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七、智的价值 [复制链接]

211#

俗话说人要有“三知”:自知、知人、被知。老子说“自知之明”,你自己得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心里有底、有数,才能内忠外恕,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老子又说“知人者智”,知道别人,了解对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孙子兵法也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还有一句诗: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别人知道、了解,人家才能用你。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前提必须是你有资本让人家认可你。
TOP
212#

掌握知识并善于思考的人就可能成为“智者”。“智者”不仅知识丰富,而且聪明智慧,所以孔子说:“知者不惑。” 具有完善理想人格的君子,不仅应当是“仁者”,而且也应当是“智者”。“智”与“仁”也是相辅相成的。好学求知也能促进仁德的自觉和生长。崇尚知识与智慧,必然重视学习与教育。孔、孟都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可以说是提倡全民教育的先驱。“孔门四科”和“六艺”等教学内容,体现了对学生德、智、体、美、情的全面教育,可以说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典范。他们的教育理念本身即体现了一种道德的而非功利的精神,“以人治人”。朱熹所谓“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本来的意思也就是以符合人道的方式来教育人。这恰好可以纠正当今社会应试教育、工具教育的偏颇。古代儒家留下的许多有关教育和学习的格言和教诲,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无常师”、“教学相长”、“不耻下问”、“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知人论世”;“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等等,都是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即使在当代社会也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TOP
213#

智慧,是一个人的无价之宝,凭借自己的只会,可以创造财富,凭借自己的智慧,可以认清自己,凭借自己的智慧,可以明辨是非。智作为人的智慧的高级状态,是人心安于理行之于道的心理基础。人正是借助明理悟道才得以心安不惧,“智者不惑”,当拥有智慧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难不倒你,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培养的。

TOP
214#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
  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到了汉代,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确立,“智”位列其中。在儒家的文化中,智确实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智对一个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一定要有一定的智慧,不然那也是无用的。
TOP
215#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 在儒家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完整的智,那么这个人就是不完整的。但是光是有智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相应的仁义礼,那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人光有智慧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道德品德和修养,正如现在的老师常常说的,培养学生合格品都比危险品好。而光有智慧道德不过关的,就是危险品。
TOP
216#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卢璐

学号:11311011

时间:2012-5-16

电话号码:18288701400

卷四

智的价值

智,是智慧。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它和聪明不一样。聪明是表层的一种,而智慧是一种有思维、想法,脑袋够用的表现。有的事可以用聪明来形容,但是却不能用智慧。它包括重视教育的精神、重视文化的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反思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等。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非常重视智,他说:“知(智)者不惑,”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任何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包括很多令人厌恶的坏人,也是有价值的。所以智当然也有价值,并且它的价值还很大。一,智能使我们明辨是非,《孟子–公孙丑上》说明辨是非之心是智慧的萌芽。在我们小时候还不懂对与错,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却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想这就是明辨是非之心。长大了,有的人却成了恶人,不知道为什么,难道是他们不能明辨是非?其实,我想不是他们不懂明辨是非而是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使得他们不得不去做一些坏事。并且很多在青春期的少年也是打架、斗殴,在学校不上课,在家喝父母顶嘴,其实在他们小时候也不是这样的,当他们长大了,便会觉得说自己大了不需要父母管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使他们认为打架、斗殴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但是当他们长大后,就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也会后悔当初的所作所为。二,智能指导行为。我们在要做什么事之前是一定会在大脑里思考一番的,当我们学习了智之后,智就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春秋–繁露》卷八《必仁且智》中说:大凡人们要有行动,都要用他们的智来加以判别,然后才会去做。并且只有具备了聪明才智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很多成功人士,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经过细心的思考,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一定运用了他头脑中任何有作用的信息!这也是指导行为。三,智使我们自知知人。有的人成功是因为能看清对手,但更有甚者是因为能看清自己的不足,在别人的夸赞中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更加优秀,智慧就是能使我们更加认清自己的工具。在工作中,不能认清自己,就不会有进步,一直沾沾自喜,别人也会讨厌。四,智能成就美德。《论语–宪句》中说:仁爱的人不会忧愁,有智慧的人不会困惑,勇敢的人不会恐惧。所以当你有了智慧之后就能使自己的大脑得到升华。知道美与恶,能明辨是非,久而久之这些正义的行为就会成为美德。《中庸》中说:智慧,仁爱和勇敢是天下通行不变的美德。

所以,学习智,能使我们变得优秀,成为有上进心,能明辨是非,坚持正义的人。是社会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让这些美德带动着社会进步吧。

TOP
217#

人各有志,我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不喜形于色,城府深,智慧,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这些都是需要在社会中不断历练,慢慢体会的。所谓:“君子不器”,做人也就是需要不断变化,在不同的时机,场合,事情做出不同的调整。    

  我刚大学,不敢妄谈智慧,智慧是那些有着丰富社会经历的人才可以去谈。

  心里稳健了,可能就会表现在外在,但是不要装,有些人装也装不像。你的德行和才华修炼到内敛之后,那时候你就会变得不喜形于色,城府深,智慧,因为天下的变动皆在你心中!

