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七、智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经典学习]七、智的价值


1、明辨是非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译:明辨是非之心,是智慧的萌芽。


2、指导行为


凡人欲舍行为,皆以其智先规而后为之。([]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八《必仁且智》)


译:大凡人们要有行动,都要用他们的智来加以辨别,然后才去做。


智明然后能择。([]程颢 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粹言》卷一《论学篇》)


译:只有具备了聪明才智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3、自知知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三十三章)


译:能认识他人叫做智慧,能认识自己的才算聪明。


知己者,智之端也,可推以知人也。([]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二十六《荀卿》)


译:认识自己是智慧的开始,可以用此来推知他人。


知过之谓智,改过之谓勇。([]陈确《陈确集》卷二《别集》)


译:能认识自己过错的人是智者,能改正自己过错的人是勇者。


4、成就美德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有智慧的人不会困惑,勇敢的人不会恐惧。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译:智慧、仁爱和勇敢是天下通行不变的道德。(知:同“智”。)


(节选自:陈杰思编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5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不用说,人人渴望有超世之才,是世之神童。而真正的神童又有几人呢?其实,我们可以不是神童,却可以是个智者。

何为智?

“知人者智”——能识人性者即为智者;“识时务者为俊杰”——能识时务者即为智者。看来,做个智者也不是难事。不必在乎严密的逻辑,不必在乎渊博的学识,智着,我们似乎可以给它定义新的内容。

一个智残者,却有着常人所没有的细心和爱心,在母亲的眼里,他是个智者。一个小孩,却有着大人所没有的天真和直觉,在老师的眼里,他是智者。一个老人,却有着成人所没有的忍耐和坚持,在孩子的眼里,他是智者。不用说,智者从来都不会与脑袋的大小成正比,更不仅仅是IQ的代名词。道德、修养、仁爱,甚至超越了智慧存在于世界上。于是,我们看到,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竟敢挑战大猎狗,狼群为了获得食物竟然成群结队……这就是动物的爱心、勇气,这就是动物的智慧。

相信自己,发挥出你的智慧吧!

TOP
3#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并不是说你有多么的聪明,而是说你发挥了你在自己多少的聪明才智去服务社会,服务国家!
TOP
4#

这里的智慧指的不是耍小聪明,聪明用对了地方,用的合适了才叫智慧
TOP
5#

智慧是生命的结晶,智慧拥有无上的光芒,从古至今,智慧带领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被抛弃的时代,智慧指引我们不断前进。智慧才是发展的动力、源泉

TOP
6#

知人者智,自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多人自认为是聪明的,其实他们不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才是智者,这才是智者的游戏

[em07]
TOP
7#

,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在中国,“智”又是和“仁”联系在一起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是以水来象征大善,大智的,“上善若水”,水是流动的,滋生万物而不以为己功,水流湿而曲下,而正是这种养万物而不争,纳细流而无小,才能成就其大,其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是夫!所有人类所谓的最终真理,我们都能从水中看见看见其倒影。

