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839404142434445» / 4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616#

礼是指道德的行为规范、审美的行为规范、有序的行为规范,是孔子极为重视的品格。那么,“礼”之内涵为何呢?我们如何去践行呢?

“礼”之原则可总结为十个字: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其中,“真诚”二字,我认为是“礼”之核心观念,是其他四个原则的根源和魂灵。我以为,所谓“真诚”,首先要求的应是自己,即对自己真诚,违心之事皆不触碰。就像那句触动心弦的话:“如果不愿意笑,就不要笑了。”当然,想要真正地做到遗世而独立、卓然而不群,必须要学会简易和克己,拥抱自己,保持和谐。无论境遇如何,都不放弃对自我的坚守和包容。拥有这份真挚、淳朴的情感底色和品德格调,对于培育“礼”之品格,帮助极大。
TOP
617#

孔子对礼的表现形式很明确,从《论语》里的语言可以总结为温、良、恭、俭、让。这也成为君子们的自我要求的模板。“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从这里看,对礼的要求是有点像法律的,但是和法律还有很大不同,法律是一个社会的底线,是不能超越突破的,是被国家机器强制要求知性的,但是礼则是温和的,发自内心的,大家约定俗成的道德。
最后编辑青岛大学辛显俊 最后编辑于 2021-01-16 21:28:39
TOP
618#

礼仪是一种民族的符号,他不是繁文缛节,也不是可有可无。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短短五个词深刻概括着我们当代的中国人的模样。中国人民从古到今都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努力,不断地为生命为繁衍与天与地与敌人斗争到底。祭先祖而不敬鬼神,性淳朴而不惧天灾,爱交流但不怕侵略,这份骨子里的精神,便是这内化的礼仪。
一个民族总有些东西是不能亵渎的。天破了,自己炼石来补。洪水来了,自己挖河渠疏通。疾病流行,自己试药自己治。在东海淹死了就把东海填平,被太阳暴晒的就把太阳射下来。斧头劈开的天地之间,到处都是不愿做奴隶的人。这就是中国人民,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礼仪。
TOP
619#

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这是礼的一个基本准则,不要对着忧愁的人表现出快乐,不要对痛哭的人大笑,不要对失意的人夸耀自己。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以及察言观色的本领,和一个现代词汇“高情商”有某些类似的地方。一个高情商的人很擅长处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及其相关处事,他们的行事和语言不让他周围的人尴尬,随时如沐春风。高情商的人必定是知礼之人,他明析何时处何事,出何言。同时这样的人是善意的,他不会揭人之短,也不会的言语重伤他人,他会考虑周边人的心理情感。现代却有某种悖论,高情商、知礼节必定是圆滑、阴里狠,他们对那些善意的谎言和恰如其分的话鄙视不已,却认为那些语出伤人的激烈言论为真性情。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TOP
620#

礼的原则中有一条是适度。礼是为了日常生活中和他人相处舒适和谐,如果过度讲究礼仪,那么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来说,礼仪都会变成一种负担,也会成为一种虚伪。所以礼仪同样有简易和克己的原则。
TOP
621#

礼的原则之“克己”。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并指出其具体表现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有一些事情是不合乎礼的,作为一个遵循礼的人就应该不去看,不去听,不去说,不去触碰。现在的人都喜欢在网上冲浪,但是在网上也要遵循文明礼仪,没有实据的诋毁不要看,不要随意留下不好的评论,发言之前要三思。心中也要有对不合乎礼的事情的评判准则,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TOP
622#

礼的原则之“真诚”,读“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有感。说到真诚,就会想到真心,诚心诚意这些词语,真诚就是发自内心的,不对着忧愁的人表现出快乐,不对痛哭的人大笑,不对失意的人夸耀自己,就是以心换心,能体会照顾他人感受后选择作出的合适的表现,也是对对方的尊重的体现。按照这样的准则来做人,必定是一个有风度教养,懂得礼的人,值得尊敬。
TOP
623#

礼的原则之“简易“和”适度“。礼,宁俭毋奢;礼者,中也,过了界限就不能算作礼了。二者说的都是礼的标准。
我们提倡礼,推崇礼,但礼也是有限度的,任何东西,过度便会背离本意。现代人重视婚礼等礼节仪式,但过于追求奢华排场,便是浪费和虚荣;赠送礼物是增进感情的好方法,但礼物重在心意,不重在价格,收到一份旅行的朋友带来的伴手礼,便能感知她在旅途中对你的挂念和想与你分享的情谊。与人相处重礼节固然好,也应在适当的两人都感到舒适的范围之中进行,过分便显得虚伪。
TOP
624#

