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849505152535455» / 7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信的价值 [复制链接]

766#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从小就被谆谆教诲应该具备、坚持的品德。商君,是个天性刻薄的人,他本来应该是不被人喜爱、重视的吧?可是他却成功地取得了支持,实行了变法,军队出动就能使领土扩张,军队修整就能使国富兵强。除却他自身才能与际遇,也不能不说他变法之前立木取信,给百姓树立了一个诚实守信的形象,使得变法阻力大大减轻。古时有权威统治的人尚且如此,我们现在的社会个性发展,思想解放,难道不是更需要诚信吗?
TOP
767#

诚信乃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种尔虞我诈中,必然会身心俱疲!古代的先哲都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看这个实现的目标要求就可以知道,修身是第一要务。要知道,如果自己的德行都有问题的话,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宽容、理解以及帮助!现在社会上为了赚钱,有时候甚至拿别人的生命当儿戏,比如前期的“毒疫苗”事件。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那些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奋斗的动力啊,怎么可以那点蝇头小利为谋财害命,说到底就是诚信的缺失。所以,每个人只有做到诚信,这样才会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风尚,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建设!
TOP
768#


在《论语·为政》 篇中“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什么。信对于个人如此重要,对于国家如何?在《论语·颜渊》篇子贡问政章 节中,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在其中说明了治国的三个要素,即为: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执政者。在这三个要素中,百姓对执政者的信任是最不能失去的,如果百姓对国家失去了信任那么这个国家是不能够存在下去 因此, 孔子把百姓对国家的信任看的十分重要。 朱熹也是这样看的, 他说:“ 民无食必死, 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 无信, 则虽生而无以自立, 不若死之为 妄, 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 使民亦死而不失信于我也。”(《论语 集注》)所以信任度,小至个人修身,大至国家为政,都是必然要珍惜维护的品德。
TOP
769#

对我而言,诚信最大的价值就是使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坦诚相待。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感情是信任构建的桥梁,对一个人最大的爱莫过于对他的信任。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只有信任对方,才会放心地与之合作,从而达成共赢。推而广之,社会即如此,信任使得社会更快地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注重信任这一美好品质,从娃娃抓起,让祖国的未来更加灿烂美好。
TOP
77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信”和说话有关。古人拆字为解,将“信”字拆为“人”和“言”,有“人言不欺”之说。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说话算话。这是作为社会人所应具有的一种道德品格。孔子非常看重这个“信”字。在他看来,从个人的角度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是人行走于世的基本条件,是人之为人(文明人)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得以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无信,众人疏远﹔社会无信,将不久存。在一个充满谎言与虚假的世界里,恐怕每个人都会获得很累,过得步履维艰,信,诚信也正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 孔子进而认为"信"是处理朋友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伦理原则,"信"包含真实、诚实,以诚待友,守信用,信任他人、取信于人、取信于民三层意思;"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的友分类,也体现了交友的"信"原则.它对现代人处理朋友关系也有启示作用,根据"信"的原则,应该真诚交友,朋友之间要相互学习,要讲"信"明"义",诚信是对所有人而言的,讲诚信,从我们自己做起。
TOP
771#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一个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如果不看重自己的信用,那么这个个人、这个企业、这个国家,也会在很短时间内失去很多重要的东西。
所以诚信是我们从小都要学习的品质。
TOP
772#

“信”的道德要求,内涵很丰富,包括说话算数,言行如一;尊重事实,反映真相;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勇于承担责任,认真履行义务,等等。与“信”相反的便是表里不一,背信弃义,虚伪欺诈,不守信用,不负责任。如果一个社会缺失了诚信,人与人之间相互尔虞我诈,这个社会就将是个丑恶而可怕的社会。
TOP
773#

