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祭祀祖先 [复制链接]

3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祭祀祖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每到清明,大家都纷纷带上祭品,拿起鲜花,来到故人的墓前。

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故人的怀念,也体现了人们对故人的尊敬以及不舍,也敬上了我们的一份孝心。

TOP
32#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哀,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虽然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守孝三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淡化了许多,《礼记》中提到的孝的礼仪虽然很多都被我们摒弃,但是其中蕴含的孝道思想——对家长长辈的养育之恩的报答及对其的思念却一直在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中。

TOP
33#

《礼记.檀弓》中的“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道出了我们祭祀祖先的本质,我们之所以祭祀祖先并非是一种形式 ,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先祖的恭敬 ,没有祖先的养育 ,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祭祀是对逝去先人的一种感恩,一种怀念,先人已逝 ,他们的许多东西却在我们身上传承了下来 ,我们对他们的怀念与感恩是为了提醒自己将祖先所传承下来的优良品质继承发展下去 ,这也是一种孝的体现 。然而今天,最初为了追念祖先而形成的礼仪也逐渐被人们曲解 ,古人是因为对祖先发自内心的恭敬而祭祀 ,由内心的情感表现出礼仪的形式 ,而如今的人们似乎本末倒置 ,认为大肆铺张祭奠 ,把祭祀仪式搞得轰轰烈烈才能体现出对祖先的追思之情 ,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自己的内心是否真正的在怀念、感恩于祖先 。

TOP
34#

都说子女是父母的结晶,父母的延续,我是我爸爸妈妈的延续,爸妈是(外)祖父母的延续,依次类推下去,祖先就是我们得以存在的一大功臣。所以,对待祖先,我们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恭敬,孝顺。其中,祭祀是必不可少的。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会恭恭敬敬的祭祀祖先,以回报祖先的延续之恩。就这样,家族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直到现在,清明节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怠慢的节日。“祖先”“后代”一代代的延续,我们的家族不再寂寞,不再孤单,且繁荣昌盛。世界更加美好了!

TOP
35#

落叶归根,人生到最后不过是一抷黄土。祭祖时面对一个个土堆,有一丝心酸,一点感慨。祖先的惊天伟业无从记起,但就算是他一生碌碌无为,也至少养育了我们。瓜熟蒂落,何其伟大,这是生命的伟力。
TOP
36#

最大的孝道当然是孝敬在我们身边的父母长辈,但是对远去的祖先的祭祀和纪念也是我们的孝道的一个体现。祭祀的仪式能够增强我们心中的敬畏之情,也能增强我们对家庭、对家人的依赖和归属感。但是现在,即使在宗族、传统意识比较强烈的农村,祭祀的仪式也在慢慢地消失,这是件令人痛惜的事情······

TOP
3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是一个追思故人的最好时节,祭祀祖先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一项礼仪,中国人强调不能忘祖,于是清明就成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然后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祭祀祖先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更近,由先前的烧纸钱,焚高香,变成现在的回忆录,以及网上祭奠。我想说的是无论形式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我们的心永远是一样的,追思故人的情怀是不能更变的。

TOP
38#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每当清明节来临,每家都会到自己家的坟上去祭拜。这是中国人的习俗,他将会一直流传下去。同时这个节日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孝道,百善孝为先。一直延续着这个节日说明我们中国人怀旧,有孝心。

还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在端午节这一天他投江自尽,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诗人,人们就用端午这天纪念他。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还把粽子投入江中,以表达人们对屈原的怀念。

百善孝为先,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人们的孝心。作为一个称职的中国人,我们应该继承前人的礼节,延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礼节。

TOP
39#

一些出门在外或远离家乡几年、数十年的人,回归故里,无论何时都要到坟上烧纸祭祀,谓之“谈先祭祖”。有些在外赚钱的富户,为荣光耀祖,显扬父母,不惜花费几百、几千辆银子,重修祖坟,重新安葬祖先,请满堂僧道超度亡灵,还要大宴宾客,其声势显赫,令乡邻羡叹。这都是体现了我们对祖先的尊敬。
TOP
4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今天的清明节,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是我们过节的主题 。