谈谈宿舍生活中的“礼”,宿舍关系是大学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人际关系,舍友们朝夕相处,我认为相处中需要“礼”。有一词曰“边界感”,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交际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越界。我认为注重“边界感”是礼,体现为不窥探她人生活,不好奇、不打探她人隐私;不占用她人私人空间;宿舍公共事务采用公共方式解决,人人参与,不排除个别同学;互相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自己无关的不做不合礼的多余评价。
最后编辑青岛大学代文君 最后编辑于 2021-01-18 21:17:52
TOP
625#


孔子的“礼”是在周礼以及周朝之前的礼学思想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并经过扬弃而形成的,孔子在与弟子讲学过程中极力宣扬礼文化,将礼学思想发扬光大,使礼学思想最终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孔子的礼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治理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直到目前,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孔子礼学思想仍然有许多可以供我们借鉴的内容。孔子处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秩序紊乱、“礼崩乐坏”、名分不正;因此,孔子认为需要通过礼教来改变社会风气,希望人们通过学礼来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最终让“礼崩乐坏”的社会恢复到井然有序然的状态。
TOP
626#

1.宽容的原则 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理解宽容就是说要豁达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和不追究。具体表现为一种胸襟,一种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
2.敬人的原则 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
3.自律的原则 这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
4.遵守的原则 在交际应酬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
TOP
627#

在社交活动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应自觉遵守的礼仪规范,并运用礼仪规范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任何人,无论身价高低,无论财富多寡,都应学习、了解礼仪方面的知识,付诸于行动。以礼待人,有来有往,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卑躬屈膝。对任何人都以礼相待,一视同仁,不因将往对象的性别、年龄、种族、文化、职业、身份差别二分三六九等,区别对待。平等原则是社交礼仪的核心,也是现在礼仪与古代礼仪的最本质区别。
TOP
628#

孔子希望礼不能光停留在这个表面的形式,光表面上人们的语言,人们的眼神,人们的表情,人们的动作来遵循礼,不能光是表面的,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玩花架子。礼应该真诚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孔子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就是仁义道德的任,人要没有真正仁的情感,没有真正爱人的情感,那么礼仪活动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对于个人而言,“礼”能够约束人的行为,是君子的人格追求,知礼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对于社会而言,礼文化成为推动社会健康有序、人际交往和睦的良器,应当进一步对礼的深意进行探寻,最大限度发挥礼的文化价值内涵。礼是按照道德理性要求制定的典章制度、行为规范的总称。礼与道德互为表里,是道德理性的具象,旨在构建理性的人伦秩序。秩序的需要无处不在,故礼亦如此。就此而言,礼具有施行范围以及适用主体的广泛性。中国传统上家国一体,要达到和睦有序,需要社会主体共同遵守既定准则,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就能实现群体的社会秩序。作为一种共同的内在文化性质,礼是文化在人行为上的表现样态,这种表现样态是一种伦理力量的使然,是伦理必然性的结果。
TOP
629#

礼的原则有五点:一是真诚,我对此的理解是礼涉及到情商,为人以礼,是高情商的表现,但是真诚应该是前提,否则就变成了虚伪,我们不仅应该在行为上表现出礼,更应该有一颗真诚的心;二是简易,礼的表现形式可能并不需要多么隆重的仪式感,有时候与其奢侈,不如节俭,所谓“成由勤俭败由奢”,任何时刻,勤俭节约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是克己,自由都是有限制的,礼制就是一种规范,它要求我们用理智控制情感,做出合乎道德规范的事情;四是适度,所谓“过犹不及”,在礼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这个尺度其实很难把握,没有统一标准,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五是和谐,礼的目的在于达到和谐,反映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以礼待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以和为贵。
TOP
630#

每个人必须按照他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相当于其身份的礼,符合这条件的为有礼,否则就是非礼。举例来说,八佾舞是天子的礼,卿大夫只许使用四佾,鲁季氏以卿行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孔子认为非礼,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树塞门和反坫是国君所用的礼,管仲采用,孔子批评他不知礼。历代冠、婚、丧、祭、乡饮等礼,都是按照当事人的爵位、品级、有官、无官等身份而制定的,对于所用衣饰器物以及仪式都有繁琐的规定,不能僭用。在家族中,父子、夫妇、兄弟之礼各不相同。夜晚为父母安放枕席,早晨向父母问安,出门必面告,回来必面告,不住在室的西南角(尊者所居),不坐在席的中央,不走正中的道路,不立在门的中央,不蓄私财,是人子之礼。只有通过不同的礼,才能确定家族内和社会上各种人的身份和行为,使人人各尽其本分。“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上》),便是此意。统治阶级内部和庶人都受礼的约束。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