中国历史小说里面,水浒传里的林冲就是内敛为德的典型代表,去注意研究林冲的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坎坎坷坷。还给你两个例子:猫扑捉停歇在树上的小鸟时,慢慢靠近,等待时机,最后用了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把在树上的小鸟捉到,这叫谋定而后动;最厉害的斗鸡,是那种“呆若木鸡”,因为它的本领都内化了。人群中也是一样,你注意观察那些大老板的眼神,他可能不是炯炯有神的眼睛,而是没有光彩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心里的想法很容易被眼睛透露给别人,所谓“天机不可泄露”,修炼到这种境界的人,是何等智慧的人物!

TOP
218#

学院名称: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    别:文史系

专    业:文秘

年    级:2011级

姓    名:杨乾

学    号:11111016

时    间:2012年5月25日

电    话:13529423533

——智的价值

古人云,“知人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见形也,若光生与影也。其察言不失也,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

有一句古谚语说得好,“你的知识并不重要,你是怎样的人才重要”。这就需要识人者努力剖析自我,认识自我,自我省察、修炼自我,再现自我的良好形象。

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识人者,自知是非常重要的。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知彼,不知已,虽称得上是智者,但还算不上是明白人。识人者不但尽可能了解他人,理充分了解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只有知己方能知人。

人总有长处和短处,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不足。识人者,不仅要识人之长,而且在识人之短时要见短中之长;识人者不仅要自知己之短,而且要识己之长中之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人之长,补已之短,成为识人的真知者。

识人中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古己有之。翻开中国历史的长卷,其中楚汉相争,人所共知。无论论个人的武功,还是军队实力,刘邦都远不及项羽;刘、项之间历经百余战,起初刘邦屡战屡败。后来终于转弱为强,反败为胜,夺取天下。究其原因固然种种,但其中有一条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刘邦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项羽虽有过人的武功,但不过是匹夫之勇。刘邦与群臣议论战胜项羽的原因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边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

易牙、开方、竖刁三人都是桓公的宠臣。易牙长于调味,善阿庚奉承,他杀了其了作汤献给桓公,而爱子是人之常情,易牙为讨好桓公竟忍心杀子作汤,他对子残忍如此,哪能爱桓公。故管仲说:“自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宫以适">宫以适ersonName>君,非人情,难亲”。管仲说出三人都“非人情”不可用的理由,桓公同意,管仲便将这三人驱逐,可是,没有一人在身边奉承,桓公心情很不愉快。管仲死后,桓公认为管仲做得太过分了,于是,召回三人复用,让他们掌握大权。明年,桓公有病,三人趁机相与作乱,他们堵塞宫门,建筑高墙,禁止出入。有一妇人攀过墙到桓公住处,桓公饥要吃的,妇人说没有;桓公渴要水饮,妇人说没有,桓公问其故?妇人说:“易牙、竖等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故无所得。”桓公这时悔不听管促的话已经迟了,他痛哭流涕,叹气说:“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见仲父乎哉!”桓公就这样无食无水饿死于寿宫,他因羞见仲父管仲,临死前以衣袖蒙其面目。因当时易牙、竖等扶立公子无诡作乱,屠杀诸大夫,太子昭已逃奔梁国,桓公死尸无人管,时间长达六十七日,他的尸体腐烂生虫,尸虫爬出屋外。

齐桓公是春秋时英明有为的君主,但易牙、开方、竖等以“杀子”、“倍亲”、“自宫”奉事他,极尽其献媚之能事,服待得桓公舒舒服服,使桓公感到一日没有他们在身边便闷闷不乐,虽曾同意管仲言将之驱逐,后终于召回,致自取其祸,身死尸虫无人管,这是桓公的悲剧!但也可见媚术之能迷人,英明如桓公还受其蒙蔽。因此,对于媚者,人们要提高警惕,以免受其害!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记载:曹操将出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其麾下诸将担心刘表会趁曹操远征使刘备偷袭许都,郭嘉却料刘表不会有所作为,他说:“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后果如其言。

