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4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106#

礼既是富于差别性、因人而异的行为规范,所以“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每个人必须按照他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相当于其身份的礼,符合这条件的为有礼,否则就是非礼。孔子认为非礼,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TOP
107#

以礼入法,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一件大事,法律因此发生了重大的深远的变化,礼成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法律为礼教所支配的局面。古人所谓“明刑弼教”,实质上即以法律制载的力量来维持礼,加强礼的合法性和强制性。

当个人的欲望和社会公允的行为规范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克制个人欲望,而选择社会规范。当时孔子个人认为,周礼是天下公允的行为规范,应该被广泛遵循。在对周礼的认识上,孔子显得过于主观了。

TOP
108#

  陈杰思先生归纳出礼的原则是“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我却对真诚有很深的启示。

  现代社会,无论是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获得双赢甚至是  的结果,那么真诚必将对此有着巨大的帮助。

  所谓真诚就是诚实守信。在人际交往中务必待人以诚,诚心诚意,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以次充好,不敲诈勒索,遵守诺言,言必行,行必果。只有真诚,才能达到互相信任的效果。

   对于商家来说,如果说顾客是上帝,那么信誉就是生命。对于企业来说,真诚就是命脉,它是企业的一笔无形的资产,任何以牺牲真诚为代价的获利手段都绝不可能长久。树立信誉手段的方法很多,宣传就是其中之一,但宣传不是吹牛皮,而是以质量说话,如果再广告中随意夸大其词,欺骗消费者,无异于饮鸩止渴。

  一句真诚的话可以给人带来亲切与温暖,可以消除对方的陌生感,可以拉近两个人的距离。一个真诚的动作,真诚的行为可以给人带来信任,可以消除对方的戒备感,可以粗促成双方之间的合作。

  真诚、信用就是确立自己为人的基本准准则,就是确立一个集体立足只根,我们用诚信对待他人,必将获得他人诚心相待。
TOP
109#

荀子对人道原则的继承
梁启雄先生比较孟荀的主张说:“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而不轻利;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见梁启雄《荀子简释》,古籍出版社1956年出版。)孟子相对于孔子是将儒家的政治理想进一步提高,荀子则是使儒家的政治理想更加接近于现实。

荀子认为“天地与人相参”(《荀子·天论》)。“参”既是天与人发生联系,也是天与人具有区别。荀子“参”的概念与《易传·系辞上》中“广大配天地”、“易简之善配至德”的“配”相类。具体而言,“参”有三义:“人之命在天”(《荀子·强国》),天是第一位,人是第二位的;“人最为天下贵”(《荀子·王制》),人在天之下,又在万物之上;“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天、地、人平行而并列。
TOP
110#

礼的原则,我个人认为:礼就像你在某一个寺庙里面虔诚的祷告你肯定不会是灰头土脸的去的吧?你一定是经过沐浴更衣才去的,这就像你的一个反射一样,不知不觉就这样做了你也不注意,这就是礼的原则问题,还有如果你去参加你朋友的婚礼,你也不可能脏兮兮地就去,这不仅仅是面子的问题,更是礼的的问题。里其实就和你生活的一些东西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上面提及到的面子,利益等等
TOP
111#

                                                                                              礼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

TOP
112#

  我觉得礼是一种高贵的品质。礼需要真诚。俗话说,与人交往,以真心换真情。只有你用真诚去待人接物,别人也才会以礼相待。如果出言不孙,亦或蛮横无理,则只会自降身份。个人认为礼的前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句话十分精辟。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又怎么能强加给别人。“礼尚往来”虽可,但要适度,否则就变成了腐败,增添了邪念,玷污了礼的圣洁。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处于高位的人,待下不能宽宏大量,行礼时不能恭敬严肃,居丧时没有悲痛悲伤的表情,这种行为我怎么能看下去呀!”

   孔子的这句话这是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就算位居高位也要礼贤下士,待人接物要以礼待人,见到长辈应该恭敬,见到丧事应该哀痛,这样才算一个懂礼的人。

TOP
113#

  

和谐,就是配合得当匀称,就是包容一切规律的,科学的,法律的,道德的积极因素,达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默契。

加入由两块玉,都玲珑可爱,晶莹剔透,但有一块玉有瑕疵,你会选择哪一块玉?也许你会选择那块无暇的,因为一般人得思维都是向着完美。我的选择却不然,我会选择那个有瑕疵的,有缺憾的,因为在我的眼里,那个瑕疵不但不会掩盖美玉,反而会衬托那份真实朴素的就像白纸上的黑点,恰好反衬托出纸张的洁白一样。

时间的万物,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是难以达到当然,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存在的。没与瑕疵正是和谐统一的整体,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有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有心绞痛的疾病。每每心痛的时候就会皱眉,一般说来皱眉是不美的,然而,西施皱眉的姿容却更是增添了楚楚动人的效果。不然,怎么会有“东施效颦”的故事呢?可是西施的“瑕”与“美|”结合在一起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美。