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儒家把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佛教经论中有把智比作利剑、利箭、灯光的。如《维摩经·菩萨行品》有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大智度论》卷十有智慧箭劲利,破憍慢诸贼等语。诸经论中还把智慧比作大海,广大渊深难测,并将其分为很多类别。
  二智 即胜义智和世俗智。1、胜义智,又名如理智、根本智、无分别智、真智和实智。指圣者无漏智缘真如境,或以理智观察胜义谛之理证得真谛所生的智。2、世俗智,又名如量智、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和偏智。因在根本智后而生起的知识,或以比量观察世俗一切事物而生的知识。这是佛教观察一切事物质总方法。
  三智 即一切相智、道相智和一切智。是佛、菩萨、声闻、缘觉观察一切事物、证得真如、断除烦恼的三种能力。1、一切相智。为佛智。又称一切种智、一切智智。能了知一切法如其所有之体性,及尽其所有之形相,以及了知菩萨和声闻一切道相。2、道相智。为菩萨智。又名道种智、道种慧和道慧。菩萨为了度众生成佛应当了知世间一切善恶业道之行相及其种类差别。3、一切智。是声闻、缘觉智。声闻、缘觉为证涅盘应证知内外一切法体空无我。内即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处,外即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处,合为十二处。《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称:知是十二入故,名为一切智。
  四智 1、大圆镜智。显现法界之万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色像,遍照法界之理事。2、平等性智。了达一切法无我平等之理,对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成就诸法体性平等作用之智。3、妙观察智。为分别善妙诸法而观众生之机说法断疑之智。4、成所作智。为成就算在利利他妙业之智,为利益一切凡夫二乘种类而成种种变化之智。瑜伽行派和法相宗主张凡夫八识,经过转依而成为四智,名为转识成智。即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发经七识成平等性智,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转眼等前五识成成所作智
  五智 密教大日如来具有的五种智慧。即除上述四智外,加法界体性智。法界指整个宇宙万有的一切现象及其所依之体性。密教立五智配五方佛。法界体性智表为中央大日如来;大圆镜智表为东方阿 如来;平等性智表为南方宝生如来;妙观察智表为西方阿弥陀如来;成所作智表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
  十智 有大小乘之别。小乘立十智总摄一切智。《俱舍论》卷二十六称:智有十种摄一切智,一切俗智,二法智,三类智,四若智,五集智,六灭智,七道智,八他心智,九尽智,十无生智。大乘也有十智,即三世智、佛法智、法界无碍智、法界无边智、充满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间智、住持一切世界智、知一切众生智、知一切法智、知无边诸佛智。
  此外尚有二十智、四十八智、七十七智等。

TOP
8#

      所谓智即知高于天。古时智写成知,也就是说,知者为智。知有知行,知己,知人,进而知地知天,天为大道,自然之力,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是知之大成。

     “智”,古文写作“知”。“ 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

TOP
9#

智的价值

智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价值
TOP
10#

智的价值

智在儒家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从理性主体的角度来审视人的反思精神,儒家文化的“智”会给我们带来诸多方面的启发。首先,儒家所说的智是人类精神中所具有的明辨是非的一种高级智慧状态,“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同时,智也是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知人的一种精神状态,“知己者,智之端也,可推以知人也” 。(《王文公集卷二十六·荀卿》)其次,智作为人的高级的智慧状态,还是规范人自身行为的心理标准,人正是借着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性的规范,以使之达到合理的状态,正如董仲舒所言:“凡人欲所行,皆以其智先规而后为之”,(《春秋繁露卷八·必且仁智》)不仅如此,智还是人在作出价值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依据的心理基础,只有以智的权衡为前提的价值选择才是理性的、更符合人类合理规范的,以智之明所做出的选择才是理性的选择,“智明然后能择”。 (《二程集卷一·劝学篇》)第三,智在儒家文化中是圣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仁的理性基础,智和仁结合起来往往是这种人格的基本表现。“仁且智”是周文王等古代先圣的代名词。(参见《孟子·公孙丑上》)第四,智作为人的智慧的高级状态,是人心安于理行之于道的心理基础。人正是借助明理悟道才得以心安不惧,“智者不惑”。(《论语·宪问》)智所具有的含义除上述诸多方面以外,还有理性主体的意义,即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之五德中,智是其他四德的理性基础,仁义的实现、礼的践行、信的持守皆以理性之智为心智前提。

