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637383940414243» / 4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586#

礼的原则,讲的是如何做才算是符合礼。文中谈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讲的是克制自己,不去做不该做的事情。这不仅关乎做人的礼貌,还关乎做人的道德,所谓非礼勿视说的不仅仅是不看不该看的东西,换句话来讲,就是不去了解不该了解的事。娱乐圈的狗仔队从很久以前的为人所不耻,可是依旧有很多人去做,为的是什么,是隐藏在别人身上的隐私和利益。这不仅侵犯了别人的生活,还让自己陷入不道德的深渊,毕竟,今天可以去偷拍明星,明天你就可能去探查军事机密国家机密。你自以为的不违法,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亦是不断地降低自己的底线。
TOP
587#

从中国历史的实际演变来看,礼教确实造就了两个极端:一是极至的教养,一是极至的虚伪。这是自古便有的问题,我们今日研究礼学,仍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如我们的大人教小孩子出去要“有礼貌,讲文明”,很多都不是真正的教育孩子,内里只是大人的“面子竞赛”。成年人作出尊敬有礼的样子,不是为了升职加薪增分,便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许,多把“礼”当作功利的工具。更有甚的,见了权势贵胄的便多恭敬一分,见了贫穷艰辛的便冷眼相加。这些都不是真知礼者,实是礼的“异化”。须知“仪表仪节度数”都只是“礼之末节”,发自内心的“仁爱和诚敬”才是“礼之根本”。中国礼文化的优势在于“无所不包”,但易入歧途处也正在于“无所不包”,我们今日就要主动把礼的不同层次给分出来,才好把“等级名位”这些不好的东西给剥离出去,把仁爱、诚敬、和谐、有节、教养、优雅这些“礼之真精神”深植内心。
最后编辑湖北大学周雅丽 最后编辑于 2019-04-28 15:21:37
TOP
588#

        “礼者,中也,过则为伪不可谓之礼”。([宋]郭雍《郭氏传家易说》卷四《下经》)这里的适度原则与明儒黄绾的“艮止”之学颇有妙契。黄绾的“艮止”之学兼义《易》与《大学》,其“止”有体有用。《易》艮卦之彖传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黄绾释“止”,解为万物运行中体现的节律、理则等。这些规律、理则方为“体”,心学派之“体”较于理学派多了一份人的主观意念,黄绾的“止”之体本于天,天与人心相统一,天之止即为人心之止。“止”存于“人心”中,即人心把握了止,把握了天道的运行规律、理则,把这些理则施用在事事物物上,方为“止”之用。“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是“止”之体;“艮其止,止其所也”,是“止”之用;体用一源,相与为一,有体方能用,施用便能知止,君子知止,“以思不出其位”。
TOP
589#

举例来说,八佾舞是天子的礼,卿大夫只许使用四佾,鲁季氏以卿行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孔子认为非礼,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树塞门和反坫是国君所用的礼,管仲采用,孔子批评他不知礼。历代冠、婚、丧、祭、乡饮等礼,都是按照当事人的爵位、品级、有官、无官等身份而制定的,对于所用衣饰器物以及仪式都有繁琐的规定,不能僭用。在家族中,父子、夫妇、兄弟之礼各不相同。夜晚为父母安放枕席,早晨向父母问安,出门必面告,回来必面告,不住在室的西南角(尊者所居),不坐在席的中央,不走正中的道路,不立在门的中央,不蓄私财,是人子之礼。只有通过不同的礼,才能确定家族内和社会上各种人的身份和行为,使人人各尽其本分。
TOP
590#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所以礼也成了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美德。直到今天,人们把“礼”分门别类的排好,给不同领域的人们来学习、遵守。所以从小我们就被教导,待人接物要注意礼节,要想被别人尊敬,就要先尊敬别人。做学生有学生的礼仪,做老师有老师的礼仪,有公共场合的礼仪,有外交上的礼仪,还有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正式这些礼仪的存在,才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真诚,社会更和谐。
TOP
591#

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
TOP
592#

礼的原则,我想最有体会的应该是克己和和谐吧。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克己的原则,能够做到在视听言动方面的要求和规范,就是克己,就是做到了礼。于此我想到了老子中的几句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如果在视听言动方面过度的话对自己不好,也就不符合礼了。因此礼应当和谐,即“礼之用和为贵”了。
TOP
593#

