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祭祀祖先 [复制链接]

76#

[原创]

近日,中央下发关于整治丧葬祭祀的文件,对于一些大摆排场、浪费的行为予以禁止。有些丧葬既是浪费又是虚假排场。自己也经历过为已故老人举行的丧礼,有些事情我觉得这是对于已故老人的一种极大不尊重与亵渎。为了哭而哭给外人看,而自己却为摆脱了负担而心里窃喜;平时不尽孝敬之事,死去却做逢场作戏之事,这既不合乎活着的礼,也不合乎死去的礼。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实还是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来的更合乎礼与孝。



TOP
77#

孔子有关孝道的论述很多,而流传最广的要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篇)且在引用时往往只引“父母在,不远游“,而省略了“游必有方”。按现在的解释,“方”,指方向、去处。这句话的直译为:“父母在世时,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如果要出游,那一定要有去处。”意译为:“父母健在,要在家服侍父母,不可长时间离家;如果不得不出远门,也要有明确的‘去处’,让父母心中有数,不担忧。”作为权威解释的朱熹注:“远游:则去亲远而为日久,定省旷而音问疏,不惟己之思亲不置,亦恐亲之念我不忘也。游必有方,如已告云之东,则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朱子集注》)那么,这样的解释是否准确地表达了孔子的原意,是否符合孔子《论语》的核心思想?
TOP
78#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礼记 祭统》)一般认为,孔门以曾子最能传孝道,而子思是曾子的学生,孟子又是就学于子思的门人,所以孟子对孝的重视程度也自然超过了其他儒者。春秋战国是中国奴隶制走向灭亡,封建制逐步确立的时期。随着宗法奴隶制的日趋瓦解,“礼崩乐坏”。而当时的孔子认为要稳定社会秩序,必先稳定家庭,如果不树立父母家长的权威,就无法达到家庭的稳定,进而也就无法稳定社会。所以,孔子提倡“孝”。孔子对西周的“孝”进行了继承发展改造和创新
TOP
79#

祭祖是由于祖先崇拜而产生的一种仪式。祖先崇拜是鬼神崇拜的发展,也是鬼神崇拜的一种形式。祖先崇拜和一般的鬼神崇拜不同的是它有长期固定的崇拜对象,并且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人们尊崇祖先的亡灵,定期举行祭祀,认为祖先的亡灵会保佑子孙后代,赐予他们幸福。后来人们又用这种民间信仰来维护宗法制度,因此,中国古代特别重视祖先崇拜。从商周开始,丧葬、祭祀便成为重要的礼仪系统。重丧,所以尽哀;重祭,所以致敬。中国古时的祭祖活动都是在宗庙里举行的,祭祀时所用的器具、摆设、祭者的服饰、仪仗与祭祀的程序,都依主祭人的身分等级及祭祀名目的不同而有着详细、严格的规定。祭祖成了维持统治秩序与道德关系的一种伦理手段,其目的在于增加整个社会的凝聚力。


儒家祭祀祖先的目的是为了推行和延续孝道,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孝道的推崇和孝道对一个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重要性。祭祀祖先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主要表现。个人以为祭祀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追养继孝,树立家风。”“追养”是对亲恩的追思和缅怀,血姻归宗族的一种仪式。“继孝”是为了发扬孝道。祭祀祖宗,树立家风。二是:认祖归宗,缅怀先祖。缅怀先祖的厚德,为后代树立榜样。三是:祈福。希望先祖保佑后代繁荣昌盛。

TOP
80#

      作为中国人,不孝是大罪,什么时候都不能数典忘祖。死者为大,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回家扫墓,每个行业都供有自己的祖师。这是传承,也是感恩。没有这,就没有根,就名不正言不顺,文化底蕴就不厚,宗亲血缘就不浓,故美国现代科技虽然发达,但古代文明不如中国,在此只有艳羡的份。正因心怀祖先,所以为了不给祖先丢脸,必须发奋图强。又中华民族拥有同尊炎黄为祖先,故民族讲究团结,国家维护统一。若不”祭祀祖先“,则人情冷淡,世态炎凉,”孝“道只能成为空谈。
TOP
81#

