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继承父志 [复制链接]

76#

如果儿女与父母各有所至,我不认为“继承父志”是正确的。看到过太多的家庭,父亲年轻时因为贫穷或者机遇等等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就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父母从来不会过问和关心孩子是否快乐幸福。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每个人也仅仅只有一次人生,只有自己可以为之奋斗和负责。我认为“继承父志”是儒家思想当中不为今用的一部分。在“人文思想”倡导的独立、自由被广泛接受和信奉之后,一切禁锢仁思想和未来的理念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这也是儒学逐渐衰微的一个重要原因。
TOP
77#

虽然说很多时候父母想要自己的儿女们继承自己的理想,志向。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并不合理,所谓人各有志,每个人的理想和抱负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TOP
78#

我并不赞同继承父志。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人生是为我们自己设定的。我们可以听取父母的意见,但是绝对不是继承他们的志愿。其实,我有时也会想,自己现在没有实现而且实现不了的志向将来交给孩子。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要让每个人都自由发展。
TOP
79#

       继承父志,在古代应该是子女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看到楼上很多人的观点是不赞成“继承父志”,认为现在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并且敢于去追求。其实我个人理解的“继承父志”在现代意义上可能和很多人有不同,我认为的父志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父亲在我们生活中总是扮演了一家之主顶梁柱的角色,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及为人处事的准则方面,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继承父志”其实可以理解为继承父亲对于人生的态度对于事情处理的风格,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品格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继承父母的志向,发扬祖辈的优良品德。
TOP
80#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译:父亲活着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要看他的行为;长期不改变父亲所走的正道,这就可以叫做‘孝’了。”在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深有感触。孔子所说的这句话的内涵,我完全同意,因为这是一种孝的体现。我爱我的父亲,在我的心中,父亲就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山,敦厚而又可靠,我信任他,崇拜他,因为他“力大无穷”。有人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所以父亲非常爱自己的女儿,虽然不知道这句话是否是正确的,但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的确非常的疼爱我,有的时候连母亲都会吃醋。在我的生活里,父亲似乎已经成了我唯一的依靠。从小到大,他对我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好好学习。小的时候,父亲太过调皮,以致于小学还没有上完就辍学了,因为文化知识不够,他只能从事卖力气的工作,他的力量很大,能够同时把我和母亲抱在怀里,从客厅抱到卧室里,那个时候我羡慕他的力气。但是,他不想让我长大后从事体力劳动,他觉得女孩从事智力劳动最适合,所以他要我好好学习,其余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做。

在父亲的敦促和疼爱下,我想一支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经历任何的风吹雨打,健康快乐的成长。当然,我一直在努力,好好地学习,保持优异的成绩,以此来报答他。对于我的优秀成绩,他往往只是回应我浅浅的微笑,其余的什么也没有。我知道这就是做父亲的特点,他们永远是默默的付出,像耕种的土地一样,勤勤恳恳,他们要求不高,只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这就足够了。

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家人的精神依靠。他们的志向需要我们去完成,因为我们是他们只想实现的唯一希望。这是对孝的另一种诠释,我们将孝付诸于行动。在古代大家族中,父亲的志向往往是整个家族的志向,那便是家族的繁荣昌盛。我们的民族,有着远古时期的孝的血液和精神,所以中华儿女一直在传承……

TOP
81#

我觉得每个时代,孝悌的具体内容都不一样。在古代,孝要求“父为子纲”,就是要求孩子要绝对服从父亲的管理,满足父亲的要求,这和“君为臣纲”一样,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更好统治人民而设定的准则。而现在,我们更多地追求自由平等,即使作为父亲也不应该剥夺孩子按自己意愿发展的权利,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父母只是孩子的监督人。当然,我并不是说孩子必须摒弃父亲的理想,而是追随自己的内心,如果和自己父亲的理想一致的,那就再好不过啦!
TOP
82#

在古代,继承父志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而现在,我认为种思想不太正确。人各有志,我们应该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不是一味的听从父母。继承父志,我想应该继承的是父亲的一些高尚品质和精神,而不是顺从他的事业。

TOP
83#

父志,我在此认为是一种凝聚几代人的努力的家族理想,所谓继承父志实质是将子辈纳入到家族理想实现的轨道中,让子辈承担起实现家族理想的责任。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家族的理想是否符合正义,二是当家族理想与个人理想发生冲突时如何取舍.
     第一个问题,对于家族理想有好有坏,虽然对于每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对于家族理想的评价不同,但是,有些品质却超越时代,在处理家族的理想问题时,我们应坚守社会的正义。对于那些违法乱纪、侵犯别人正当利益等不符合道义规范的事情,要坚决打住,而不能一味盲从家族的理想,一心只为本家族服务,这样是一种小家的做法,它不去承担社会的责任,我们要去批判。我们对待先辈的志向是,首先要抱有一个冷静的态度,对其进行一个社会正义的过滤,对于符合社会正义的自然要坚守并发展,对于不符合社会正义的扼要予以抵制,不可陷入愚孝。对于符合社会正义的家族理想,为自己的家族理想的实现,个人认为我们应当做出自己的一分努力。
     第二的问题,家族理想与个人理想怎样取舍。在古代,由于家族观念浓厚,自然以家族理想为先。但是在现代社会,个人的主体性得到极大发展,个人的权利也得到极大的尊重,个人理想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不论是家族理想还是个人理想都应当符合社会正义、时代发展。从这一点看,二者有共通的地方。在这一前提下,个人认为不论是父辈还是子辈都应当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作为父辈应当尊重子辈的个人有价值的理想,而不应该拘泥于自己的想法,相反还要以自己丰富的经验给予子辈以帮助;作为子辈,要理解家族理想,理解父辈,坚持自己的理想的同时也要吸收家族理想里的精华,比如优秀的品德与品质。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TOP
84#

