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七、智的价值 [复制链接]

151#

十二:智的价值

智,包括重视教育的精神,重视文化的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反思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等

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实行“仁”,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以“仁人”,而“小人”无智,儒家把智者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要实现道德必须经过智的五个步骤: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汉儒则把智列入五常之中,如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智与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智的价值:明辨是非,指导行为,自知知人,成就美德,而且仁智是统一的。仁德是用来爱人类的,智慧是用来除去对人类有危害的东西。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非常重视智的培养,且有云:“知(智)者不惑,”提倡“学而不厌,悔仁不倦。《大学》中也有讲“格物致知”。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都要坚持“仁智”统一,否则“智”会流于狡诈。

倡导“智”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重视文化、崇尚科学、尊师重道、求真务实的民族品格。

TOP
152#

真主派遣先知教化人类而说道:“真主连续不断地给人类派遣先知,其目的就是唤醒人的天性,使人记起真主赋予的恩惠,让人利用理智去思考(万物),以免人类寻找托辞。”伊玛目萨迪格把理智称作真主对人的证据,也就是说由于真主赋予人类理智,因此真主有理由惩罚悖逆者,赏赐顺主者。伊玛目萨迪格曾对他的一位门徒希沙姆·本·哈克姆说:“希沙姆啊!你当知道,真主对人类有两大证据,一大证据是外在的,另一大证据是内在的,外在的证据是使者、先知和伊玛目,而内在的证据则是理智。

  我想,在我们今天这样的社会我们就应该“大智若愚”一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的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从来没有太多的抱怨,能够真心实在的踏实做事,对于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但是,要做到这样确实很难。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着点儿,活到老学到老,做个真正地大智若愚的人。糊涂也是种智慧,正所谓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啊。虽然我们要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了解这个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的时候我们没必要那么清晰的看透它,神秘也是种美不是吗?我们没必要什么时候都难么清醒,难得糊涂啊。

TOP
153#

    智慧是诸德之母,一切美德若无智慧为其眼目,必多趋于邪路,所以说:“诸德如盲,智慧为导。”

    一生当中,要作许多选择。人生的幸与不幸,常由选择什么、如何选择而决定。正确的选择带给人幸福,错误的选择却带来不幸。而正确的选择不可缺少智慧。

    智慧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是创造一切的基础。智慧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TOP
154#

对于智慧,有的人会认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有智慧。然而这是错误的观点。有句话是这样的:宁做有智慧没文化的人,也不做有文化没智慧的人。由此可见,智慧的价值高于文化的价值。

人在一生当中,要作许多选择。人生的幸与不幸,常由选择什么、如何选择而决定。正确的选择带给人幸福,错误的选择却带来不幸。而正确的选择不可缺少智慧。

智慧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是创造一切的基础。智慧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TOP
155#

    天有不测风云,一旦遇到危机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只有智慧和理智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危机,在危急时刻,瞬间迸发出的强大智慧是我们化险为夷的安全保障。在危急时刻千万不要慌乱,冷静思索,才有可能脱险。如果只是一味害怕,只会丢掉性命。在遇到危险情况是,最大的智慧是什么?是沉着冷静。只有沉着冷静才有时间相处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够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自己,才能不会轻易丢掉性命。古时候的司马光砸缸不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吗?正好,中华传统智慧便是——天人合一,拥有和谐共荣的思想,我们才能在危急中化险为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TOP
156#

“智”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人如果没了自己的智,那么他也就对生活失去了思考和认识,那么他活在社会撒谎能够也就形同行尸走肉,没有了活下去的意思,无论是大智慧还个人的小智慧,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雨哦了思考我们才能更好的认清自己的足与不足,那么才会有提高和改进。有了一种求实 的精神。大智慧追求的是更高境界的人内心 的平和和怡然自得,就好比道家追求的是天与人的和谐统一,置身于天地之间,超立于天地之外,所以当庄子丧妻的时候有的是鼓器皿而欢,而不是常人悲痛欲绝,而对于现在的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种小智慧需要的处理好生活的关系让自己能够生活得舒适,让自己有一种反思一种提高,一种认识,懂得利益的得失。
TOP
157#

儒家思想中的“智”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
  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
  到了汉代,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确立,“智”位列其中。[
TOP
158#

佛教术语中的“智”

  音译:若那、阇那。
  意思:指人们普遍具有的辨认事物、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认识。
  类型:二智、三智、四智、五智、十智、二十智、四十八智、七十七智等。
TOP
159#

《管子·形势解》:“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则身逸而福多。”

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 表达意念 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当考虑到动物智力时, “智力”的定义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只能机械、被动地影响能力的发展。如果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世界上许多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无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多么不同,但他们都具有共同点,即醉心于自己的事业,长期坚持不懈,刻苦努力,顽强与困难作斗争。如果没有这些,他们也只能是平庸的人,既不可能取得成就,能力的提高也无从谈起。

TOP
160#

我觉得智的价值多得难以言说,然而现代人往往忽视智慧,不懂得智慧地生活。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美国人同一个希腊人钓鱼,希腊人钓到一条就要走,美国人好奇地问:“你为什么不多钓几条呢?”,希腊人反问:“我为什么要多钓几条呢?”,美国人说:“可以自己拿来吃,还可以把多的拿来卖,能赚很多钱。”希腊人说:“我自己吃,一条就够了。为什么要赚很多钱呢?”美国人答:“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希腊人问:“怎样的生活算舒适?”美国人说:“比如悠闲地钓钓鱼。”希腊人说:“我不就在这么做吗?”