           “祭祀祖先”是中华传统,先辈活着时得好生伺候,死后也得按期祭祀,每年清明都要扫墓。作为寻根性质的活动,这既是对前人的追思,也是对后世的教育,否则自己的身世就来历不明了。有人说没人祭祀的就成了孤魂野鬼,张牙舞爪,逢人便咬,这是子孙不肖或后继无人的表现,所以无论是棺木下葬,还是火化供奉,中国人都讲究祭祀,至少表达一份心意。
TOP
82#

小时候觉得祭祀祖先没有什么用处,完全是迷信,但是现在看来我错了,祖先决定了我们的现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决定了我们的基因,这一点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祭祀祖先并非迷信,而是表达了自己对先人的一种敬意,
TOP
83#

血脉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先祖也是我们的长辈,更应该被尊敬
TOP
8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是我国从几千年就流传下来祭祀祖先的节日。与它具有同样意义的还有“端午节”、“中元节”(又称鬼节)、“小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节日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改变,甚至在某些地区已经没有这些节日。城市城区的规划、禁鞭活动,使得一些祭祀活动已不像以前那么便利,人们常常集中在寺庙或者政府规定的其他地方举行一些祭祀活动。
        记得小时候,和父亲一起祭祀祖先的场景。家乡的清明节叫做“朝祖”,每到清明节前,我们都会准备好祭祀的东西,和堂叔、堂伯等一大批人一起去祖先坟场墓地举行一些活动。而小孩子通常在祭祀中得到有关各位祖先人生履历。可以说,清明节是亲戚们的一次“聚会”,也是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祖先的一个好机会。我局的很有意义。可是到后来,我好像没有一起参加祭祀活动的“资格”,因为我是女孩。有时发现,现在的清明节过得很勉强,人们没有当时祭祀的那种淡定和坦然,有的只是一种每年必须履行任务的无奈和厌烦。
        现代青年主要生活在大城市,这里没有很好的地域条件可以提供,只有一些老人和懵懂的孩子才把这项活动继承下来。祭祀祖先出现了年龄上的断层。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的规划越加趋于“标准化”,人们可能会把这种传统文化渐渐忘掉,祭祀本身的含义已逐渐转化。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文化传承状态,应该受到人民的重视。有些措施应该采取以处理这种危险的状态,虽然祭祀可能最初只是一种形式,但是祭祀它包含的丰富的内涵和精神状态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最后编辑武科大陈星辰 最后编辑于 2014-12-06 10:50:44
TOP
85#

祭祖是由于祖先崇拜而产生的一种仪式。祖先崇拜是鬼神崇拜的发展,也是鬼神崇拜的一种形式。祖先崇拜和一般的鬼神崇拜不同的是它有长期固定的崇拜对象,并且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人们尊崇祖先的亡灵,定期举行祭祀,认为祖先的亡灵会保佑子孙后代, 赐予他们幸福。 后来人们又用这种民间信仰来维护宗法制度,因此,中国古代特别重视祖先崇拜。从商周开始,丧葬、 祭祀便成为重要的礼仪系统。重丧,所以尽哀;重祭,所以致敬。中国古时的祭祖活动都是在宗庙里举行的,祭祀时所用的器具、摆设、祭者的服饰、仪仗与祭祀的程序,都依主祭人的身分等级及祭祀名目的不同而有着详细、严格的规定。祭祖成了维持统治秩序与道德关系的一种伦理手段,其目的在于增加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所谓「报本反始,民德归原也」。因而,祭祖以及由此而形户的一系列宗庙制度,就成了中国伦理文化的中心。
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我和父母都会回到家去祭拜祖先,虽然我不相信有鬼神的存在,但是祭祀的时候我还是会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诚信祈祷,因为祭拜的这些人都是我的祖爷爷/祖奶奶等亲戚。祭祀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还是我们表达对已逝去之人的一种怀念,一种敬畏。
TOP
86#