要实现“礼”的真正意义、发挥其作用,就不能忽视其原则。真诚,即对于礼的遵循和发扬要发自内心;简易,即倡导节俭、不铺张浪费;适度,即把握好程度,既不敷衍,也不做作;和谐,即为和谐而知礼、守礼。把握好礼的原则,方能知礼懂礼、养就守礼之心。
TOP
594#

要宽容,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敬人,要敬人之心长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他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有侮辱他人的行为;要自律,在“礼”的运用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反省;要平等,这是“礼”的核心,即是要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对待。
TOP
595#

“礼”要真诚,倘若虚情假意,反遭人厌恶。做事要符合礼法,适度而行,宁俭勿滥。孔子极看重颜回,但颜回去世后,孔子虽悲痛,却拒绝厚葬颜回,对弟子们厚葬颜回不满,正是因为当时礼崩乐坏,而孔子克制自己,严守礼制。
TOP
596#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礼的意义是非常广泛的,它超越了现在法律所涵盖的范围,它规范了人与人之间的准则,如父子之间,君臣之间,朋友之间,长幼之间,正是因为有这些礼作为规范,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井然有序。
TOP
597#

礼的原则有一条,简。
这儿的简指形式上的简,形式繁琐而心不诚,则不是真正践行礼。
如今社会已经衍生出一种畸形心理,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时常表里不一。只见面子工程,却不知其中败絮累累。
在某个角度,简其实可成为诚的一部分,之所以将两者分开,或许是有侧重点不同的考量吧 ,心诚形简,礼之原则。
TOP
598#

1.宽容的原则 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理解宽容就是说要豁达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和不追究。具体表现为一种胸襟,一种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
2.敬人的原则 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
3.自律的原则 这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
4.遵守的原则 在交际应酬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往活
TOP
599#

孔子向来重“礼”。在孔子眼中,“礼”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行为约束,更是对国家运行的规范。在《论语八佾》中孔子提到了在个人身上的“礼”的要求: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由此可以看出,“礼”不仅可以使人们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它还会产生一些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良好风尚,是从规范个人行为和推动国家道德氛围更加优良的桥梁。
TOP
60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孔子毕生目标,在于追述周公之志。 周公姬旦,传 说是周礼的创制者。据《史记》载,周公“作《周官》,兴正 礼乐,度制于是改。”意思是周公进行了制度的改革,内 容是“兴正礼乐”和拟定《周礼》,即《周官》。 《论语·述 而》篇记载孔子曾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 周公。 ”孔子如此重视梦见周公,因为他的理想之“梦” 和周公一样,是要恢复“礼乐”之邦。 夏、商朝在政治上以祭祀为重,重鬼神轻人事。 到 了周朝,虽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 年》),但相比夏、商,周朝更加重视“人事”。 重“人事”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注重家庭伦理道德维系。 周 朝是家国一体的社会, 周天子无需向诸侯证明君权神 授,只需紧密维持血缘宗亲关系即可。祭祀对于周王朝 的意义,更多是强调诸侯和周天子的血缘关系,以及他 们之间那种大宗小宗的等级秩序, 这也是周公制作礼 乐的初衷和意义所在。 第二,注重勤政德政。 《尚书·无 逸》篇记载周公鉴于殷商灭亡的教训,告诫成王“寅畏 天命,自度治民”,既要严肃敬畏天命,又要以诚信自律 来治理人民。周公被后世认为是德治的典范,他的政治 思想闪烁着重民的人文主义精神。 从周公开始,因有密切的血缘宗亲关系,在一段时 期内,周天子和诸侯之间一派和谐,既温情脉脉又尊卑 有序,这一时期被称为“礼乐社会”,在许多人心中这是 一个理想社会,这也是孔子推崇周公、醉心周礼的重要 原因。孔子在比较了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后,认为周代 “郁郁乎文哉”,毅然作出“吾从周”的选择。 但是,孔子生活的时代毕竟与周公那个时代不同。 周公制定的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关系的礼乐制度,在 家国一体的社会中,既是姬姓一家的家规,同时又是周 朝君臣的国法。 换句话说,它不仅是家庭行为守则,同 时也是社会共同规范。 但是,到了孔子时代,越来越多 的贵族不再认可自己和封君的血缘关系, 之前融为一 体的“私人关系”和“公共关系”开始分离。 血缘关系疏 远导致家国一体的社会解体,这就是“礼崩乐坏”。到春 秋末期,这一变化已经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急需有新思想为指导来建立新规范,恢复或重建社会秩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