还有19世纪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他的作品无不为人所赞叹,然而,罗丹人物雕塑并不追求优美,完整,典雅,而是往往带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者畸形。正式那些不完整的,畸形的雕像,展示出一种高层次的和谐,生命力的和谐。

TOP
114#

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荀子也讲“礼者,所以正身也”“礼以成文”。

《呻吟语·应吴》提到过: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

做人亦或者是活着,我们的世界亦或者是生活不能只是围着自己转,就像这浩瀚的宇宙,我们无法说清是太阳围着地球转还是月球围着地球转,抑或者是地球围着太阳转还是地球围着月球转,更或者是太阳围着月球转还是月球围着太阳转,就算是无数的论证也无法说清他们到底是谁围着谁转,它们的轨迹中有着无数的中心,在不同的角度我们亦可以看到不同的中心,不同的轨迹。生活亦或者是人生就像这浩瀚的宇宙,我们只是其中的一颗星辰,我们要围绕着许多星辰。

人这一生有时并不是为自己活着的,我们总是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我们的每一个脚印都有着太多太多的思考,我们都已不是懵懂的少年,我们都已不会莽撞的前行,我们都已不会做随心所欲的事情···看到别人忧伤我们会去开导他,看到别人哭泣我们会去安慰他,看到别人失意我们要去鼓励他···

成长就是这样,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礼仪。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又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也开始懂得了,有些事情是不能去看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去听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去讲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去做的。所谓的“Curiosity killed the cat”便是这个意思吧。好奇心是人的一忌,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当自己不能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将会发生什么,但是那一定不会是什么好事,一定会害了自己就像那九命的猫,最终也是把自己的九条命输给了好奇心。

“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如是问,就用这问句来结束,相信大家在看完后都会有自己的回答,就把这答案留在心里,用行动亦或是行为来说明一切。
TOP
115#

礼就是要有礼貌,我们与人交往中要有礼,做事要有礼。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在礼的应用中,我们要遵循和谐最为宝贵的。            但我们在使用礼的时候也是有原则的,我们首先要学会以真诚来待人,在别人忧愁的时候不要反对自己快乐起来,也不应当对痛苦的人大笑,别人失败的时候也不要夸耀自己,所以我们首先就是要以诚待人才可以是有礼。                               我们待人并不是要有多奢侈才算有礼,我们要学会不做表面工作,来就要来点实际的,比如我们去参加葬礼不是看你送多大的礼,而是要真正的哀伤。                                    对礼我们也要适度而行,如果过了头不就成了虚伪,所以一定要克制好自己,不要超出了度。要适可而止。
TOP
116#

          礼的原则:1、真诚。2、简易。3、克己。4、适度。5、和谐。虽然看起来有点多,但只

要我们从平常的生活中养成习惯,就能轻松的完成了。你对别人讲“礼”别人就能以礼相待你。

TOP
117#

“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所以礼也成了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美德。直到今天,人们把“礼”分门别类的排好,给不同领域的人们来学习、遵守。所以从小我们就被教导,待人接物要注意礼节,要想被别人尊敬,就要先尊敬别人。做学生有学生的礼仪,做老师有老师的礼仪,有公共场合的礼仪,有外交上的礼仪,还有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正式这些礼仪的存在,才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真诚,社会更和谐。

TOP
118#

    礼,顾名思义,就是礼貌,品行。礼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交往的前提。同时礼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民族魂。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礼的理解即“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所以我们作为中国人就一定要不遗余力的做好有关礼的各种道德行为。特别是礼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取亲自实践。在与他人相处中我们要做到真诚、简易、克己、适度。要做到这几点也是很难的,但是一旦做好了这几点,那么对于礼的践行就应该可以了。其实在社会中只要人人都能以礼相待,遵守道德的约束,那么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和谐,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TOP
119#

  “礼之用,和为贵。”这句真不愧是有关礼之言论之经典。礼,通古且沿今,其最重要之功用想必就是使世事人事可和谐处之。礼是一种原则,更是一种态度。唯有用礼规范己之行为,才能得人之认可,行之方便;唯有用礼拘束己之态度,才能处事泰然有序,谦谦有礼。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深感礼之重要。行于校园中,遇师长必问候之;处于学生工作之中,行事必顾及团体利益,以及他人之感受,这样才能使我所处的这个集体和谐向上。

TOP
120#

“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这五点充分体现了礼的意义,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礼貌待人,对师长要有礼貌,这只是礼一小部分的体现,从小就学礼可见礼的重要性。现在礼貌、礼仪、为人处世等等都是为人修养的标志。唯有礼才能行天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