    祭奠祖先,感谢祖先。祭祖具有重要的文化蕴涵。一是感谢祖先的功德,没有祖先,就没有子孙,感谢祖先给了我们生命,留给我们丰富的生活资源。二是警示自己珍惜生命,要努力工作,做善事、做好事,利国利民,光宗耀祖,不要寡廉鲜耻,给祖先脸上抹黑。三是增进亲情,协调关系。同为祖先的子孙,要团结,要互爱,要互助,不要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家和万事兴,民族和睦才能兴旺发达。祭奠祖先是每个民族都有的重要社会活动,不是装神弄鬼的封建迷信。有神论者要祭祖,无神论者也要祭祖;唯心者要祭祖,唯物者也要祭祖;保守主义者要祭祖,自由主义者也要祭祖。谁无祖先?有祖先就应祭奠。

TOP
41#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礼记·郊特牲》

常听电视台词这样言到:“落叶归根”。

每一个老辈的先人,都有落叶归根的精神,其来源就在于“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祖先,是我们的来源和出处,是我们精神财富的开掘人,是我们今天“传统美德”的开山人。

每一辈的祖先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精神,

每一辈的祖先把上一辈祖先的精神财富交付下一辈的时候,同时也传下了他这一辈的精神结晶。

这样一辈、一辈、又一辈的精神积累,才有了今天美德、礼仪的邦国天下。

祭祀祖先,不是做给旁人来论调,而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做的事情。

所谓的祭祀,不是形式的表现总结,而是应该去敬畏祖辈们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为后世留下的财富,

这些财富是今天的世界首富也不能用金钱换取的,因为,这些是多少辈祖辈们,兢兢业业才积累下来的。

到这里,不知道由多少人需要扪心自问这么多年的祭祖、扫墓等祭祀活动是不是都觉得不该。

这应该是这个时代都应该反思的问题!

TOP
42#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TOP
43#

      祭祀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自古有之。上到帝王,下到百姓,都会在某些特殊的日子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缅怀先祖,祈求祖先保佑。祭祀活动也是孝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提醒人们无论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本。我们家每年都会举行多次的祭祀活动,在清明节等节日祭祀,也会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时刻,比如在我考上大学临走前,也祭祀过祖先。祭祀之前,家里长辈总是会忙活好一阵子,准备一大桌子的好菜,还有各种繁琐的细节,往往一次祭祀要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我曾经问过长辈,祭祀如此麻烦,为何还要年年如此,长辈告诉我,这是对前人的缅怀,我们要心存感恩,今天的美好生活,若是没有他们,我们也看不到。他们那个年代,生活清贫,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如今我们生活富足了,不能忘了前人的辛劳,不能忘本。我想,这大抵也是祭祀活动的价值所在吧。
TOP
44#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这个特殊的日子人们都会从大江南北回到自己的家乡,祭奠自己的祖先。这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有魅力的地方,而祭祀祖先测是“孝”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是不忘本的表现。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对逝者的尊重。


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当今的我们跟应该继承智这种文化传统的内涵,现在市面上祭祀祖先的各种“道具”越来越多,而且做得越来越精美。有面额巨大的冥币。有制作精良的别墅香车。还有制作的很逼真的侍女佣人,以及宠物。甚至还有很多家用电器之类的东西..... 我觉得这些都是不应该过分强调的! 那只是表面的华而不实的东西 对于祖先的尊重,追思绝对不是通过这些东西来表现的,而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TOP
45#

  祭祀祖先,不仅仅是表达对先祖的思念和敬畏,更是一种希冀,希冀自己的亲人能在另一个世界里好好生活,好好幸福。祭祀祖先在我们看来是一种孝的体现,但是再怎么说这也只是一种形式的体现,真正的孝,是内在于人的内心之中的,在心中对逝去的亲人持有思念之情,对有亲情血缘的祖先怀有敬畏,才是真正的孝。这就是“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的真正含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