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仁智统一 [复制链接]

136#

精则不博,博则不精。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精通一门技术我们就足以应付社会上的繁琐之事了,此话虽有偏颇,却也是精妙直言。“勇者不惧,仁者不忧,知者不博”,我们平常人只要拥有其中的一种品德并且确确实实的贯彻下去,我们的人生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人生如浮萍的当今,我们若真能静心反思自我,做到仁与知的统一,就是大智也。当然,这肯定会是一个漫长而具有挑战的阶段,不仅要有这份心,更重要的是要有这个毅力。“有志者事竟成”,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终究会给我们一些人生启示,重在自己去领悟。
TOP
137#

[原创]

“人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道出了仁智分裂的后果,“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说明了德与才的内在联系,“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则显示了仁智统一的高尚境界。



当下流行一种说法:“无德无才的是废品,有德无才的是次品,有才无德的是危险品,有德有才的是正品。”看来德才兼备或者仁智统一是精英的最高标准。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有智慧的人活跃而快乐,就像涓涓流水一般;有道德的人沉稳而长寿,就像巍峨的大山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点,只有将“智”与“仁”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沉稳却不失活泼,活的既快乐又长寿。



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想当“正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而且得从娃娃抓起,从小就为孩子灌输仁智统一的重要性。培养栋梁之才,责任不仅在学校,而且在家庭,在社会。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终日浸身于“芝兰之室”,才能收到“近朱者赤”的良好效果。

TOP
138#

    “仁”与“智”是统一的,不能完全分离:有“仁”有“智”者是上品;有“仁”无“智”者是次品,无“仁”无“智”者是废品;有“智”无“仁”者是危险品。
    三国时代的魏延就是有“勇”有“智”但无“仁”的带表,论武艺蜀中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论智谋,曾提出过走子午谷直取魏都的建议,为后世军事家、“仁史学家大为推崇。可惜此君终生不得志,一辈子都被诸葛亮控制于股掌间。究其原因,就是魏延“脑后有反骨”,有“才”而无“仁”,难以放心任用,是个“危险品”。
    魏延的悲剧值得深思,倘若有“智”无“仁”,那么就算领导使用你,也只是临时任命,待你使用价值耗尽之时,就会果断任用新人接班,自己只能悲 凉地卷起铺盖走人了。这是卸磨杀驴、兔死狗烹吗?是,若是当时广施仁义,就能得道多助,不会这么凄惨了。故要想获得成功,“仁”与“智”需统一。
TOP
139#

“智”的原意是聪明、智慧、知识。儒家将“智”列为“三达德”、“四维”、“五常”之一就赋予其以道德意义,使之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重要内容。
TOP
140#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TOP
141#

  仁不轻绝,智不轻怨
                                                ——《战国策》
语出《战国策"燕策三》:“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 意指仁慈的人不轻易与人断交;明智的人不轻易怨恨别人。
    战国时,燕王喜派栗腹用一百镒黄金去给赵孝成王祝寿,三天后,栗腹回来报告说:“赵国的成年壮丁都死于长平之战,他们的遗孤尚未成人,我们可以攻打赵国。”于是燕王就召来昌国君乐间,问他可不可以攻打赵国?乐间回答说:“赵国是个四通八达的国家,国民擅长作战,不能和他们打。”燕王说:“我用两倍于它的兵力攻打,可以吗?”乐间答:“不可以。”燕王又说:“三倍,可以吗?”乐间又答:“不可以。”燕王很不高兴,左右大臣都赞成攻打赵国。燕王便匆匆忙忙派了六十万大军去进攻赵国。结果燕军大败,乐间逃到了赵国。于是燕王写信给乐间,向他表示歉意。信中言词恳切,说乐间弃燕出走他国,在世人面前暴露了我燕王不贤,但也说明你乐间不义。信中引述了上面这句名言,劝说乐间回燕。乐间怨恨燕王没有采纳自己的主张,终于留在赵国,也没有给燕王回信。
    “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如果要做到既仁慈又明智,就需要你有气量。还是古语说得好,量小非君子。现代社会更是一样,气量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不可多得的素质。因为客观环境复杂多变,社会上的人参差不齐,你不可能永远处于有利于你的客观环境中,你更不可能始终同容易相处的人交往,所以,现实的环境需要你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这里说的气度不是让你一味地宽容别人,忍让别人,而是能够适应和接纳。任何环境都能适应,任何人都能相处,任何势力都能利用,左右逢源,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要做到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很多人经常感情用事,排除异己,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是人性的弱点,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靠拍马屁而飞黄腾达。从古至今,成大事者,都是对人性这一弱点做出成功挑战的人。他们从当时的局势出发,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该不计短处的不计短处,该不念旧恶的不计旧恶,该拉拢的拉拢,该利用的利用,博采众长,整合资源,为我所用。
    如果说宽容是一种品质,那么,气量则是一种素质。前者对修身有益,后者对建功有用。善于宽容的人不与人计较,很容易做到心情平和,对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大有好处。但是,一旦宽容成为了你的底牌大白于天下的时候,就可能成为别人攻击的软肋。气量则不同,它是一种适应和接纳的能力和境界。有气量的人,对不利于自己的环境,他会学着去适应,尽管他对这种环境厌恶之极;对那些不容易相处,甚至有深仇大恨的人,只要当时的局势需要,他就会微笑着接纳,尽管恨不得当时就手刃其人。
    
