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七:忠: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21#

“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儒家重要的修身信条之一。中国自古就有“忠”的传统,这不仅是由于中国的儒家在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之后,“忠”得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提高到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传统美德和以之为基础形成的道德规范维系的社会,而“忠”在维护社会和谐以及处理人际关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是这些原因,“忠”受到中国古人,特别是儒家的重视和青睐。中国古代一旦离开了这些优良的传统道德约束,就无法实现中国古代社会长时间的稳定、发展和繁荣。《论语》一书中有多处关于“忠”的论述,如曾子就说:“为人谋而不忠乎?”这主要是在针对自己是否已经尽心竭力地帮助他人进行反省。可见,中国古人讲的的“忠”,其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如何对他人,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自然地,在中国古代,“忠”就成为了乐于助人的代名词。而事实上,“忠”是对人提出的关于对内自修和对外好善乐施的双重要求,它不仅要求我们能够在心中形成爱人、助人的自我要求,而且也要求在必要的时候真正能够兑现“忠”的承诺,实现真正的“忠”,因此,我们绝对不可以轻视“忠”的修为。而到了中国后世,“忠”逐渐摆脱了朋友和亲人之间的单纯范畴,它延伸到了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因此,《论语》中又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话。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了。对于我们热爱国家来说是适用的,而君臣之礼或许对我们正确处理社会职务上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有些启示。
TOP
122#

“忠”,《说文解字》解释为:“敬也。从心,中声。”“忠”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孔子注重君臣关系,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处“忠”指臣忠于君,而在后世帝王时代,这种含义几乎演变为“忠”的唯一含义。在当今社会,“忠”主要是指对国家的忠诚,自觉拥护和坚持国家的决策和决定,自觉与国家的领导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国家的一切,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权利。弘扬“忠”的精神,可以养成良好的民族品格。

TOP
123#

忠,是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有忠于他人、忠ersonName ProductID="于" w:st="on">于ersonName>君主及国家等等。“忠,敬也。尽心曰忠”。我们对他人、对国家忠心,就会尽力尊敬他们,为国效力。曾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总的来说,“忠”含义是尽心竭力、无私、诚实。“忠”作为一个道德规范指自己内心的一种真诚地对人对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去诚实地为他人谋事作事的行为,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夫妻讲忠诚,才能和睦相处、白头偕老;朋友讲忠诚,才会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员工讲忠诚,企业才能团结一心、兴旺发达。

TOP
124#

忠,是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有忠于他人、忠ersonName ProductID="于" w:st="on">于ersonName>君主及国家等等。“忠,敬也。尽心曰忠”。我们对他人、对国家忠心,就会尽力尊敬他们,为国效力。曾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总的来说,“忠”含义是尽心竭力、无私、诚实。“忠”作为一个道德规范指自己内心的一种真诚地对人对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去诚实地为他人谋事作事的行为,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夫妻讲忠诚,才能和睦相处、白头偕老;朋友讲忠诚,才会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员工讲忠诚,企业才能团结一心、兴旺发达。

[em06]
TOP
125#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生路漫漫,走完不容易,走人间正道更是不易,做人难,难做人,做一个符合“忠”的人更难。世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符合“忠”的人,但这又谈何容易呢?做人要中正,离不开忠,即是忠于正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自己,忠于父母,忠于亲人,忠于朋友,忠于事业………,人有忠而立,走“忠”的人间正道,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忠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它不是狭隘的忠实,不仅仅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等等,而是一种圣人的修为,涵义深远,内容宽泛,内忠自己,外忠社会,上忠天,下忠地,中忠人,冥忠鬼。愿忠的思想伴随我们一生,并身体力行,成为我们的一种内在修养。
TOP
126#

朱熹在其《论语章句集注》中说“尽己之谓忠”。此“尽”也即认识自己所处的一层又一层直至无边的环境并在这一层层环境中不断地实现自己,并不是说要忠于某个特定对象。认识到哪一层就尽到哪一层,是为君子事,认识到无边而努力实现则是圣人事。故此“尽己之忠”还有一个将人的精神不断向上提撕的大方向,所谓“知至至之”。

