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智: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46#

    要做到智,首先要知。儒家思想中的“智”包含很多方面,单就学习态度一点来说,孔子倡导的是积极求知的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都说明了孔子十分重视学习。只有持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去求知,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加智慧。
TOP
47#

智与慧,是两个很相近的词,但又有他们的不同,智,是指接受新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而慧则是指对所了解的所有信息的一种掌控
智来源于对知识的总结,而慧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
现代人类的知识在爆炸式的增长,人也越来越聪明,能发明出更多的工具,拥有了更大威力的武器,渐渐窥破了生命的奥秘。但是人类所了解的这些力量,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驾驭,以致可能会给为偶们带来更大的灾难。是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人类的将来这种严肃的问题了
智让人们拥有了使用更强大力量的能力,而慧则负责告诉你该不该使用这种力量
智是对外在不断的探索,慧是对自身不断地挖掘。二者缺一不可
TOP
48#

      如今社会存在一种说法,就是有些人很有智慧,而有些人却是在耍小聪明  ,可是大智慧和小聪明的区别是什么呢?

      智慧若是与善良结伴,那便是大智慧;智慧若是孤独前行,那就只能是小聪明。人生需要的是大智慧,而最忌讳的则是小聪明。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才有大美丽,才有大人生,大人生才是至诚至善的人生。小聪明总有个性的弱点,个性的弱点总会造就人生的局限,小聪明造就的人生是支离破碎的人生。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把聪明放在形式上,而是把自己读的书本,学的知识转化为智慧,用智慧去成就名业,用价值去说明人生。

      智慧和聪明的展示,在于能干你想干的事情,能达到你所预期达到的目的,在于别人往往事倍功半而你常常事半功倍!

      人生的智慧,是在智慧的人生中来展示的。一时的乖巧,撑不起生命的大厦:一事的得失,也很难写出生命的总结。虽然过程很重要,但是结果将是考证我们成就的凭据。所以我们要把结果的质量提到最高。我们要活出精彩的,智慧的人生。

    

TOP
49#

说起“智”,毫无疑问它代表的是人人都想拥有与得到的智慧,才智。关于“智”,人们对它偏爱有加,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颗充满了智慧的大脑,但在我看来它绝对不是想歪点子,坑蒙拐骗一类的恶人之智,同时也绝非是才华绝顶的盖世之智,因为对于社会的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拥有的不过是一般的平庸之辈。但智慧之道却无处不在,它体现在你的说话,你的日常生活,你的考试升学,你的生活态度等等方面,人生何处不是一门值得深究的关于智慧的学问。所以,在平凡之处也能彰显人的才智,也需要我们学会这些小细节处的智慧,方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
TOP
50#

真正智慧,深知人性,了知人生,所以方能宁静淡泊以处事,忠厚仁义以待人,便会众望所归。有真智慧者,方能使人生真平等,真自由,真幸福,真圆满。真正的智慧,是一种消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真正的智慧是对人生的彻悟,用一颗平常的心对待人生。

TOP
51#

智追求智慧,成为智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理想。早在《书》、《诗》中即有哲王哲人哲夫哲妇既明且哲知人则哲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等言辞,而明智之义。可见,古人很早就已表露出摒弃愚昧、崇尚智慧的美好愿望。不过,这些尚之辞多为一鳞半爪,不成体系。真正开始对智慧与智者进行初步系统而精辟论述的要数孔子。

  孔子尊尚智慧与智者。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孔子认为,人有智愚之别,最聪明者为上知,最愚笨者为下愚。智者较愚者颖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以下只注篇名)孔子十分赏识聪明的学生,如闻一以知十”(《公冶长》)的颜回和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的子贡,而对愚冥不化、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述而》)的学生则表示出相当不满,甚至发出不愿再教的警诫。第二,孔子有时喜将知者仁音比对映照,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子罕》),我们知道,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范畴,能将智者与仁者相提并论,相互映衬,这充分显露出孔子钟爱智者的人格志趣。

在先秦儒家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字虽然出现较早,但在西周以前,并不多见。只是到了春秋末期之后,“才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而首先把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则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在孔子那里,“已经是一个明确的道德规范,成为衡量人们行为的一个重要道德标准,他把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TOP
52#