曹操远征时,齐备说表使袭许都,表不听。及曹操远征得胜回来,表后悔并对备说:“不用君言,故失此大会矣。”备说:“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当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者也。”(《汉晋春秋》)其实,以后有机会,刘表也照样让它溜过去,表无所作为,正如嘉所说:一是“表,坐谈之客耳。”他是以守境为满足,没有远图之志。刘表据有荆州之地,是用武之国,乘人之弊以展鸿图的机会有的是,而表始终计不及此。当曹操、袁绍相争,他不助绍也不佐曹,而是保守中立,以观天下变。但即使天下变,刘表也不变不动,只是“观变”而已。曹操破袁绍,统一北方,知曹操将南下,荆州将危,这时他才后悔不听刘备偷袭许都之计。也只是后悔而已,他也无所图谋,结果是坐以待毙。二是刘表对备有所忌,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表面上虽厚待备,始终不予重用。他留备只是为助其保境而已。因郭嘉从上两主面看透刘表其人,因而认为刘表不会使备袭许都,故说:“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识人须识己,然而识人与识己相比较而言,察己难,观人易。刘邦的豁达大度,拿破化的果敢刚毅,对他们事业的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楚霸王虽力拔山兮气盖世,但由于骄矜轻狂,刚愎自用,却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下场。司马懿足智多谋,才智过人,但因多疑的性格,却中了诸葛亮布设的“空城计”。斯大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晚年犯了肃反扩大化错误,与他性格的粗暴自负不无关系。可见,完善的性格是充分发挥领导艺术的基础。

俗话说得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识人就需要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中国历史上善于识人,善于用人的聪明者屡见不鲜。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记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真定南)人。本在公孙瓒麾下,后随刘备。曹操南下限荆州,刘备兵败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有人说赵云已向北逃了,刘备说:“子经不弃我也。”不久,赵云怀抱刘备的儿子阿斗,并保护刘备妻子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甘">甘ersonName>夫人一起归来。

在兵败势穷之际,背主而逃的是常有之事,而刘备却坚信赵云不背已,是因刘备深知赵云是个忠义之士。赵云长于东汉末年乱世,群雄崛起而其人并不随波逐流,有志于辅助明主干一番事业,故择主极其慎重。他是翼州人,翼州为袁绍所据,翼州人大多归附之,赵云却往抽公孙瓒,瓒说:“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返乎?”云答道:“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议论,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氏私明将军也。”就留在瓒麾下,与之征讨。时刘备亦依托于瓒,与云常相谈,二人意气相投,互相结托。云因兄丧,辞瓒归里,刘备知他不回,握手道别,云说:“终不违德也。”刘备投袁绍时,赵云到邺与备相会。二人同床睡卧,地忽不谈,彼此了解更深。刘备处于颠沛流离之际,而云来投之,果如他所说“终不违德”,这是出于肺腑之言,也足见赵云义气昭然。刘备兵败当阳长阪,赵云保护备妻子。因赵云铁心追随刘备于患难之时,也就不疑其于已处于患难时离已而走。

《 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者(山东沂南南)人。东汉末年,避乱于江东。适孙策死,其弟孙权统事,瑾被人推荐,权以宾礼待之,任为长史,转任司马。瑾为人忠厚、谨慎,又竭智尽力事权,故甚得权信任。从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有人密向孙权谗陷诸葛瑾,并流闻于外,陆逊向权上表保他无此事。孙权回书说:“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合,玄德昔孔明至呈,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住也!”其言足贯神明,即得其报,论天下君臣大节一定之分。孤与子瑜,即得其报,论天下君臣大节一定之分。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也。知卿意至,辄封来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孙权善于举贤任能,为其兄孙策所赞誉。他用人的特点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能如此,是因他善知人。诸葛瑾事他多年,权深知其人,一切言行都以道义为准则,是可以信赖的。孙权曾要他留其弟诸葛亮辅吴,他以君臣之分已定,“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住也。”孙权认为诸葛瑾如此讲道义之人,故不信人对他的谗毁,认为是诽谤的“妄言”,为安瑾心,立即封示之,孙权宣称:“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也。”臣忠,君信,君臣如此,不是谗言所能离间的。