        古人常说:“言必行,信必果”,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孔子也说:“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应该怎么办了。”是啊,诚信本来应该是十分珍贵的,它决定了你这个人的生活基础和人格品质,更是你人生重要的代名词。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物欲似乎不受控制,人们开始变成投机主义者,对于他们而言,诚信算不上什么,只要能赚钱和获得权利,似乎一切皆可抛,于是出现那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地沟油事件,等等。无一不刷新现代人们的视野,也让越多越多的人寒心。诚信问题愈加严重。。。。。。那么我们不得不来反思诚信到底有没有价值,表现在哪。
       首先让我们回到文章中说的“诚则动人”:“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意思是当我们到达极高的诚实境界,而不能感动人,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不真诚,就想感动他人,也是不可能的。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方面都很真诚,不需要去趋炎附势,不需要虚伪,因为真诚的人是真正的耻于说谎,他们也不是为了让别人以为自己诚信而诚信,这是本质的诚信,当他诚以待人,别人也就会更多的相信你,但如果失去这份诚信,那么是很难复得的。
同样这不仅仅反映在每个公民的身上,更加对一个民族的治国之道意义重大。
       “民无信不立。”倘若一个国家是失信于人的,那它又如何在大国之间发展,一个不可信的国家失去的不只是民心,更是自身进步发展的脚步。
        所以说无论站在哪个方面诚信的价值都不容忽视,诚信是无价的。每个人,每个民族都可以做到以诚待人,以诚做事,世界也能更和谐进步。
TOP
774#

商鞅徙木立信,是为让秦国人看到他变法的决心,及他的言而有信,这为他后来的变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知,有时候,信,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是无价的。
TOP
775#

诚则动人。每年的感动中国都会评选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2016给阎肃老师的颁奖词是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正因为饱含真诚,所以才会创作出《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
TOP
776#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本是西部边陲的弱小秦国能在东方六国的挤压下崛起,乃至“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不正是自商鞅”徙木为信“变法始吗?”民无信不立。“诚信的价值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作用在此不言而喻。
小到个人,诚信的价值无处不在。”信,诚也。从人从言。“也就是说人要言而有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假如没有了诚信,在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中将会寸步难行。2011年广西高考作文题目是关于”彩票中奖后“的一项问卷调查的材料,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没有坚持诚信待人的基本立场,正反映出了”信“在当下社会的缺失。既然诚信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何还有如此多的人失信?也许对比商品经济时代”快节奏“生活,眼前的蝇头小利的价值远远重于诚信带来的长远利益。这是一场”快“与”慢“的对抗,是现代与传统的较量。
生活的价值不只眼前的小利,还有诚信和远方。
TOP
777#

齐美尔指出:“没有人们之间相互享有的普遍信任,社会本身会瓦解。……现代生活是建立在对他人的诚实的信任基础上的,这一点的重要性要远比人们通常认识到的程度大得多。”可以说没有一个社会不强调与褒奖伦理层面的守信的道德.
TOP
778#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继承了“诚”这个范畴,肯定诚实是社会公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诚实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渐明晰为:忠诚、正直、老实。忠诚的主旨是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忠诚。当然,这种忠诚不是盲目和狭隘的“愚忠”,而是认同于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正直,是指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坦率。老实,则特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信,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隋国大夫季梁说:“忠于民而信于神”,“祝史正辞,信也。”后来,由于私有经济和私有观念的发展,原有的纯朴的社会被逐渐破坏。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得不订立誓约。但誓约和诺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慑力量维持。春秋时期,经儒家的提倡,“信”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他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历代当权者大都将“信”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工具。《左传·文公4年》中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吕氏春秋·贵信》对社会生活中的信与不信之后果,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并对“信”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认为“信”要求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说:“以实之谓信”,其说与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里,诚与信往往是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信,诚也”,“诚”与“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总之,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
TOP
779#

孔子重"信",将"信"视为个人安身立命、交朋结友之德和统治者的治国安邦之道,是人应该遵守的基本伦理规范。但孔子对"信"价值的强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辩证的,反对不问事理、不辨是非、不明善恶的惟信是守。孔子主张守信应以"仁"、"义"、"礼"、"智"、"孝"为前提,认为"信"仅具有相对价值,肯定特殊情境下"不信"的正当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孔子对于"信"价值相对性的理性思考是其"信"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破除惟信是守的偏执,确立全面、辩证的"信"观念,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TOP
780#

没有诚信,你便会失去一切,就如在课本上学习的那则寓言,一个人,带着几个包袱渡河,包袱上分别写了包袱中装的东西:诚信,金钱,家产,朋友,名气……可是,小小的木船显然载不了这么重的东西,他必须丢掉一个,当然,他丢掉的并不是别的,而是诚信。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他丢掉了诚信以后,继而丢掉的就是朋友和名气,此时,空有金钱和家产的他要怎么度过他这漫漫的一生?他的一生将会多么的孤独。这只是一则寓言,却反映了当今社会最为严重的问题——诚信。我们可失于人,不可失信于人。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