祭祀祖先不是迷信,是我们对先人的一种尊重。这样的传统在很多地方已经快消失了,在现代大谈特谈科技的时候,我们的祭祀被一再压制,在不断地改良中失去了其内涵,一步步朝着西方的方式进行。我们怀着期盼与尊敬进行祭祀,祭祀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信仰,希望我们不要在几千年后让它灰飞烟灭。
TOP
87#

祭祀祖先,是我们体现孝的一个方面,许多乡村都保留了过年清明时去坟地祭祀祖先,但是有很多人把祭祀的真正意义忘却了,祭祀是为了追念养育之恩,发扬孝道。
TOP
88#

          “祭祀祖先”是“孝”道的形式之一,2008年国务院修改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示对此习俗和孝道的重视。于是,清明节全体公民放假正式开始。
        然而,面对先祖,我们该如何祭祀,以寄托我们对先人的哀思,并拥有一个平安、文明而又有收获的假期?《衡阳晚报》中,肖湘东的《面对先祖,该如何祭祀》一文指出:
        一是要平安祭祀。中国的祭祀大多离不开纸钱蜡烛、烟花香火,这几者都是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火灾。清明时节祭扫所在的郊外和山地等枯枝败叶多,特别是去年冰灾期间,大量树枝脱落,落叶积压,若发生火灾,后果更是不堪设想。面对高危的火灾险情,清明祭祀,我们第一要确保平安。要尽量避免携带传统的易燃物品进山,即使携带了一些,也要多加小心。要确保所焚烧祭品的余火已完全熄灭后才离开,同时不妨携带铁锹、水桶等灭火物品,以扑灭因疏忽而造成的突发着火。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时应观察地形,远离树林、草地和草垛。
        二是要文明祭祀。目前,中央文明委和许多地方政府均发出了清明时节要文明祭祀的倡导,那么如何做到文明祭祀呢?我们不妨在祭祀的内容、形式和途径上作些调整:多运用环保的祭品,多用鲜花、贺卡、祭文等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更换祭祀的形式,运用现代科技,采取家庭追思会、网上祭奠、音乐祭奠等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更换尊敬的对象,由重点祭祀死去的往者改为孝敬现在的存者,让他们过得舒心惬意!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达到了缅怀亲人、尊敬亲人的目的。
        三是要“广博”祭祀。古人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天我们要倡导“祭吾老以及人之老”。清明节主要是祭祀往者,表达怀念之意。自3月20日起,湖南省已免费开放了14个博物馆、纪念馆,其中13个博物馆、纪念馆为革命旧址或伟人的纪念馆。对此,我们不妨利用清明假期,带着小孩到其中去纪念参观,对先人伟人进行凭吊,表达对他们的纪念之情,此举一方面可以使小孩学习革命知识,了解伟人革命、工作生涯,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让小孩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在学习游览过程中,使小孩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健全其体格,陶冶其情操,培强其长大后建设好祖国的豪情壮志。
TOP
89#

“古代中国普遍的宗教即是家族社会之宗教”,宋代作为宗族组织的奠基阶段 ,在宗族祭祀方面逐渐形成并确立了适应当时社会世态的新体系。主要表现是 ,祭祀对象重在始迁祖以下的历代祖先 ,祭祀方式则以祠祭和墓祭为主。宗族祭祀的核心是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决定了宗族祭祀 ,宗族祭祀又加强了祖先崇拜观念。因而 ,宗族祭祀具有收族的功能 ,起着强化族权的作用。同时 ,宗族祭祀还对宗族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而也是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基础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TOP
90#

祭祀是对祖先的孝思和情感的缅怀,饮水不忘思源,修身齐家的一种人文科学。没有哪种关系 比孝,用来更好修身齐家了。百善孝当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