《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年青时便有大志,但不修小节;善说辞,读书虽多,但读其大概。其兄班固到京任校书郎,超与母同志,班固俸禄少,难以养活全家,超便代人抄书以补助家计。久之,感到没有意思,投笔叹气说:“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便从窦固出击匈奴,任假司马。旋奉令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到达鄯善(今新疆若羌),袭杀匈奴使者,归服汉朝。因于阗等国请求,班固得东汉帝刘旦批准留在西域。为团结乌孙以攻龟兹,班固向章帝上书要求派使抚慰乌孙。刘旦升任班超为将兵长史(权力相当于大将军),派卫侯侯李邑护送乌孙王国使节回国。李邑到于阗,适遇龟兹攻疏勒,惊而不敢前往,便上书说西域不可能归附中国,并谗陷班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班超知道了叹气说:“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遂跟妻人离婚。刘旦深知班超忠心,下诏责备李邑:“纵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士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便令李邑去见超,在其手下工作。又下诏给超说:“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超却令李邑护送乌孙王国送来的人质--王子到京。有人对超说:“邑前亲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它吏送侍了乎?”超说:“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毁超,故今遣之。内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李邑谗毁班超,而班超不计较,可见其胸怀广阔,光明磊落,这是因他自认所作所为无愧于心,何在乎别人议论!而刘旦深知班超忠心,是因班超是久经考验的忠臣。由于班超机智勇取,坚毅不拔,在西域活动达三十一年,使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奴役,归附东汉王朝。而当他初击西域时,只带三十六名吏士,而能迫使鄯善、于阗归附,虽因他有智计,也因他为国而置生死于度外,才能干出人们意料不到的奇事、奇功,如非其人忠心耿耿,焉能如此,这已为朝野上下所公认,李邑的谗毁,哪能奏效,当然不为刘旦所相信。

TOP
219#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级文秘

姓名:张校番

学号:11311007

时间:2012年5月29日

电话号码:15925165163

智的价值

所谓智即知高于天。古时智写成知,也就是说,知者为智。知有知行,知己,知人,进而知地知天,天为大道,自然之力,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是知之大成。所以,将知置于天(日)上,是与小知(慧)相区别。以示真正的大智者,应懂得天理运行之道,要有观天下而自处的平淡,要有行宇宙而不枉的风范。所以,知高于天,是一个境界,智的境界。

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要实现“达德”,而要实现“达德”必须经过“知”的五个步骤,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汉儒则把“智”列入“五常”之中。

明辨是非

宋国有个小人得到一块璞玉,献给本国的大夫子罕。子罕不受。于是这个小人说:“这是宝玉呀,最适宜给君子做用具,留给我们地位低下的人是不合适的。”子罕回答:“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 玉为宝。我们何不各守其宝?” 小人以“璞玉”为宝,子罕以“不贪”为宝。许多人听了这个故事以后,都鄙小人而赞子罕。其实仔细想想,这个小人之语也不无道理。“不贪”是宝,“宝玉”也是宝。“不贪”是“精神之宝”,而“宝玉”则是“物质之宝”。按照常理来说,人们既需要“精神之宝”,也需要“物质之宝”。而且在很多人眼里,“物质之宝”比“精神之宝”更为重要。 子罕的可贵,不在于他鄙视宝玉,而在于他能够分清什么是别

指导行为

凡人欲舍行为,皆以其智先规而后之。这告诉了我们,大凡人们要有行动,都要用他们的智来加以辨别,然后才能去做。做到智明然后能择。

自知知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做高明,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能克制自己的人才算刚强。

首先来说知人者智:汉高祖刘邦可谓知人者智的典范了!刘邦曾对大臣说:"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众大臣都被说服了.善用人才,刘邦才能得天下。诸葛亮虽然是智者,不过也看错过马谡,算来看人他是没有刘备在行了。

其次说自知者明:韩信,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其实自知知人也正所谓是知过之谓智,改过之谓勇。

成就美德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在文言中是常用的基本词,可以理解为品德高尚,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的人。“道”,追求的境界,这里指“仁”、知”、“勇”。意思是指君子追求的仁义、聪明、勇敢三个方面的境界,我都还没有能够达到啊!(这当然是孔子自谦的话。)懂得仁爱的人不会忧愁;聪明的人没有困惑;勇敢的人从不畏惧。

君子应该从哪三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呢?孔子认为,首先是要懂得“仁”,实现“仁”。

其次是“知”。“知”是会意字。“智”为“知”的后起字,“知”通“智”,本义指聪明,有才能,又发展为智商、智力,智慧等。孔子认为人应该追求智慧,“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阳货》)应该承认人智力、智商的差异性,而只有具有足够的智慧的人才能做到没有困惑,处理好各种简单复杂的问题。

