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829303132333435» / 4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466#

所谓礼,就是要适度,过头了就成了虚伪。任何事情都有个度,拿礼中的鞠躬来说,弯15度左右,表示致谢;弯30度左右,表示诚恳和歉意;弯90度左右,表示忏悔、改过和谢罪。当你在向别人致谢时弯成90度,会让人觉得你不是在诚心感谢,相反还有些搞笑的因素。所以,掌握好礼中的度也是很重要的。
TOP
467#

        礼仪宛如一面镜子。对照着它,你可以发现自己的品质是真诚、高尚还是丑陋、粗俗。那么人前如何做到有礼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尊重。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和谐。所以与人交往时,要热情而真诚。他人的言论有不得当的地方要委婉的指出,要给他人留有面子。所谓面子,即自尊心。即便一个毫无廉耻之心的人,也存在着一定的自尊心。失去自尊,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难以容忍的事情。所以,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严重失礼的行为。要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
TOP
468#

“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治国思想之一,也是历代帝王沿用的一种思想。无论统治者怎么换,他的大体内涵历经千年也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说起“礼“,则不得不说起我们的千年啊优秀的历史文化。我们中华民族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中国人的礼仪之大,以及礼仪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小觑的,小到言行举止,大到国际交往,我们中华民资都是不失礼的。我们也只有遵守好”礼“才能让别人也跟你一样,不做失礼之人,不做失礼之事,是我们父母从小教育我们的做人准则。在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礼“做符合礼仪之邦的言行举止。
TOP
469#

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说,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人际交 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种良性循环中持续下去。因此,《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当然,往来之礼,也该适度。送礼的本意,在于表达敬意答射之意,所谓礼轻意 重,并非越多越好。正如《庄子·山木》篇说所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 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我们是礼仪之邦,所以我们更应该明确的知道礼尚往来在”礼“文化中的重要性,要做到适度,不可过分而为之。
TOP
470#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之丰富,举世罕见。古人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的说法,极言它的繁复。经礼就是重要的礼,人们常说“大经大法”,这里的经和法,就是指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曲,是弯曲,一个东西把它弄弯曲了,它就变小了,所以把细小的礼节称为曲礼。其实,礼的形式虽然繁复,但它是有体系、有纲领的,只要会提纲挈领,就不难把握。比方说,一张渔网,上面有上万个“目”,就是网眼,数目不可谓不多,可是它们都系联在“纲”上,就是收网用的大绳子,只要把纲举起来,万目就自然张开了。那么,礼的纲领是什么呢?是德。所有的礼,都是围绕着德展开的,都是为了弘扬和表彰德而设计的。
TOP
47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陈杰思先生对于礼的原则归纳为五点: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我认为真诚是礼的首要条件之一。只有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别人才能回之以礼,真诚的对待我们。
诚恳能带来朋友间心灵的共鸣,精神的寄托,思想的交融。能真诚对待别人的人,他们身边总聚集着一大堆的好朋友,他总是让人感到安全感。以真诚待人,并不是为了别人也以真诚回报.如果动机是以自己的真诚挽回别人的真诚,这本身已不够呛真诚,真诚是晶莹透明的,它不应该含有任何杂质.不错,真诚也是一种高尚.真诚的反面为虚伪. 真诚,有时会使你的利益受到损害。即使如此,你的心灵深入会是宁静的;虚伪,有时会使你占到便宜,即便如此,你的心灵深处会是不安的. 真诚不与人言. 如果别人理解你那份真诚,你不说别人也知道;如果别人不理解你那份真诚,表白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有时,我们受到了别人的欺骗,这是生活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真诚,并不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放弃真诚. 首先是不骗人,其次是不受人骗,把握住这两点,我们大到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
永恒的真诚,换回的只会是短暂的虚伪;永恒的虚伪,换回的只会是短暂的真诚。
TOP
472#

   以礼待人,别人也会以礼待你。我们都说韩国、日本的许多文化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可是现在他们依然保留着许多传统,与人见面时会鞠躬。在现在的中国,鞠躬这个现象可是不多见。看韩国节目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会有敬语、平语,从表面字义我们就可以知道:敬语是以一种尊敬。有礼貌的态度与人交流,平语是用语和亲近的人之间的交流。
   当你去别人家做客时,要有相应的礼数,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中国是一个有渊源历史的国家,同样也有许多传统的东西,但是现在的好多人好像都快忘却了,礼仪之邦就应该有礼仪之邦的样子。礼,永远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TOP
473#

一是真诚。“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持。”对着忧愁的人不要表现的快乐,对正在哭泣的人不要笑,不要对着失意的人哭泣。
二是要简易。礼,与其奢侈,不如节约。丧葬,与其置办周到,不如真正的哀伤。
三要克己。克制自己,遵循礼仪规范,这就是仁。一旦做到克己复礼,天下人就趋近于仁慈了。践行仁道是由自己做,难道由别人去做吗?
TOP
474#

中国贵为礼仪之邦,礼是人们的一种习惯。来而不往,非礼也。讲求礼节,首先的便是相互尊重。在待人接物时,如果没有了礼的约束,心中没有了宽厚仁德,就会变得巧言令色,人们就不会认同他。礼要求我们表现自己内心的真是想法。而且不能幸灾乐祸,不能落井下石。如果这样的话,做人就失去了乐趣。礼也要求谦虚是美德。世界需要礼,礼贵在自然,润物细无声,有礼有节,这个世界就会更美好。
TOP
475#

要想有个和谐的社会就要有礼,讲礼,懂礼,知礼,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别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可以体现出“和谐社会”的理念。礼要真诚,要适度,也要简易,更要和谐。
在我们的周围,好多人都自行其事,不管别人,其实着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别人安静的看书,你却在大吵大闹,有的人甚至撞到人都没有一句道歉的话语,更有甚者还要骂人,这些都违背礼的原则。想要有个和谐的社会就要从自己做起,要以礼带人。
TOP
476#

“礼”具有多元价值,适用于各个方面。“礼”可以“经国家”,也可以“序民人”;可以“正性情”,也可以“明是非”。总之,“礼”可以“节万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虽不是法律,但在某种意义上要高于法律,因为他根植于人的内心,是日常行为习惯,是价值判断标准,是辨别是非的尺子。
TOP
477#

一个人懂礼,行礼,应该不造作,不虚假,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是发自内心的去做,是自然的自我追求。其次,凡事都要坚持适度原则,无论什么事,做的太过总是不好的。不把握好尺度,反而会适得其反。
TOP
478#

我们要讲礼,并不是说凡事以礼为先。正如我们要遵守法律,但法律也允许事急从权。
礼也如此,鸿门宴中也有大行不顾细谨,也是同样的道理。
TOP
479#

要想有个和谐的社会就要有礼,讲礼,懂礼,知礼,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别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可以体现出“和谐社会”的理念。礼要真诚,要适度,也要简易,更要和谐。
在我们的周围,好多人都自行其事,不管别人,其实着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别人安静的看书,你却在大吵大闹,有的人甚至撞到人都没有一句道歉的话语,更有甚者还要骂人,这些都违背礼的原则。想要有个和谐的社会就要从自己做起,要以礼带人。
TOP
48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本人觉得礼的原则中的适度真的很重要,也是很难把握的一点。比如说中国人在餐桌上就存在2个关于适度的问题,一是关于座位的礼让,二是关于劝酒。过度礼让会很浪费时间,也很累人,过分热情的劝酒和陪酒也只会让双方都难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