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041424344454647 / 4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64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是礼的五个原则。与人交往,应当真心诚意,与虚情假意相对;个人生活,应当朴实简洁,与奢侈靡乐相对;克制自己的欲望,按规矩行事;做人做事行中庸之道,凡事恰到好处;用礼约束行为,和谐最为可贵,应当由于遵循礼而自然而然获得和谐,而非为了和谐而去强行和谐。孔子强调的克己复礼,不仅仅注重礼的外在现象“复”,也注重内在的“克己”以复礼。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要求。我们要以内在原则要求自己,而不能仅仅因为外在的要求去服从,内心的觉醒同样是重要的。
TOP
647#

希望每人都能身体力行,真正地将千年流传的优良文化所继承与发展。
TOP
648#

“礼”的一个原则就是诚信原则。诚信原则是指遵时守信,“言必信,行必果”。取信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习先秦诸子散文的时候,《韩非子》中记载着这么一则寓言:有一户有钱人家的围墙被大雨冲塌了,隔壁的邻居提醒他:“要及早修复,免得盗贼侵入。”有钱人家的儿子也同样说道:“爸爸,及早修理吧,不然小偷会来的。”结果当天晚上小偷果然来了,偷走了不少东西。有钱人家的反应是:儿子预先说在前,意见很对,有先见之明,心里却对邻居起了疑心,怀疑邻居是小偷。从这篇小故事当中我们就能看到诚信是多么重要啊。
TOP
649#

礼是一种习惯

“来而不往,非礼也。”一时,礼被人们误解成了应酬才有的模型。殊不知,礼,是一种习惯。

礼,是发自内心的道德的体现。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其礼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举止。可以是一个默默的微笑,也会是也一句贴心的问候;可以是一件保暖的棉袄,也可能是一滴解渴的清泉。但是,礼,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形式性的问候。

有道德的人,礼待他人自然得体,彬彬有礼。对人有礼貌的人,即便没有任何言语,也深知对方的礼之所至。出门时的习惯性的叮咛,回家时习惯性的慰问,遇到熟人时习惯性的招呼,见到老师时习惯性的问好,都是礼的体现。不是强迫的动作,也不是硬压的回应,礼,是发自内心的不自觉的条件反射。

礼,不讲究场合,越是讲礼的人,越懂得礼的时间和场合。并不是他们拘礼,而是他们知道,礼贵在自然。润物细无声的礼贤下士,是最真诚和感人的。

有礼有节,这个世界岂不更完美!
TOP
650#

1、平等原则:这是礼仪的重要核心,是指以礼待人要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持有人人平等的观念,对所有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2、真诚原则:诚信原则是指遵时守信,“人无信不立”取信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运用礼仪时,要诚信无欺,保持言行一致,要表里如一。

3、宽容原则:宽容就是心胸宽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不仅要严于律己,还要宽以待人。能够为他人着想,能原谅他人过失,也是一种美德,是现代人的一种礼仪素养。

4、自律原则:这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礼仪就像一面镜子,当你对照着它,你会发现自己的品质是真诚、高尚还是丑陋、粗俗。能够真正的领悟礼仪、运用礼仪,主要是还要看你的自律能力。
TOP
651#

四个“非礼勿”是孔子在颜渊问仁时对“克己复礼”的进一步说明,即要践行“仁”,需要礼来加以规范、克制欲望。而如何用礼来规范,便是要做到视、听、言、动都归之以礼,如果没有礼来“约束”,不知礼,原本好的德行也只能见到它的不好之处了。
TOP
652#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孔子:礼的本质是什么?
孔子说: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对于大事情的关注)从生活的琐事中跳跃出来,关注大事情,会有不同的人生意义。礼节这件事情,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礼而言,与其铺张浪费,不如悲哀过度。简洁一点没有问题,但也要注意分寸。在丧礼时不设灵堂,太过随意,在孔子看来也是过分的。在丧礼上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人为此难过,有没有人缅怀逝去的人,这才是重点。
礼之本:是我们有一颗柔软的内心,发自内心的感受,最接近我们本心的东西,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我们的世界。
TOP
653#