TOP
127#

荀子的“苟利社稷,不求富贵”,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古代社会,忠往往和君主联系在一起,有岳飞的“忠”而被冤死而不是取代君主,即使宋高宗不算明君。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体现了一种责任担当,是对社会而不是对君王愚忠。体现了历史进步性。现代社会,对家庭的忠表现为对家庭成员的关照,对朋友的忠表现为支持,对事业的忠表现为热爱。对国家的忠就表现为忠于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不是只有在国难当头才会显现,所谓“乱世现忠臣”只是极端情况下表现,而忠诚则始终是人的人生坐标。
TOP
128#

“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忠就是坚持中道,极为公正,无所偏私(《忠经》)

“忠,敬也,尽心曰忠”(许慎《说文解字》)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忠是什么?

忠是曹植笔下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忠是陆游笔下的“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忠是文天祥笔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忠是热爱祖国并且奉献终身,是执着于正义事业并且尽心尽力地完成,是朋友、夫妻之间在正道基础上互尽忠诚……

TOP
129#

忠诚表现为多方面。有对于祖国的忠诚,在利诱当前,不出卖自己的国家。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建设作出谋献策。有对于爱情的忠诚,无论对方健康,疾病,老去,青春,富贵,依然深爱着彼此,用一生去呵护,关心,体贴,理解彼此。
TOP
130#

提倡“忠”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忠于祖国、敬业奉献的民族品格。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忠”对于社会是不可或缺的,社会上也不乏一些因为“忠”而感动千万人们的英雄。我自己不解的是人们所谓的忠孝不能两全,难道我们选择了忠就不能孝顺父母了吗,又或者选择了孝就不能忠了么?我个人认为两者并不冲突,也许实现他们是困难了点,但是只要我们有心事可以做到的,特别是现在,科技,交通各方面的发展,使忠孝两全成为了并不难的事情。而且我认为忠不是盲目的,我们要有选择的,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

TOP
131#

看到的这个主题,有所感触,同时顺便说一下我对信和孝的看法 

对主忠,对友信,事亲孝,这是中华传统美德,是儒家思想给中国人留下来的财富
到了新时期,不能忘却,对国家、民族甚至单位、尊长忠心不二,不做背叛的事,不朝秦暮楚,浩然正气,做顶天立地的人
对朋友和身边的人讲究信义,诚信为本,才能赢得尊重,舍弃信义,总将为人所弃,失去信赖你的一切
对长辈讲求孝,为公不费天论正义之道,为私怜古惜老报答养育之恩,一切以父母尊长的需求为重,肯于牺牲
这些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规范,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了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TOP
132#

忠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它包括了忠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

忠诚使我们的通行证;奉献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爱过让我有了归属感;敬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利!

TOP
133#

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随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加强,“忠”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宋代以后,“忠”发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TOP
134#

忠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中,忠是社会的最高行为准则,究其原因,盖由忠文化的兴废,直接关涉着社稷安危,天下兴亡。它要求人们忠于人,忠于事,"以公灭私"、"临患不忘国"、"天下为公"、"公而忘私"、"至公无私"。对于现代来说,我们要忠于祖国,敬业奉献。但不能愚忠,对于不对的地方需要指出。
TOP
135#

荀子的“苟利社稷,不求富贵”,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古代社会,忠往往和君主联系在一起,有岳飞的“忠”而被冤死而不是取代君主,即使宋高宗不算明君。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体现了一种责任担当,是对社会而不是对君王愚忠。体现了历史进步性。现代社会,对家庭的忠表现为对家庭成员的关照,对朋友的忠表现为支持,对事业的忠表现为热爱。对国家的忠就表现为忠于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不是只有在国难当头才会显现,所谓“乱世现忠臣”只是极端情况下表现,而忠诚则始终是人的人生坐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