我们不仅应该了解智的价值,更要在行动中感受它的价值。

TOP
161#

“智 ”指聪明,见识。比如: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谋,才智,机智,理智,明智,  孔子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人者智”——能识人性者即为智者;“识时务者为俊杰”——能识时务者即为智者。

TOP
162#

在儒家看来智是是非道德观念的产物,而没有认识到智更是人对待外物的方法和技巧,在现实中往往是“利令智昏”“人慌无智”。硬性把智当做道德价值后的产物是不恰当的,更是违反现实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三十三章)老子在这一问题上是明智的。只是一种策略,不带有价值判断。既有君子之智,又有秦桧等*佞之智。才会有杨修之死的智者之悲剧。智可以用来做价值判断,仅仅是判断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TOP
163#

,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在中国,“智”又是和“仁”联系在一起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是以水来象征大善,大智的,“上善若水”,水是流动的,滋生万物而不以为己功,水流湿而曲下,而正是这种养万物而不争,纳细流而无小,才能成就其大,其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是夫!所有人类所谓的最终真理,我们都能从水中看见看见其倒影。

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儒家把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佛教经论中有把智比作利剑、利箭、灯光的。如《维摩经·菩萨行品》有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大智度论》卷十有智慧箭劲利,破憍慢诸贼等语。诸经论中还把智慧比作大海,广大渊深难测,并将其分为很多类别。
  二智 即胜义智和世俗智。1、胜义智,又名如理智、根本智、无分别智、真智和实智。指圣者无漏智缘真如境,或以理智观察胜义谛之理证得真谛所生的智。2、世俗智,又名如量智、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和偏智。因在根本智后而生起的知识,或以比量观察世俗一切事物而生的知识。这是佛教观察一切事物质总方法。
  三智 即一切相智、道相智和一切智。是佛、菩萨、声闻、缘觉观察一切事物、证得真如、断除烦恼的三种能力。1、一切相智。为佛智。又称一切种智、一切智智。能了知一切法如其所有之体性,及尽其所有之形相,以及了知菩萨和声闻一切道相。2、道相智。为菩萨智。又名道种智、道种慧和道慧。菩萨为了度众生成佛应当了知世间一切善恶业道之行相及其种类差别。3、一切智。是声闻、缘觉智。声闻、缘觉为证涅盘应证知内外一切法体空无我。内即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处,外即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处,合为十二处。《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称:知是十二入故,名为一切智。
  四智 1、大圆镜智。显现法界之万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色像,遍照法界之理事。2、平等性智。了达一切法无我平等之理,对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成就诸法体性平等作用之智。3、妙观察智。为分别善妙诸法而观众生之机说法断疑之智。4、成所作智。为成就算在利利他妙业之智,为利益一切凡夫二乘种类而成种种变化之智。瑜伽行派和法相宗主张凡夫八识,经过转依而成为四智,名为转识成智。即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发经七识成平等性智,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转眼等前五识成成所作智
  五智 密教大日如来具有的五种智慧。即除上述四智外,加法界体性智。法界指整个宇宙万有的一切现象及其所依之体性。密教立五智配五方佛。法界体性智表为中央大日如来;大圆镜智表为东方阿 如来;平等性智表为南方宝生如来;妙观察智表为西方阿弥陀如来;成所作智表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
  十智 有大小乘之别。小乘立十智总摄一切智。《俱舍论》卷二十六称:智有十种摄一切智,一切俗智,二法智,三类智,四若智,五集智,六灭智,七道智,八他心智,九尽智,十无生智。大乘也有十智,即三世智、佛法智、法界无碍智、法界无边智、充满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间智、住持一切世界智、知一切众生智、知一切法智、知无边诸佛智。
  此外尚有二十智、四十八智、七十七智等。

TOP
164#

能认识他人叫做智慧,能认识自己才叫聪明。生活是需要智慧的,没有智慧的生活是平淡而五味的。这就像我们说的为什么有些人的劳动叫做苦做,有些人的劳动却叫做创新,就是因为工作里添加了智慧。

   一个人在生活中拥有了智慧,这个人人生定是美满的,是充实的;一个团队在工作中添加了智慧,这个团队就会充满了朝气、凝聚力、愉快;一个民族充满了智慧,这个民族就是有希望的,就能屹立于世人的眼中。

每个人都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但又有哪些人的智慧能结出美丽的花朵呢?智慧,并不是把它存入大脑深处,让它永无重见天日的机会,而是要把它用到生活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智慧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当别人遇到危险时,我们应该沉着冷静,在保护自身的同时,也要去帮助别人。    

  有智慧的人不会困惑,勇敢的人不会恐惧。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都开出一朵洁白的花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妙呀!

TOP
165#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第六》)

对于中等水平(智商和领悟能力)以上的人,可以同他讨论高深一些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避免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主张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这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只有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传授的知识,学生才能达到“智”,才能有价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