智”的涵义

儒家的智,是不能脱离道德来谈的。人的认识、理性如果不与德性、德行相联系,就不能成为人们现实的道德品质,甚至会走向道德的反面。明清之际大儒王夫之就谈到,智离开仁便显得苛刻,离开礼便显得浅薄,离开义便显得乖巧,离开信便显得诡诈。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也正是因为如此,儒家谈智,总是与其他四德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五常之一的智,实际上就是对仁、义、礼、信等道德原则的认同与理解。当然,作为道德认识,智也必须要落实、体现到道德行为上,与道德行为相一致,真正成为现实的道德品质。

TOP
53#

智即理智、理性、智慧,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儒家对智的伦理价值予以高度重视,把智作为五常之一。《礼记·中庸》把智与仁、勇并提,称为天下之达德

智在五常之中有着非常特别的地位。作为道德认识,智的基本功能就是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人总是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之中,处在现实的道德环境之中,各种社会现象扑朔迷离,是非善恶难以区分,这就需要运用理性、智慧进行分析、判断,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并在道德理性的指导下对行为作出正确的选择。一个人如果对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明确把握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很难想象会有正确的道德信念与道德品质以及自觉的道德行为。在儒家看来,某些类似于道德的行为也存在于动物之中,如虎狼有父子之仁,蜂蚁有父子之义。但这些只是动物的自然行为,只有人类才能在道德认识指导之下,实施自觉的道德行为。因而,儒家认为,智是一切道德品质、道德观念以及道德行为的前提,是认识其他四德的工具

TOP
54#

“智”在先秦儒家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智”字虽然出现较早,但在西周以前,并不多见。只是到了春秋末期之后,“智”才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而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则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在孔子那里,“智”已经是一个明确的道德规范,成为衡量人们行为的一个重要道德标准,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TOP
55#

何谓“智慧

    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创新智慧,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如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等都属于创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智慧已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

TOP
56#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

TOP
57#

吾心中之智者乃大智若愚。

智者不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宝剑,而是一把深沉的利剑。

智者不喜欢刀光剑影的生活,所以他从不与人正面交锋,但他会借刀会敌。

他IQ高EO也高,他总是在该出手是就出手,他懂天时地利与人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宛若传说中神一般的能人。

从来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长啥样,干什么。。。。。

TOP
58#

从人类文化的本义理解,智慧是一种人格境界。它不仅指处世的技巧和方法,也不仅仅指谋取名利的手段和本领,这些只是智慧的次要意义;智慧更多地涵盖着人之为人的良知和德性,它表现为对社会公道正义和人生道德的大彻大悟,体现为对复杂纷纭的是非善恶问题断惑证真的大聪明。

中国先哲把“智”看作是良心向内在道德本体的烛照,认为道德和仁爱精神是首要的、根本的智慧。孔子说“智者不惑”,强调的是智慧的“善恶是非”之知和“德性”之知。在孟子看来,“智”就是“是非之心”。

TOP
59#

企业领导者要有智,对领导者的素质的要求智放在第一,无论是将帅还是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有智,有独到的点子和见解,才能取胜,而这必须就要有创新的思维,而不能人云亦云,照别人的葫芦画自己的瓢。兵法中有很多在兵战克敌制胜的道理,诸如以奇胜,上兵伐谋,直人而致至于人,其实质都是来自将帅的智,军事作战以智取胜,企业竞争同样也是经营智慧的竞争,也是以智取胜。
TOP
60#

      对于智,当有多方面的理解。很多人认为智是就是会读书,读书成绩好,就是聪明,就是有智慧。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在我看来,广义的智是指大智慧。不光是读书的智慧,还有选择的智慧,为人处事的智慧等等。只有具备各种各样的智慧,才能真正称为“智者”。如果一个人是非不分,善恶不明,价值观扭曲,那么他越智慧,对这个社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因此,我们要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即要会选择。我还看到过有些报道,说某地有位高考状元,当年以全省前列的成绩考取中国最顶级的高等学府,但由于缺乏自理能力,以及离开父母对环境的不适应,最终遗憾退学的事例。这让我感慨,我们不仅需要知识上的智慧,还要有适应环境的智慧,自我照顾的智慧。总而言之,“智”,是一个多元的命题,我们应具备各种智慧,才能在如今的多元化社会中游刃有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