系是通过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的相互尊重、爱护共同形成的。父母晚年的生活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果少了“孝”,父母得不到应有的爱护,维护家庭关系的纽带便会断裂,家庭就不会和睦。而家庭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基石,如果不弘扬“孝道”,大多数家庭都不和睦的话,整个社会关系也就会随之破裂,就会造成社会的不平衡和动乱。所以,我们都应当“践行孝道”,发扬这一传统美德。

TOP
221#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崇尚孝文化,它是每个时代、每个社会的主题,认为孝乃安邦治国之本。孝顺父母,孝敬老人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表现为孝顺、孝敬等,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爱,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所以,我们应该用感恩的心去报答、孝顺他们。

[em04][em04][em04]

TOP
222#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天经地义。一个人说他自己善良,但是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谁会相信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呢?我很赞同百善孝为先的说法,一个人善良那么他对父母,对亲人一定很好,善良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应该是善良的,那么天下的父母都会有人爱,有人疼。孝敬父母,不是停留在语言上,而更多的要实际行动,哪怕仅仅是一个电话,一句亲切的问候,问问父母的饮食,身体状况等等,这也是对父母莫大的关怀,偶尔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帮父母做点事,哪怕只是陪父母好好吃顿饭,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天下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就是孝敬父母,天下最遗憾的是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作为儿女,应当及时尽孝道,时不我与,时不我待,在外漂泊的亲们,孝敬父母,刻不容缓!世人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如果我父母还健在,我会如何如何,只可惜………,“曾经一份最真挚的亲情摆在世人的面前,但大家都不懂得珍惜,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希望还有来世,来世我们还做父母儿女。”这应该是多少天下儿女的共同心声吧,总之,大家都有一颗孝敬父母的拳拳赤子之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儿女都安好!
TOP
223#

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而且一般人都会去做,孝没有优劣之分,大小之别,但是真正做到尽孝,不留一点遗憾实为不易,孝敬父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孝敬父母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别人是绝对不会相信他会成什么大器,连孝敬父母这么重大的事情都忽略掉的人,在他的生命中已经没有什么重点,这个世界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留恋的了,活着的意义也无从谈起,世人也绝不会相信他会做成什么大事,这样理解的话,尊敬父母事关重大,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内涵,处事方式,做事方法和人生成就。真正的大孝子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纵观历史,举孝廉入官者不少,“二十四孝”里面讲的那些大孝子,被人们所敬仰,尊崇,直到今天也被世人广泛传诵,被传为千古佳话;而不孝顺之子则为人所不齿,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一个孝顺的人,他的事业会很成功,他的人生一定很精彩!原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能做个大孝子,收获完美人生!
TOP
224#

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而且一般人都会去做,孝没有优劣之分,大小之别,但是真正做到尽孝,不留一点遗憾实为不易,孝敬父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孝敬父母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别人是绝对不会相信他会成什么大器,连孝敬父母这么重大的事情都忽略掉的人,在他的生命中已经没有什么重点,这个世界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留恋的了,活着的意义也无从谈起,世人也绝不会相信他会做成什么大事,这样理解的话,尊敬父母事关重大,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内涵,处事方式,做事方法和人生成就。真正的大孝子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纵观历史,举孝廉入官者不少,“二十四孝”里面讲的那些大孝子,被人们所敬仰,尊崇,直到今天也被世人广泛传诵,被传为千古佳话;而不孝顺之子则为人所不齿,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一个孝顺的人,他的事业会很成功,他的人生一定很精彩!原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能做个大孝子,收获完美人生!
TOP
225#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在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
首先,孝的含义是:“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其次,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最后,孔子曰:“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