要做到礼常伴于身,修礼于内外,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这五个词便要时时萦绕于心头。克己,本质上是一种深度的自律,是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去战胜内心不好的欲望。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内心总有一个时刻不能松懈的标尺来校正自己的言行。明代徐溥效仿古人,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书桌上放两个瓶子,分别装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出生一个善念、做了一件好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若有不好的念头或言行过失,就在瓶中投一粒黑豆。一开始,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反省并激励自己。慢慢地,瓶中黄豆越积越多,黑豆越来越少了。正是凭着这种持久的克己自律,徐溥不断修炼自己、完善自我,终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也留下了“储豆律己”的千古佳话。“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克己的真正指向,是辨明是非、分清界限,修炼自己的内心,不该做的不做。唯有注重守心修心,才会克制自己,让欲望有限度,做人有底线、做事有分寸。
凡人皆以克己成,以纵己败。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都是有节制、善于约束自己的人。要从日常行为上着力,时刻自省自律、遵守规矩,以“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担当,克己奉公,才能成己达人,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TOP
654#

礼,并不是一味地去讨好别人,对所有的人以礼相待。面对德高望重的前辈,以礼相待彰显个人的谦逊。但面对品德口碑极差的小人,以礼相待就是拉低自己,将自己和这类人相提并论。
TOP
655#

礼则

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
中华乃礼仪之邦,从古自今礼教都是刻在骨子里的,自幼年时期,我们学“尊老爱幼”,学“孔融让梨”,学“通书达礼”;我们学“谦逊”,学“拱让”,学“自洽”;做“谦谦君子”,习“彬彬之礼”…...
不矜不伐,竭诚相待,这就是礼的原则。
最后编辑小柯 最后编辑于 2023-03-02 15:11:37
TOP
656#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这是对礼仪核心思想高度的概括。尊重他人是礼仪的首要原则,也是尊重他人的人格、他人的感情、他人的意愿。所谓尊重的原则,就是要求把对他人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在职场中,尊重同事是最基本的交往的原则,不仅要尊重对方的喜好和情感,也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信仰和习俗。坚持“入乡随俗”的原则,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尊重各自的禁忌。在与人交往时,敬人之心要常存,做到相互谦让、尊敬的交际习惯,为自己和他人共同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氛围。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关注每位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变化,让学生从教师身上习得尊重,逐渐培养其恭敬之心。
TOP
657#

孔子说礼,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克己复礼,克制自己遵循礼仪规范,在日常中真正做到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和非礼勿动,这些方面克制自己的探寻欲望,也就守好了和别人相处的安全界限,尊重他人的秘密之地,也是尊重自己,同时免去很多是非,让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更加和谐。
TOP
658#

中国人是看重礼义的,自古便有的“不学礼,无以立”、“礼尚往来”、“礼轻情义重”等古语的流传,从小老师和长辈也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耳濡目染,时刻把礼当作为人处事的准则。而真正要做到礼是很难的事,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心不诚,仅仅是表面上的,哪怕礼数周全也是虚伪的,假的“礼”;其次,真正的礼不在乎钱的多少,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情谊最重要;再次,要学会克制自己,一些明知道不合规矩的做法,不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去做;又再次,把握适度的礼,礼数不够不行,礼数太过也不行,恪守中庸之道方是礼;最后,把握和谐之美,真正的礼是和谐的,不会使人感到不适,而是那么的真诚自然,本来就如此。
TOP
659#

礼的原则之一:真诚,如本帖内容所说: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对人真诚即是礼的修养的一种外化,在他人失落的时候不落井下石,是一种真诚的礼节;对正在悲伤落泪的人,不去他面前表现自己的快乐,也是一种真诚的力量,有时我们也许无法感同身受他人的悲伤与痛苦,只要不在他人悲伤与痛苦的时候当一个没有眼色的人就是对他人一种真诚的安慰了;在落寞失意的人面前,不要表现出自己的高兴得意,同样是拥有真诚的礼节的表现。“礼”不是一个单薄的字,而是渗透在一个人生活方式之中,前述这些状况下就可以体现一个人有没有“礼”的修养。
TOP
660#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回答的几项条例即包括了“礼”落实的方方面面,“礼”作为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在进行一些行为的时候要考虑和尊重他人的意向,当然这种尊重不是来源于他人,而是要来源于我们自己内心对自我行为的约束,“礼”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而不是用来当作审判他人的工具,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才是对“礼”的修炼。我们在一举一动之前,都要自问是否符合礼节,如果不符合则不可以轻举妄动,自发维护“礼”,自发弘扬“礼”,这样才能使更多人懂得把“礼”落实到生活细节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