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七:忠: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46#

,《说文解字》解释为:“敬也。从心,中声。”《玉篇》解释为:“直也。” 《增韵》解释为:“内尽其心,而不欺也。”《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謂言出于心,皆有忠實也。”《六書精蘊》解释为:“竭誠也。” 《傳》:“事上竭誠也。”

“忠”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君主等多种含义。如“志虑忠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随着中国封建制度形成和加强,“忠”成为特指臣民服从于君主及国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宋代以后,“忠”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到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

TOP
47#

“忠”忠就是忠心尽心,慎重、真诚、坚持中道、公正无偏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正道,忠于职守,互尽互忠。制鞋都是忠的体现乃至要求。

忠体现的是内在的,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贰。这些都是当今社会对我们新一代接班人的要求。我们要有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要有荀子不求富贵的精神,还要有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只有做到了这点,我们才能真正的体会忠的内涵。同时,我们还要反对生活中的那些与道义忠守相悖的行为。要努力做到以忠孝国,以忠孝民。
TOP
48#

忠坛

“忠”——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正道,忠于职守,互尽忠诚。

忠者——忠义、忠诚、忠心、忠信

  古有,荀子“苟利社稷,不求富贵”,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精忠报国”等等!这些是值得我们提倡的,忠于国家,忠于信念,忠于自己。倡导“忠”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忠于祖国,敬业奉献的民族品格!
TOP
49#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的忠诚老实。

忠职忠自己职业本份,以自己的道德之心去的守护自己的职业, 尽忠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忠是存心居,正直不偏。”忠诚、忠良、忠恕。“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一提“忠”,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忠”的问题。孔子时代,“君”并不稀奇,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君”。其实,孔子很反对愚忠,对路对心才能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讲的是君王忠于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尚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TOP
50#

忠道,在我自己看来,就是忠于自己的良心,不管是忠于国家,还是忠于父母都是忠于自己的良心,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良心抛弃,一个连自己良心都无法忠于的人,你还能指望他终于谁呢?

TOP
51#

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随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加强,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宋代以后,发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忠诚、忠良、忠恕。“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一提“忠”,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忠”的问题。孔子时代,“君”并不稀奇,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君”。其实,孔子很反对愚忠,对路对心才能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讲的是君王忠于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尚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TOP
52#

“忠”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随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加强,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宋代以后,发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忠包括忠诚的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等。忠的对象是国家、民族、是正义事业,而不是有权势的个人。爱国精神是指热爱祖国的人民、土地、文化,并为之奋斗的精神,是当代中国需要大力倡导的精神。忠的精神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违背道义的愚忠,对权势的个人的绝对服从,个人崇拜等等,这些现象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忠”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忠于祖国、敬业奉献的民族品格。

我们常说:“忠贞不渝”,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渝:改变,违背。“忠诚坚定”,意思就是说,永不改变。“忠言逆耳”,忠实的劝告听起来不好受。忠于职守,有时我们也说,克尽职守、鞠躬尽瘁。

我们热爱祖国的土地并加以保护,热爱祖国的人民为之奉献,热爱祖国的文化并努力弘扬。在君与臣、上级与下级、官与民之间,都应履行自己的职责;互尽忠诚,朋友、夫妻之间在正道的基础上互尽忠诚的义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正道、忠于职守、互尽忠诚的精神。
TOP
53#

一个人如果已经把自己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所谓“忠”有小忠和大忠之分,小忠 就是得抛去生活中的恩恩怨怨,以一颗诚恳的心去对待世人;“大忠”是在小忠的基础之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国家、为人民做一些有利于强国富民的事,誓死效忠祖国,保护国家各方面利益,时时刻刻为国为民着想。 董存瑞炸毁碉堡,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古人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我们一定要继续传承和发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尽己之力,为国为民。
TOP
54#

“忠”指的是尽心尽力为人办事,不分对上与对下。如“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滕文公》)《周易·乾文言》:“忠信,所以进德也。”《周易正义》:“推忠于人,以信待物,人则亲而尊之,其德日进,是进德也。”可见,古代的忠是和信来联系在一起的,忠者,心中也,心要放在中间,放在正道上,不能学习那种愚忠,所谓的忠,是要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这才称得上大忠,才是真正的忠。