第三、“勇者不惧”。孔子所言之“勇”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之上的。成语“见义勇为”出至《论语》,为孔子所创。“勇”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人只有在出现危险的关键时刻,在面临一些需要当机立断,迅速作出决断的时候,才能表现性格中的勇敢指数。勇敢的心理品质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是否具有勇敢的心理品质最主要还是在于后天社会环境中培养训练,勇敢的心理品质是可以塑造的。

TOP
220#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年级:2011级文秘

姓名:李萍

学号:11311008

时间:2012530

电话号码:15974808763

智的价值

在浩若烟海的佛学词汇中,有两个词汇最为殊胜,最令人向往,一个是般若,另一个是菩提。这两个佛学词汇都与智慧有关。

智慧很难下定义,新华词典对智慧的定义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在我看来,这个定义太肤浅,根本包涵不了智慧的内涵和外延。

智慧是知识(包括经验)的结晶,但有知识不一定就能直接上升为智慧,丰富的知识要上升为智慧,必须要有灵觉的牵引,没有灵觉,就不可能有智慧。所以,若勉强给智慧一个定义的话,就是:知识+灵性=智慧。

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智慧,或者叫浑沌智慧

给人以适当的自由意志,然后在大自然的海洋和天空里让人凭自由意志通过智慧创造获取更加舒适的生活和心境以满足人的各种欲望和贪婪从而维护宇宙剧本的有趣有效演绎,叫智慧阵。

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法却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智慧是金光灿灿的好东西,人不能没有智慧,但智慧却同时是消磨人生时光的吞噬器,玩不好,会贻误人生贻害无穷,炸毁长崎广岛的原子弹等等武器是人智慧的结晶,爱因斯坦有智慧吧?一辈子干了些什么?那些智慧对他本人的人生和生命到底带来了什么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天民。

一辈子追求知识追求智慧的人生是最不符合自然原理的人生,是人生的误区和悲剧,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智慧,是浑沌智慧,而浑沌智慧是作为人永远也难以理解难以明白难以企及的智慧,所以,作为人,既要游戏智慧又要逃离智慧,千万不要迷于智慧醉心于智慧最后被智慧所吞噬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智慧绞杀智慧者。

生存是要有智慧的。很多人生活了一生一世,也不明其究里。

生存的智慧不在于狡猾,而在于大智若愚。有些是非不必争,有些利益无所谓,有些大局必须抓,有些原则一定守。

月有阴晴圆缺,事有悲欢离合,万事万物有成长衰败的过程。所以说必须明达事理,把握事物的尺度。俗话说的见好就收正是此意。对于我们而言,太多的机遇和选择,就看你如何把握。

生存的智慧在于洞察命运的轨迹。有些事情,无论你何等显贵,多么努力,也无法解决。这种情况下,你只能面对,过度挣扎的结果往往会让环境更糟。此时,不宜多动,只宜少动或不动。

生存的智慧在于选择真正的机会。机会来临时,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大鸣大放。最不起眼的往往正是最好的机遇。许多成功人士选择的大多是当时被人们看不好的行业与职业,老沃尔顿总结沃尔玛经验时说,逆流而上是成功的关键。

一个人存活于世不容易,应时时总结,时时学习生存的智慧。

TOP
22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格太卓玛

学号:11311005

时间:2012-5-30

电话号码:18313723638

智慧的价值

  如果没有价值反映智慧,就会对人的心理构成打击,就会给人造成懒惰的理由而不思进取。因此,任何一个时代,人们总在用价值说明智慧对于人的重要。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之样的劝告语言,就是想告诉那些想逃学的孩子,读书才有智慧,才有黄金,才有粮食,才有美女。当然,我们要想知道古人对智慧的价值肯定用一种什么具体的方式去进行价值换算,我们很难把这样的事情具体化,只能在我们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才能把智慧的价值说

  首先我们可以看古人留下的东西,如果是单独的字呀画什么的,在拍卖会上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在落槌时的价格。如果将他一生的作品价值累加起来,就大体相当于他的智慧所体现的价值。

