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仁智统一 [复制链接]

1#


[经典学习]八、仁智统一


1、仁智分裂


能愈多而德愈薄。(《淮南子?本经》)


译:智能越多,品德越浅薄。


人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八《必仁且智》)


译文:有仁德却没有理智,就会只知道爱而不知道如何辨别;有理智却没有仁德,就会只知道善而不去做。


爱人不以理,适是害人;恶人不以理,适是害己。([]魏际瑞《伯子文集》卷八) 译:爱别人却不依照一定道理去爱,就会害了别人;厌恶别人而不依照一定道理去厌恶,就会害了自己。





2、仁智统一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孟子?离娄上》)


译:仁爱的实质在于敬爱父母双亲;道义的实质源于尊敬兄长;智慧的本质就在于明白前二者并坚持去做。


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八《必仁且智》)


译:仁德,是用来爱人类的;智慧,是用来除去对人类有危害的东西的。(所以:用来。)


3、德才兼备


故不仁不智而有材能,将以其材能以辅其邪狂之心,而赞其僻违之行,适足以大其非而甚其恶耳。([]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八《必仁且智》)


译:所以,没有仁德没有智慧而只有才能,就会将他的才能用来辅助他的邪恶、狂妄之心,辅助他的恶逆行为,这恰好足以扩大他的错误,增加他的罪恶。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


译:才是德的依凭;德是才的统帅。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资治通鉴》卷一)


译:君子挟持着才华去行善,小人挟持着才华去作恶。


小人只怕他有才,有才以济之,流害无穷。([明]吕坤《呻吟语?用人》)


译:就怕小人有才,有才会助其行恶,祸害无穷。


(节选自:陈杰思编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4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儒家主张德治,非常重视道德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普通百姓都要求遵礼行仁,道德教化在德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教化的目标就是仁智统一的理想人格,因此仁智统一就成为德治思想的内在根据。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的“以德治国”显然不同于传统的德治思想,但是作为其根据的“仁智统一”学说却是以德治国的一个内在要求,德性文化的主要特征,即以德性的手段作为管理国家、调控社会的主要手段。
TOP
3#

仁智统一说经由孔子到孟子达到完善,是我国德治思想的独特之处,正如牟宗三先生在《中国哲学的特质》中所言:“孔子在《论语》里,暂时撇开从天命天道说性这一老传统,而是别开生面,从主观方面,开辟了仁、智、圣的生命领域;孔子未使他的思想成为耶教式的宗教,完全由于他对主体性仁、智、圣的重视。
TOP
4#

     我认为仁与智是统一的,有仁德却没有理智,就会只知道爱而不知道如何辨别;有理智却没有仁德 ,就会知道善,却不去做。
TOP
5#

我国自古以来就提倡仁政,“得人心者得天下”,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光有仁心是不够的,仁只有在智的帮助下才能更好的发挥他的作用。自古以来,明君们都是仁与智的结合体,一味的好好先生是不能成就大事的,成大事者应该有勇有谋。
TOP
6#

中国的古人,尤其是儒家先贤,经常把“智”与“仁”联系在一起。

具有一定文化内涵,一个有作为的人,肯定需要“智”,没有几分精明就想成功的人,就好像不习水性却要跳进大海游泳。他们需要智慧,需要才干。智慧是成功者赖以谋生的本钱,也是运行的前提。“智者不惑”,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但是,仅仅有智慧,却不一定就是一位优秀的成功者

我认为,智慧本身并没有错,把智慧隐藏起来也大可不必。按照古人的说法,如果有“仁”确立了价值准则,那么,再多的“智”也无妨。心仁厚,使用一点小小伎俩也无伤大雅。可是,如果只有“智”没有“仁”,那就会把这种“聪明”用在旁门左道上,甚至危害社会。只有仁者,才能成功,才能长久。而没有底线的智者,则很有可能用自己的小聪明把仁当作牟利工具,成为不仁不义的“小人”。离开了道义的智慧,便不是仁,是小聪明……

TOP
7#

我认为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能容人!要想用人之长就要容人之短!用人之长天下皆是可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人就是把别人的智慧用到了自己的身上!“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以厚德载物”要提高我们的德行首先就要增加我们的肚量!宰相要想管理一个国家肚里就要能撑得住船,君子要想有所作为就要能容人!退一步海阔天空,比大海还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正所谓大智若愚就是如此!
TOP
8#

男儿胸怀天下,志在四方!就要以实现崇高理想为己任,就要爱人容人,爱人首先就要爱自己,不糟蹋自己不让自己颓废!每天都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抛弃不放弃!即使前方坎坷也要风雨无阻!
TOP
9#

我认为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能容人!要想用人之长就要容人之短!用人之长天下皆是可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人就是把别人的智慧用到了自己的身上!“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以厚德载物”要提高我们的德行首先就要增加我们的肚量!宰相要想管理一个国家肚里就要能撑得住船,君子要想有所作为就要能容人!退一步海阔天空,比大海还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正所谓大智若愚就是如此!
TOP
10#

[原创]

          有句话是这样的:精则不博,博则不精。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精通一门技术我们就足以应付社会上的繁琐之事了,此话虽有偏颇,却也是精妙直言。“勇者不惧,仁者不忧,知者不博”,我们平常人只要拥有其中的一种品德并且确确实实的贯彻下去,我们的人生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人生如浮萍的当今,我们若真能静心反思自我,做到仁与知的统一,就是大智也。当然,这肯定会是一个漫长而具有挑战的阶段,不仅要有这份心,更重要的是要有这个毅力。“有志者事竟成”,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终究会给我们一些人生启示,重在自己去领悟。
TOP
11#

 在孔子看来,人是靠学、问、思而得知的;从伦理道德价值定位而言,有了知识,才可以将知识上升为智慧,即“知识产生美德”逐步实现个体的理想人格。无知而愚昧的人是不能达到真正的仁的,孔子所谓“知者不惑”(《论语·子罕》),“智者利仁”,“知者乐水”(《论语·雍也》),“知者不失人”(《论语·卫灵公》)都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讨论的。由学而知,由知而智,仁智结合,可谓圣矣。

  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TOP
12#

“仁智统一”是以德治国的内在要求。儒家主张德治,非常重视道德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普通百姓都要求遵礼行仁,道德教化在德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教化的目标就是仁智统一的理想人格,因此仁智统一就成为德治思想的内在根据。不仅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要强调仁智统一,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而且社会个体也必须做到仁智统一,这样才能实现个体的道德理想,从而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
TOP
13#

对于仁智分裂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仁和智都是人类的良好品德。而我却认为,有了智会让人更加趋于仁。因为有了智慧,他就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会区分善与恶,那么他也就掌握了任的标准,也就使自己的道德水准提高了。正像我们现在提倡的要提高国民的知识水平一样,知识水平提高了,文化素质提高了,那么他的道德水平也会提高的。他就慢慢的和仁靠近了。
TOP
14#

德才兼备,方能为强者!

一个成功的人,不仅有超长的智慧,也需要有宽阔的心胸,能包罗一切别人所不容之物。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让别人真正信服,才能一起合作,都向着既定的前方前进。

有才无德,才只会贻害他人;有德无才,对他人的帮助也将减小。

德才兼备,方能造福自己、他人、社会。

TOP
15#

一个有德的人,能够帮助他人;一个有才的人,能够发展自己。当一个人既有德,又有才,那他在完善自己的同时,必定会帮助他人,造福社会。

虽然,德才兼备,的确很难,但我们应该尽量历练自己,使自己能够既有小德,又有小才,虽不是很大,但能助人,足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