TOP
142#

孔子的理想人格可以说是仁智统一,即“仁且智”,这一表达来自于孔子于弟子子贡的对话。昔者子贡问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乎!”从子贡的话,我们能看出,子贡认为,自己老师“学不厌”“教不倦”,具备了“仁且智”的品格,并认为这就是圣。

孔子把“仁且智”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仁”“智”作为辩证又统一的关系。“仁”即是道德的核心,又是道德的方向。按照孔子的理念,“仁”确保主体的行为坚定不移地朝着合乎道德的方向发展,“智”则是对道德的“了知”,它确保了行为在为善为恶的方向上适中无偏失,即“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在孔子看来要成人成圣就必须“仁”、“智”统一。

孔子的仁智统一的思想,说明孔子对理想人格要求全面,既要有道德又要有知识,既要成己又要成人,二者缺一不可。反言之,无论是仁智分离、有仁无智亦或是有智无仁都会造成人格的缺陷。,孔子对于"仁且智"的教育理念,这些在今天看来,仍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对于我们自我提高修养道德和才智,达成其中统一,提供了坚实基础。

TOP
143#

       仁智统一是孔教儒学的核心价值,孔子仁智统一的思想提倡“德智并重”,一个人只有同时拥有道德和智慧,那他才算是拥有一种完美的人格。
       仁智统一的实现可以从孔子对待三个学生的态度上分析。孔子的弟子颜回不仅具有良好的德行,而且还拥有智慧,所以是孔子选好的衣钵传人,而另一个弟子子贡的善于经商的智慧非同一般,所以很富有,云游各地颇受欢迎,在送人钱财的同时传播老师的思想,所以使孔子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但是会诽谤他人,所以在德行方面不如颜回,孔子对子路的坦率性格一直很喜欢,但是从不欣赏他有勇无谋莽撞性格。《论语》中也多次记载了对子路鲁莽性情的批评。由此可见,仁德统一是多么的重要。
       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不乏有仁智统一的人。于谦在19岁时写下了《石灰吟》,以激励自己。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面对权贵不为所动;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常常照镜自勉,智慧方面更是不用说,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人所敬仰。  溥儒,字心畲,著名书画家,清宫宗室。为人清室。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他断然拒绝了成为日本刺刀下的傀儡,隐居于西山为家,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但现今的好多人并没有学习他们,反而不顾德行,做出有损他人的事。
       仁德是我们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但是如果没有智慧的辅助,那么德行的影响范围很小,但有了智慧的辅助,那么会给我们增加助力,智慧更多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去做,而另一方面,正如董仲舒所考虑到的,如果一个人光有智慧,却没有做人的德行,一旦被坏人利用,那么智慧就会成为辅助他作恶的工具,所以,我们应该以德行为基本点,再去扩展自己的智慧,做到德才兼备。
TOP
144#

        “仁”与“智”是统一的,不能完全分离:有“仁”有“智”者是上品;有“仁”无“智”者是次品,无“仁”无“智”者是废品;有“智”无“仁”者是危险品。
三国时代的魏延就是有“勇”有“智”但无“仁”的带表,论武艺蜀中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论智谋,曾提出过走子午谷直取魏都的建议,为后世军事家、“仁史学家大为推崇。可惜此君终生不得志,一辈子都被诸葛亮控制于股掌间。究其原因,就是魏延“脑后有反骨”,有“才”而无“仁”,难以放心任用,是个“危险品”。
        魏延的悲剧值得深思,倘若有“智”无“仁”,那么就算领导使用你,也只是临时任命,待你使用价值耗尽之时,就会果断任用新人接班,自己只能悲 凉地卷起铺盖走人了。这是卸磨杀驴、兔死狗烹吗?是,若是当时广施仁义,就能得道多助,不会这么凄惨了。故要想获得成功,“仁”与“智”需统一。
TOP
145#

做人不光要有智商。还要有道德,智商高而情商低,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的特点
TOP
146#

做人不光要有智商。还要有道德,智商高而情商低,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的特点
TOP
147#

仁德,是用来爱人类的;智慧,是用来除去对人类有危害的东西的。
TOP
148#

孔子认为理想人格的主要特征是仁且智,仁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由智而仁,仁智统一是人格的完美境界。
TOP
149#

当代社会在倡导科学精神之时,出现了一个错误的倾向,即贬低人文精神。在儒家这里,有一种非常可贵的思想,即仁智并重,仁智统一。《论语·里仁》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孟子·离娄》也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以“仁”为核心精神、人文精神同理性认识、科学精神统一起来。仁与智是相互依存的,孔子说:“仁者安仁、智者利人”。(《论语·里仁》)有智慧的人,能够明智行事,能做出有利于人道的事情,同时也能看到人道的价值。孔子又说:“未知,焉得仁。”将智作为践行仁道的重要条件。当然,孔子在这里所讲的智,主要是指道德理性认识,但同时也具有认识客观规律的含义。中国古代有“医儒同道”的说法,中医是科学和理论合一的科学,充分体现了仁智相统一的思想。宋代著名大儒范仲淹自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所以,中国古代就有“仁心仁术”的说法。
TOP
150#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这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学到智慧,必须先从最基本的道德学起,只有我们的心态、素质达到了一定水平,才能掌握人生的大智慧。才所谓德才兼备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