  国外最好的油画有几千万美元一幅的,一辈子如果能做上一百幅这样的作品,大体上他智慧的价值就是几十亿元吧。如果他的作品成了国宝,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好标价或是不好找到卖家或者是太值钱了,舍不得卖,便用国宝名义冠之,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只是有很高的价值而已。如果说因此没有了价值,别人是断不能接受的。用古人好不容易留下的东西来说明古人的智慧的价值,是不太合适的,因为有太多的人的智慧没法用他个人的名义流传下来,如上面说到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话,谁也不会知道是谁所说的了,而书画一类易烂的物什,因为少了,就炒得价格高了起来,要是保留了很多下来,就成了工厂贱卖的产品,怎么也难算得出价值的。因此,智慧的价值用现代生活着的人来反映比较好,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也容易反映出智慧的价值水平。

  千字百元稿酬,就是作家的智慧价值的衡量,如果某作家一辈子写了一千万字的作品,也就是他的智慧用文字表现出来,价值就值个百来万吧。当然是指的人民币,换算成现在的美元大体是十二万美元吧。一千万字要写多久呢?除去那些无聊的、做不得用的文字,一千万至少也得十年二十年或一辈子吧。

  在进入了网络时代以后,网络新贵如雨后春笋般在一夜之间冒了出来。如果是CEO这样的角色,年薪大体不会少于一百万,如果他是发起人,成了大股东,在美国上了市,进了纳斯达克,进入了风险投资商的眼球里去了,他就成多少亿的富翁也是可能的。中国上福布斯的富人,就以这辈人最为风光。

  当然,还有歌星,还有大美人,都是可以用价值来反映其智慧的。尽管美人是一个肉胚子,但不是每个美的肉胚子都可以卖弄得出去的,同样需要智慧才能把自己成功地推销到别人的眼球里去。因此,我们可以将美人或者那些大美人也充入到出卖智慧这个行当里来说事,来说明她的智慧的价值量有多大。

  在这个有市场反映价格和价值的时代里,智慧就成了可以清楚地标明价值的玩艺儿,谁也不能离开市场在那里说自己有多聪明,有多少智慧,只需要把自己的智慧用价值反映出来就够了,用不着和别人去脸红脖子粗地在那里对着麦克风说自己有多大的能耐。

  其实当着官的人的智慧也是适用于同一个道理的。如果仅看着他的职位,看着他吆喝时有多卖力,这是不够的,而要看他的内心满足的程度有多大,能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可以标明价值的人。如果他觉得自己可以和亿万富翁平起平坐了,那么,他的智慧至少不会少于一个亿,如果他看不起亿万富翁,那么,他可能就是超值了。当然,如果像那些贪官那样去捞自己的世界,他被定罪时的标的,就是他所追求的自己的智慧的价值了。

  说了一大通关于智慧的价值,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大凡做着传统产业的人,如作家这样的人,智慧不会有很多,因为他可能承袭了太多前人的东西。越是现代的职业,就越能反映出其智慧的价值超乎寻常地大。用判断产业的标准看,作家当然属于夕阳产业,而网络这样的产业,就是天然的朝阳产业了。

TOP
222#

[经典学习]  卷四  智坛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三十三章)

    一个人或许足够聪明能够认识他人,但他却难以认识他自己,一个人的自我认识总是很容易膨胀,对自己的评价或高或低,甚少中肯。如果我们说一个人有自知之明,这绝不是讽刺,而是实实在在的赞美,世界上有几个人又是真正有自知之明的呢?我们总是错误的估量自己,以至于在人生的路途上磕磕绊绊,错过了很多好机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就算清楚的知道评价的不正确,却仍然无法去真正的评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广泛听取他人意见的原因。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夸大更不要觉得卑微,我现在虽然不能自知,但是,仍然可以在恰当的范围内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em01][em01]
TOP
223#

“‘智“指聪明,见识。比如: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谋,才智,机智,理智,明智,足智多谋,利令智昏。[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

  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

而在佛教中“智“通常指人们普遍具有的辨认事物、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认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民族,这不仅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上,而且贯穿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们应该从、“智”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TOP
224#

“智”包括重视教育的精神,重视文化的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反思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等。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非常重视“智”。他说“智者不惑”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大学》中讲“格物致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科学精神”,改革开放时代倡导“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要回到“智”的正道上来。要坚持“仁智统一”否则“智”便会流于狡诈。倡导“智”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重视文化、厂商科学、尊师重道,求真务实的民族品格。

TOP
225#

    “智”,.犹言视听;听到的和看到的。《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孔颖达 疏:“聪明,谓闻见也。天之所闻见用民之所闻见也。”《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汉书·王嘉传》:“今 云 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 颜师古 注:“务聪明者,广视听也。” 宋 秦观 《主术》:“夫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而当天下功罪利害之机。” 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卷四:“奇情至此叹观止,或令聋聩开聪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