TOP
55#

何谓忠?《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忠,敬也,尽心曰忠。"应该说,这便是忠的定义。忠,是一种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它是一种对事对人的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因为它必然要通过人事才能表现出来。
  在孔孟那里,"忠"隶属于"仁",忠是诚实的表现,它所传示的精深内涵本身便是仁义。忠在众德中(克己、爱人、惠、恕、孝、信、讱、勇、俭、无怨、直、刚、恭、 敬、宽、庄、敏、慎、逊、让)的地位很高,忠做为众德之一,受着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之最高原则的"义"的节制,成其为美德。这不同于王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原是指提网的总绳,这里是一种比喻,意为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妻有较绝对的支配权力,而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则只有绝对服从的义务。忠,是一种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它是一种对事对人的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因为它必然要通过人事才能表现出来。其对象较为广泛,对自己的份内之事,对亲、师、友、君所交待的事都要忠(尽心)。间接地,也便成了待亲、待师、待友、待君(但绝非汉以降特指的对上、待君)都应该忠(尽心),当然这忠并非无原则的忠。不是狭义上的三纲。《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主忠信。"君子行事以忠信为主,“忠”是彼此真诚的表现,生活中以“忠”行事,对我们自身是大有裨益的。

TOP
56#

子曰:与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一直是规范一切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忠诚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蕴含着正直、诚实、信义还有高贵。拥有这种品质的人即使没有更多的财富和更大的权势,却拥有无数人的敬仰和内心的幸福。我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的就是我们要忠于党,终于人民。但,试问又有多少人在实践呢?忠和信是交友时自当切实奉行的。以忠换忠,以信换信,此为人生之大理。

忠,它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价值。

TOP
57#

古有“君要臣私,臣不得不死”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三纲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等都强调了谁对谁的绝对服从。而今,忠也是社会所倡导的一个信念。但含义大有不同,忠绝不是绝对的服从,是有选择性的。多含有理智和个人原则而非盲目。大的方面有对国家对社会的忠臣,小则有对家庭对家人对与自己不相干的人的忠。与此相对应的有背叛 离弃 哄骗等。它也是一个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须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TOP
58#

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尽力为人谋之。

忠即忠诚,忠良。忠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封建社会忠体现为忠于君主、国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的忠诚是一种愚昧、盲目。忠于的君主应该是德才兼备贤明的而不是昏庸无能甚至残暴的,若忠于昏庸无能甚至残暴的君主,那只是愚昧是助纣为虐。

TOP
59#

“忠”自“中心”,这是我发明的说法。古代多指忠君——毕竟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古代">古代ersonName>君国不分家,忠君就是忠国。不过也不排除说,古代的“忠”发展成为愚忠。我们现在的“忠”字似乎并不如以前那样强烈的要求。但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它要求的是一种归属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家庭、单位、国家的归属的感觉。

TOP
60#


     忠这个词最初是"委质为臣"式的.
     古代臣的意思是买来的奴隶或战俘.他们是完全丧失了自由的.质,是一种野鸡,古人认为这种动物是很有节气的.
忠其实是分两种的,一种是绝对的忠,是对人的忠,一种是相对的忠,是对事的忠.绝对的忠是不管你上面的人做得是对不是不对,我一味的忠实于你.相对的忠,是对事的,你做得对,我全力拥护,你做的不对,那我也不会一味顺从.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两种并行其道.其中相对的忠不能不提的就是晏子.
     晏子辅佐的是齐庄公.齐庄公和崔武子的妻妇棠姜私通,被崔武子一刀杀了.当时晏子立在崔武子家的门外,别人问他:"你的君主死了,你也从死吗?"晏子回答:那是我一个人的君主吗,我为什么要去死?"又问"那么你要逃走吗?"晏子回答:"那是我的错吗?我为什么要逃走?"又问:"既不死也不逃走,那么是要回家吗?晏子回答:"君主死了,又要回到哪里去呢?君主不是立于民之上只管享乐的人,而是主持整个社稷,使百姓安居乐业的人;大臣也不是只管拿薪禄的人,而是协助君主治理整个国家的人.若是君主为社稷而死,那么便陪他一同去死,为人民而死,那么便陪他一起死.如果他是为了自己私人的欲望而死的,那么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于是门启而入,趴在庄公的大腿上痛哭,有人劝说崔武子,一定要杀了他.崔武子说:"不能杀他,留着他可以得到民心."
这就是对事的忠,可惜到了后来,忠的含义被扭曲,这种对事的忠越来越少,最后几不可闻,倒是对人的忠,绝对的忠,经过统治者的大力推崇,而大行其道,直至于,"生我之门死我户",不一而足.
       个人认为,忠更体现在相对的忠,对事的忠,它处在一种更高的阶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