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3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孝: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51#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而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百善孝为先。中国人讲究孝道,孝顺父母,赡养父母,不使父母忧心。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身体是父母所生,应该爱惜,是孝的最初表现,说明爱惜自己的身体是孝的开始。每个儿女都是父母爱的结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父母就会忧心,那就是不孝。古人对父母孝顺,连自己的身体发肤都不敢损伤,何况是自残、甚至是自杀。现在的中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各种文化与思想的冲突与混乱,人们的自杀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在各高校里面,学生的自杀事件也不胜枚举。何为孝?首先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的人又何从谈孝呢。如何尽孝?从爱惜自己的发肤,珍惜自己的生命做起。
TOP
152#

孔子讲“孝悌”的目的何在?善事父母,是人伦之必须,是一个正常人本应具备的德行。因为正像孔子所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那么,乌鸦尚知反哺,何况人乎?同样,“悌”也是人伦之必须。《论语·微子》篇记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返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废,君臣之礼如之何其废之也?’”子路转述孔子的话“长幼之节不废”,无疑是据“见其二子焉”而知,因为见其二子必有长幼之别。可见在孔子那里,长幼之节是不可废的人伦必须。再者,,“孝悌”可使家庭和谐。闵子骞被称为“孝”,是因为“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而“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正是家庭和谐的反映。兄弟之间讲究“悌”,家庭自然也无“阋于墙”之虞。可见“悌”也有助于家庭和谐。

TOP
153#

都说百善孝为先,足可见孝在我们文化意识中的重要性。本不明白孝为何如此受到重视,离家远行才知道孝一词将会在心中根深蒂固。离家了,才发现原来家是如此的令人魂牵梦绕,不是因为家里的床大,不是因为家里有电视,是因为家里永远有个人会惦记着你,永远会有人问你冷了吗,热了吗,饭吃饱了吗。虽然这些话曾听得耳朵都生了茧,离家了就感觉这些话是如此的动听以及弥足珍贵。离家了,我们体会着社会上的世态炎凉,才想起家人那不知回报的付出。面对父母亲那永不止尽的爱以及温暖,我如果不做些什么,那我真的是感觉到似乎无法面对他们了。其实我做的可能远不及他们为我做的,但我想做我想做的,天冷了,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叫他们多加件衣服,天热了,聊聊家常也不错。有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盘子,洗洗碗。妈妈,我想也会乐开了花,因为我们还总是惦记着她。乌鸦尚有反哺之孝,羊亦知有跪乳之恩,何况是人呢。
TOP
154#

孝是晚辈对长辈的一种尊敬,孝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孝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的一种回报,孝是一代又一代所背负的责任。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教育子女的一种良方。

TOP
155#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可见,自古以来孝敬父母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孝顺父母不应该仅仅是自方的父母,而应该是夫妻双方的父母,现在的许多家庭问题都是因为夫妻双方只孝顺自己的父母而造成的。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能给子女做出好榜样,每位父母都有变老的时候,所谓父母养你小,你养父母老。可见,孝在家庭和谐、融洽上的重要性,从现在起,让我们每个人都多尽些孝吧。

TOP
156#

[原创]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精神

孝是儒家的最根本的几个概念之一,包括了家庭内部关系、社会关系、对传统文化的关系,不仅仅是孝敬父母、尊师中道,孝还是尊重人的生命之根,社之会根,血缘之根的表现。但是中国的孝文化里面大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外在的制度性要求,伦理规范性的他律性而不是内在的精神“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子道篇》) 。强调外在的伦理顺序,上合下顺的人际环境,其实就是一种处世的方式方法,属于人类社会学的范畴。而如果孝强调的只是孝的外在形式,忽略了孝的内在精神,那么追求得到的只是孝的末,而不是本质。孝乃是《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就是一种内心爱的充溢,真正孝的精神就是自然。自然而然的爱的充溢,而不是形式他律性的要求!


孝,构建了人的本性基础,应为崇拜而显得尊敬,因为崇高而显得威严。孝,也构建了社会的文化,通过孝的文化构建了忠孝的文化,通过忠孝的文化构建了仁、礼的社会伦理传统,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面的血液,因为文化,所以中国。

TOP
157#

  古人提倡的大德中最为推崇“孝”,所以古人才说:百善孝为先。孝是发于人的天性,人自出生以来,即会自然而然地要求亲近父母并且对父母抱有极为虔诚的敬意,与父母在一块会觉得心安。这正如程子说的:“孝悌,顺德也。”“孝”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父母抚养子女,子女孝养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职责。“孝”还是一种教育思想,古人把孝顺父母当做一种对读书人和官员考核的重要标准,并成为了一种约束力极强的道德规范,上至国君,下至黎民百姓,皆要奉行孝道,所以才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对于如何奉行“孝”,《孝经》有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克尽孝道,以保身为本,曾子临终之际,让众弟子检示手足,是为了使弟子明白保身为孝之义。保身之道,不只是不毁伤身体发肤而已,还在于贵修身而成德,身不行非义,足不蹈非礼,为国家尽大忠,为民族尽大孝,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才是“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的最好诠释。“孝”不只要求行大义,还表现在“不辱其亲”,“不辱其身”,“敬亲”,“爱亲”,“微言劝谏”这些日常生活的大小事情。在现在,为孝之道故有别于古人,但子女在心中对父母应始终怀有的“敬亲”之意,不仅在物质方面使父母无忧,更重要的是实现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做到“不辱其亲”,若能达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那就达到孝的最高境界了。

TOP
158#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TOP
159#

在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则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TOP
160#

孝道

先讲个小故事: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这样的事如果放在现在,有许多人都是做不到的,或者雇个保姆来做。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变好,好多事情都有了东西可以替代,往往在一些细节上,我们就忽略了孝道,没很好的顾及到老人心里面的感受。这个从某方面来讲,也是一种“不肖”的表现。

TOP
161#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人说:“百事孝为先”,我们要耳濡目染。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TOP
162#

孝,即是对长辈父母敬重,赡养父母,祭祀祖先,不忘本。孝的精神,已经传承了几千年,早已在炎黄子孙的心中扎下了根。而年轻的我们,必须将它传承下去。

作为大学生,我们是寒窗苦读了近二十年,知识、道德水平都有了较高的积累,孝道是我们都懂得。然而,能尽心做到的去没有几人。

    多大学生都是在外地读书,出门在外,离家甚远。学校里的生活样样都是新鲜的,生活忙碌充实。这时的我们还记得要给远方的父母打个电话、给个问候吗?我们每月花着父母给的零花钱,在课余时间学者吃喝玩乐。以前不会做的、不敢做的事情,现在都学会了,还乐此不疲;以前的乖乖儿变成了反叛者…...可是当我们饿了、冷了的时候,想念的依然是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我们不是不等道理,我们不是不想念,我们只是不曾在意、不会珍惜!所以,请同学们出门在外多给父母一些安慰、问候,让牵挂我们的他们安心、快乐!
TOP
163#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在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孝的这种初始含义在儒家早期经典里也有描述.,《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把传宗接代摆在首位。
TOP
164#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TOP
165#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