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智: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91#

大智慧与小聪明

在我心中,智是人类的最高境界。何谓智,鄙薄之见,智应该是“智慧”与“善良”的结合体,是人类最优秀的品质,智慧一旦结合了善良则成为了大智慧,而我们常人所拥有的也不过是小聪明了,可是聪明与智慧有什么区别呢?

大智慧?曾听过,说:大智慧以善为本,仰观满天星斗,俯瞰人间烟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高山挺拔,草木景仰;大海辽阔,江河来归。可以笑看云翻雨覆,谛听狂野喧嚣。幽兰吐馥,金菊傲挺,翠竹抱虚,寒梅争妍,无一不是大智慧了,运用大智慧,我们就有权利有资格理直气壮地毫无愧色的走完自己人生的长街,大则可以造福苍生,泽福后世了。

小聪明?实则人人都有,容易多了,它常常出于己利,对人的气度,胸怀,阅历,博爱等这些品质没有严格要求,爱耍小聪明的一般成不了大气候。走捷径,耍聪明,往往是成功途上的绊脚石,而不同于“大智若愚”的境界,这种小聪明,切记要不得。

在我们追求人性的大善美的途中,认准大智,也许只有少数人能成就,但我们也至少在这条幽香的路上执着过......

TOP
92#

孔子的智的思想主要表现在4个精神方面,包括求实精神,实践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其中在求实精神中认为:真理是与客观实在相符合的认知成果;名与实相统一。 在实践精神中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方式;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他的学习目的包括:增长知识 ,养成品行,遵循正道,培养能力。

“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之意。儒家把“智”看成是实现仁的最高道德准则,仁德重要条件之一。而于我,我更是推崇用“智”的心态去看待我们的生活,浮躁的社会,用智的心态去看待,正如一智者所说“众人皆醉我独醒”。

TOP
93#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 佛教里是指人们普遍具有的辨认事物、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认识。
TOP
94#

在我看来,并非什么时候都得做一个聪明的人,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难得糊涂”,毕竟,太过于聪明的人喜欢急功近利,善于勾心斗角,这样的生活显得十分无聊,十分疲惫。孔子认为“智者不惑”,我想也是,一个人只要具有大智慧,就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就能过永远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最渴望的是什么。
TOP
95#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德”、“四德”及“五常”之一。
  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
  到了汉代,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确立,“智”位列其中。
TOP
96#

古时”“通用,涵知识、聪明、智慧等意,不止了解、理解、认识,更是一种态度、行为、境界。智慧从知识而来,但比一般知识层次级别更高,乃儒家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儒家将智视为三达德五常道之一。《大学》八条目,一开始就是格物致知,认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把格物致知视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了。

关于格物,古人有若干不同解释,我认为程朱派训“格”为“至”,最为切当。格物,意为穷至事物之理,知无不尽也。如何格物?《中庸》指示的路径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谓广泛学习,仔细探究,谨慎思考,明确辨别,最后切实地去实行。除笃行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都是格物的功夫、好学的表现。子曰“好学近乎智”,好学和知识虽然不等于智,却是通往、接近智的最佳最近之途径,因为好学能够去除德行方面的六大障碍及缺陷。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TOP
97#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
  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
TOP
98#

智慧就是发现、吸引并任用人才,圣人给出了方向的同时给出了具体的措施——“举直错诸枉”同时还给出了相关联的原因。。。《论语》中两次出现了“举直错诸枉”,这在惜字如金的经典中是罕见的,他一定是非常重要!这五个字几乎就是管理学和管理实践的总则和根本,谁把握好了谁就是真正的智者!
TOP
99#


儒家思想中的“智”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   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   到了汉代,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确立,“智”位列其中。

TOP
10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是与道为伍的,既有美妙的精神世界,又有充实愉快的现实生活,自然感到满足。相反,那些失却了心灵的人,内心是空荡、迷茫的,只能把心思寄托于外在的个人名利上。然而,没有心灵作依托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有着坚强意志的人,并不是为了自我名利而拼搏的人,而是心存大道、甘守真朴、无执无失、豪情满怀的人。这样的人,人生必然是欢快、幸福的。正如基督所说:有圣灵和你相伴,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所,是心灵之所即大道。人生的目的,无不是为了幸福、健康、长寿。人们追求幸福、健康、长寿,却忽视了心灵的自由,反而导致生命早夭。那些真正懂得厚生的人,始终关怀的是内在的心灵,是以有形养“无形”,而不是以有形养有形,因此却获得了相对长久的生命。更有那些一生为了人民的人,虽肉体死亡了,但是他们的英灵永存,这样的人才是真正长寿的人,因为他们的英灵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永存,他们的英灵永存。
本章是老子对有道者的高度赞扬。指出人生当自知、自胜、自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天地之志,并与世长存。
TOP
101#

在我看来,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那种有才无德的人,其实是最愚笨的人,他们自作聪明,最终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没有仁德没有智慧而只有才能,就会将他的才能用来辅助他的邪恶,狂妄之心,这只以扩大他的错误,增加他的罪恶。所谓“先做人在做事,先成人再成才”,我很赞成。
TOP
102#

智的审美

传统观念在谈到智时,经常强调智与仁的结合,而且更偏向于仁。当然我并不是说仁与智不应该结合或者人们不应该偏向于仁,但这种意识上的认为仁比智重要的观念往往会造成人们忽视智作为独立个体的魅力。智作为独立个体是有它自己的魅力的——思维中的独立和乐趣。智就是我们的思维能力,它表现在人对世界、人生和事物的看法上。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论语·公治长》),季文子应该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因为他重于思考。只有常常思考,反思我们的世界及自身,才能更清楚的看到我们自己,从多方面了解人的问题。在文学领域,有一种文学理论倡导文学的智性因素,作家王小波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他的作品中,事物总能体现它的多面性——挖掘出不同的角度,得到新鲜的观点,这就是一种睿智。因而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不在于它写的多么有趣,而在于它发展出新的视角,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我喜欢读这类的文学作品,正在于它提供了超越了一般思维的视角,看到事物、人生的另一些可能。

TOP
103#

对“智慧”很难下定义,新华词典对“智慧”的定义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在我看来,这个定义太肤浅,根本包涵不了“智慧”的内涵和外延。智慧是知识(包括经验)的结晶,但有知识不一定就能直接上升为智慧,丰富的知识要上升为智慧,必须要有灵觉的牵引,没有灵觉,就不可能有智慧。所以,若勉强给智慧一个定义的话,就是:知识+灵性=智慧。
TOP
104#

逝者如离弦之矢,余常感陈迹寓怀,然未及向时慧明,有欲抒众人之才,因寄于深思者,得感于偶然,喜焉。吾所言之词皆有据。如以古之少贤者比,安言逊之?各拥所长,以适当世时则为益,无疑其有作于后世焉。以余之短见:夫庸者之于贤者,同者何异哉,皆因事在人为,是故修身、立志,平天下,古今难全也。能全者是为“”。
TOP
105#

真正的智者,学会感恩。

感恩大自然的福佑,

感恩父母的养育,

感恩社会的安定,

感恩食之香甜,

感恩衣之温暖,

感恩花草鱼虫,

感恩苦难逆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