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中,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死去以后,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变父亲的原则,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中庸》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所谓孝,就是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未竟的事业。这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这也是一种子承父志,一种由嫡子继承父业的制度。秦始皇建立和健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是古代王朝统治者可以让子承父志的一种保证。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是有了司马迁的子承父志,才有了今天的经典《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