我们要继承自己父亲的意志,这是一种孝道,发扬祖先的光荣传统,这是对祖先的一种尊重,这是孝顺的子孙必须办到的事情,人们可以从你的身上看到你的家庭的教养,所以在外面不能做一些违背祖德的事情。
TOP
85#

    《孝经》中讲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产生于以血缘宗族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孝道,是人类家庭道德的光辉典范。在孝道的规范中,除了要“顾父母之养”、孝顺敬爱父母、自尊自爱等之外,更要继承父母之志,传袭祖辈良好遗风。

    《论语》中记载:“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而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孟子也曾说过“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父母是子女的老师,子女是父母的镜子,因此,作为子女必须要继承父母的品德、志向,只有这样才是算做到了孝顺,也才是符合孝道的规范。

      当然,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社会在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改变,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观念难免产生冲突,这个时候如果是一味的按照古人的箴言来继承父志,这并不是真正做到了孝道,对于父母正确的观念、品德,要继承、顺从,而面对父母陈旧迂腐的观念,则要进行劝导。“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劳而不怨。”在劝导的时候要有耐心,即便辛劳也不去怨恨、埋怨父母。
TOP
86#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 学而》)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裏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使他们不至于行差踏错,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TOP
87#

“继父志,扬祖德,此诚孝子顺孙之道也。”([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四《碑铭并序》)译:继承父母的志向,发扬祖辈的优良品德,这确实是孝顺子孙都应做到的普遍准则。今天许多人认为“继承父志”已经过时,我以为“继承父志”仍然是我们年轻一代应该深思的内容。这里的“志”应该指父辈留下的光荣传统、优良品格、未完成的理想等等。继承父志从深层次来说是继承他们的通过实践积累下来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而不是一味的全盘照搬父辈的做法,而不是不假思索的继承。


因为所处时代的原因,我的父亲没有上大学,上大学时他的梦想。作为女儿的我正是由于父亲的梦想激励自己在学业上有所进步。我以为继承父辈的志向,一方面可以鼓励自己努力拼搏,另一方面也是孝敬父母的最好做法。父辈的某些想法可能是落后守旧的,但是大部分还是正确的,我们要在继承的过程中,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趋利避害,既不违背父辈的意愿,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TOP
88#

      “继父志,扬祖德,此诚孝子顺孙之道也”。

      爷爷已年近古稀,对于岁月和生命力的流逝,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害怕。从记事起到高中,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医生。只因为这么多年爷爷一直饱受着骨质增生并发骨刺的折磨。作为长房长孙,我知道我还没出世便被寄予厚望。按家族规矩,不是男孩,名字便入不得族谱。但我很庆幸,爷爷送给我的这个“礼”字和一直以来的严格教育。书法诗词国学珠算,每一样都让我获益匪浅。虽然现在很多东西都放下了,但我生命最初对古典文学的热爱,都来源于爷爷。我小时候最喜欢看他老人家研读诗词一脸陶醉的表情,最喜欢听他记帐时算盘发出劈里啪啦的声音。在我心里,爷爷才是真正的文人。而在那个年代,文人所经历的种种磨难,怎么可能不心生失望和怨念。但这些,爷爷从未提起。生活的艰辛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情。但我眼中的爷爷,一直一直是儿时那个拿着我的小手写毛笔字和认真帮我检查数学作业的喜欢穿笔挺中山装的影子。




      我多希望你能慢一点再慢一点衰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5 18:46:29编辑过]

TOP
89#

      “继承父志”中的“父”,不仅仅指“父亲”,更是指“父辈”。你可以不做亲生父亲的行当,把它交给父亲的徒弟或同事来打理,但“父辈”中总有一个适合你干的职业,择其一儿从之。因人生有限,弹指百年,有太多的事,想做而没时间做,甚至有“向天再借五百年”之叹,故前辈未竟之事业,后生晚辈继承之,薪火相传,正如“愚公移山”所言“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终有成功之日。作为孝子贤孙,我们应继承父志,继往开来!
TOP
90#

        “继承父志”是指继承他的高尚精神,不一定就要子承父业。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只要做出超越别人的成绩,得到社会的认可,就是有出息的表现,就没有辱没先人的教诲,换句话来说,成才之路千万条,为何非要在一颗歪脖子树上吊死呢?所以,同行之中能够“上阵父子兵”最好,不能则切不可强人所难,否则光有子孙就行了,干嘛还要有徒弟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