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46#

有的人对真诚待人抱怀疑或否定态度,理由是:我真诚待人,人若不真诚待我,那我岂不是很傻、很吃亏么?不能否认,生活中有这样的人:虚伪、狡诈、阴险,一肚子小心眼,玩弄他人的真诚,戏弄他人的善良,算计他人的毫无防备,蹂躏他人的真情实意,以怨报德、以恶报善。

我不期待自己做的如何如何的好,但是我争取所有接触我的人可以感受到我的真诚,因为我希望我能对人真诚相待,我能真诚的帮助别人,真诚的对待所有的人以后大家可以认可我。。。

也许这样做别人会说我傻,但我感到很幸福。我把我的快乐分享给所有接触我的人。我会用自己的微笑换取别人的微笑和赞声;我会用我的真诚换取别人对我的好感;我会用我的坦诚换取别人对我的信任……所以我很快乐!
TOP
47#

很认同陈杰思先生关于礼要坚持真诚这一原则的看法,失去了真诚,礼只能作为虚伪的代名词。没有真诚,所有的“礼”都变成了一种空洞的仪式,纵使掩饰得再好也无用。

TOP
48#

礼的原则

 真诚尊重的原则



  苏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可见在与人交往时,真诚尊重是礼仪的首要原则,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次表现为对于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当然真诚尊重是重要的,然而在社交场合中,真诚和尊重也表现为许多误区,一种是在社交场合,一味地倾吐自己的所有真诚,甚至不管对象如何;一种是不管对方是否能接受,凡是自己不赞同的或不喜欢的一味的抵制排斥,甚至攻击。如果在社交场合中,陷入这样的误区也是糟糕的。故在社交中,必须注意真诚和尊重的一些具体表现,在你倾吐衷言时,有必要看一下对方是否是自己真能倾吐肺腑之言的知音,如对方压根儿不喜欢听你的真诚的心声,那你就徒劳了。另外,如对方的观点或打扮等你不喜欢、不赞同,也不必针锋相对地批评他,更不能嘲笑或攻击,你可以委婉的提出或适度的有所表示或干脆避开此问题。有人以为这是虚伪,非也,这是给人留有余地,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自然也是真诚在礼貌中的体现,就像在谈判桌上,尽管对方是你的对手,也应彬彬有礼,显示自己尊重他人的大将风度,这既是礼貌的表现,同时也是心理上战胜对方的表现。要表现你的真诚和尊重,在社交场合,切记三点:给他人充分表现的机会,对他人表现出你最大的热情,给对方永远留有余地。



  平等适度的原则



  在社交场上,礼仪行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你给对方施礼,自然对方也会相应的还礼于你,这种礼仪施行必须讲究平等的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



  自信自律原则



  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艰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壁,甚至落花流水。



  自信但不能自负,自以为了不起、一贯自信的人,往往就会走向自负的极端,凡事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甚至强人所难。那么如何剔除人际交往中自负的劣根性呢?自律原则正是正确处理好自信与自负的又一原则。自律乃自我约束的原则。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在心中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摆正自信的天平,既不必前怕虎后怕狼的缺少信心,又不能凡事自以为是而自负高傲。



  信用宽容的原则



  信用即就讲究信誉的原则。孔子曾有言:“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延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



  宽容的原则即与人为善的原则。在社交场合,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大英百科全书》对“宽容”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宽容是人类一种伟大思想,在人际交往中,宽容的思想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宝。宽容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甚至咄咄逼人。总而言之,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是你争取朋友的最好方法。

TOP
49#

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忧人面前谈乐则会加深忧者的伤痛,对哭的人笑则会加深伤者的痛苦,对失意谈论自己的得意也只会伤害别人。做人应为别人分忧而在他人伤口撒盐者不仅有失礼仪还为人所不容。
TOP
50#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何谓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TOP
51#

礼坛

         不要对着忧愁的人表现出快乐,不要对痛哭的人大笑,不要对失意的人夸耀自己。我觉得与人活应该有自己的原则,不管是做事还是为人。有的人说话做事从来不会顾及身边人的感受,只要自己心理高兴就会去为去做,我对他们的做法不支持,我也不会那样做,因为那会让人很尴尬。是人就会有喜怒哀乐,明知别人心情很郁闷不去想办法帮助别人解脱出来,却还要在一旁煽风点火,这种怎么会让人喜欢你呢?
TOP
52#

孔子,"克已复礼"实际上是主张建立如周朝一样的"礼仪社会",即"秩序和制度社会"。
孔子的"克已复礼"是有进步意义的,因为在孔子时代大都是"以刑治国"的"人治"社会,不可能有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社会",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先进》)。即用礼来治国。就是主张建立一种"礼制",也就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的社会。在《礼记·衷公问》中还记载孔子的一一段话,他说:"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他认为治国首要的是礼,礼是治国之本。而孔子崇尚的礼又是周礼。
TOP
53#

礼: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

君子之交淡如水,只要用真诚的心对待,就够了;

反对铺张浪费,崇尚简洁节约,不要过重注重太过表面物质上的东西;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要有适度的概念,不要太过追求一些自己做不到也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的时候只要尽力其实你就等于拥有了;

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这些都是和谐的名词。

TOP
54#

礼仪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流淌着,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它的足迹到处都在闪耀着,它快乐的前行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故事,文明,友爱,。。。

TOP
55#

《汉书。艺文志》予儒家的定义为“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此言表示由孔子创建之儒家学说之中心思想,便是“崇仁厉义序人伦。”培养君子人格,而后成圣成贤为其最高之理想也。孔子并于政治上将仁的思想范畴扩大化,渗透至社会生活之中,用以维护礼教社会之根本利益。孔子奠定了儒学之基础,孟子则继承其后,使先秦儒家得以高度之发展,从而为后人推崇为“孔孟之学”。

TOP
56#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
TOP
57#

在当今社会,我个人认为“礼”的原则应有所不同了。

首先是“尊重”原则,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其次是“遵守”原则,要求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再次是“适度”原则,在现代礼仪中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最后是“自律”原则,是指交流双方在要求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随着时代的不同应有着与时俱进的原则。

TOP
58#

尊敬长辈,善待他人,不是为了显示他的尊贵,而是为了表现你的修养。礼貌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尊重与友好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建立社交关系的重要一部分。自从民国以来,我国的礼仪制度在不断变得简单化、人性化,吸收了西方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礼”,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已经脱离了原先为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而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再受到“礼”的约束,甚至把儒家文化等一味地看成是陈腐的,而把西方文明看成是完美无缺的。实际上,我们所鄙弃的只是“礼”中的糟粕,对于儒家文化中占据相当分量的高尚的东西,我们还是要继承并发扬;而在另一个方面,西方的文明也不见得完全像我们所见所闻的那样人性。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发展,“礼”无与伦比的魅力必将会再度大放异彩,使世界眼中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民族,而中国当然就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国度。可以说,中国的形象,将会因为“礼”而更加亮丽,清新。
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之德,礼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一点!礼仪也是维系人们正常的生活而维持的道德准则。所谓礼多人不怪!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不是没有道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0 18:45:51编辑过]

TOP
59#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是道家《庄子》书中的句子。庄子以智慧出众而知名,他说的话总比一般人的想法更为深刻些。
TOP
60#

       实际上,“礼”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这样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友好的来往。


       礼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只有在“礼”的前提下,社会才能不断地和谐与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


       在人际交往中,“礼”随着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