TOP
11#

智的价值

智在儒家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从理性主体的角度来审视人的反思精神,儒家文化的“智”会给我们带来诸多方面的启发。首先,儒家所说的智是人类精神中所具有的明辨是非的一种高级智慧状态,“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判断是非是智的开端,就是说人在生活中应该能分辨是非,如果只是一味地盲从,随大流是非不分,那和禽兽何异?在此处,智说的不是现在所谓的“聪明”和“智商”,而是一种智慧,因为人聪明了不一定就能够智慧的生活。有时还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同时,智也是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知人的一种精神状态,“知己者,智之端也,可推以知人也” 。(《王文公集卷二十六·荀卿》)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首先要自知,一个没有自我意识,对自己的优缺点没有清醒的认识是很危险的,一个自知的人能正确处理好自身的一些矛盾,从而能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能。一个人既要自知也要知他人,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知人是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的首要条件,知道其是怎样的人,你就会在心中有一个天平,哪些人是可以深交的,哪些人只需在表面上交往即可。其次,智作为人的高级的智慧状态,还是规范人自身行为的心理标准,人正是借着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性的规范,以使之达到合理的状态,正如董仲舒所言:“凡人欲所行,皆以其智先规而后为之”,(《春秋繁露卷八·必且仁智》)不仅如此,智还是人在作出价值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依据的心理基础,只有以智的权衡为前提的价值选择才是理性的、更符合人类合理规范的,以智之明所做出的选择才是理性的选择,“智明然后能择”。 (《二程集卷一·劝学篇》)这说的也就是一个人要有明确的理性判断能力,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尤其是在今天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有所舍,有所择,才不失为明智之举。第三,智在儒家文化中是圣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仁的理性基础,智和仁结合起来往往是这种人格的基本表现。“仁且智”是周文王等古代先圣的代名词。(参见《孟子·公孙丑上》)这更多的体现为作为一个国家的首脑在治理国家中,仁和智都是缺一不可的。不仁会失去民心,而不智同样会使国家混乱,因为在此“智”反映的是领导的艺术,也是考验执政者的智慧的。第四,智作为人的智慧的高级状态,是人心安于理行之于道的心理基础。人正是借助明理悟道才得以心安不惧,“智者不惑”。(《论语·宪问》)有智的人不会迷惑,说的就是有智的人自己有明确的目标,为所应为,而且即便是在复杂的情况中也能把事情看得清清楚楚,从而能不为自己所惑,不为他人所惑。智所具有的含义除上述诸多方面以外,还有理性主体的意义,即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之五德中,智是其他四德的理性基础,仁义的实现、礼的践行、信的持守皆以理性之智为心智前提。


TOP
12#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在儒家看来智是是非道德观念的产物,而没有认识到智更是人对待外物的方法和技巧,在现实中往往是“利令智昏”“人慌无智”。硬性把智当做道德价值后的产物是不恰当的,更是违反现实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三十三章)老子在这一问题上是明智的。只是一种策略,不带有价值判断。既有君子之智,又有秦桧等奸佞之智。才会有杨修之死的智者之悲剧。智可以用来做价值判断,仅仅是判断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TOP
13#

智让我有了明辨是非的心,来辨别我们的行为是否该做,用智慧才干做出正确的选择,更让我懂得能认识他人叫做智慧,能认识自己的才算聪明。只要我们拥有了智慧,我们就不会感觉到迷惑,我们就懂得我们该做什么,该往那个反向去,同时也让我们拥有了仁爱之心。让我们在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创新和进步,让我们的国家发展壮大,智的价值是如此的好。
TOP
14#

智识价值当经验只有变成公式或流程才有力量—黄力泓 当我们提到个人发展的时候,往往强调其工作经验;当我们提到企业发展的时候,往往强调流程。其实都很重要,没有绝对的哪一方不好。具体来说工作经验和流程之间缺少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公式或者固化的模式。 一、什么是经验什么是经验,经验就是经历的体验,有经历才有体验,没有经历自然也就没有体验。人生大都在经历的检验的积累中工作、生活、交往,知识只有通过经历才能融入到体验中,才能获得有品质的人生。很多的人有经历也有体验,遇事、遇人都知道怎么处理,但仅仅限于自…
TOP
15#

智,首先要自知,还要明辨是非。然后用“智”指引自己的人生方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