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526272829303132» / 4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421#

礼,也是当今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懂礼,也就是要求我们懂得一个度,一个怎么样去做人的度。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很多记者,抱着八卦的心理去挖掘别人的私生活,也许很多人是为了生计,但是要懂得一个度,要去报导正确的东西,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去杜撰别人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前途给别人的生活划上浓浓的墨点。礼也要掌握一个度,不卑不亢,但却恭敬,否则超过了这个度那便只是虚伪,只会得到别人更多的厌恶。
TOP
422#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从小,父母长辈都教育我们要懂礼貌,由此可以看出礼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没有礼貌,不能做到尊重他人,那么他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不去遵守礼的原则,在生活中将无法得到他人的喜爱,甚至让人在某些方面产生厌恶之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学礼、懂礼、收礼,做一个讲礼节的人,对待长辈师长要尊重,对待兄弟姐妹要友爱,对待朋友亦要谦卑有礼。
TOP
423#

礼的原则主要有: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简单的说就是,以一颗热诚的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不娇柔、不做作,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才是真,面对身边的各种诱惑,能够克制自己贪婪的心,做任何事都把持一个度,凡事一旦超过一个额度都会物极必反,只有以“礼”克制自己,才会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因为礼在应用中,和谐最为可贵。
TOP
424#

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生活在各式各样的关系网络下,必须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付出你的尊重,真诚是获得友谊的关键。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守礼克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进退适度。
TOP
425#

“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古代“五常”之一,礼是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礼的五个原则很好地诠释了人们对于礼的认识。“真诚”,待人接物要真诚诚实,要尽量考虑到别人的感受,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想想;“简易”就是说凡事要尽量做到俭约,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有时候该简单就应该简单;“克己”是说要学会克制自己的行为,凡事合乎于礼,不该做的事连想都不要去想,也就是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适度”是说凡事不可越礼,不能太过分,要学会把握一个度,使其恰到好处,不至于无礼也不至于越礼,所谓中庸之道,应该是最好的;“和谐”,前人道“礼之用,和为贵”最好地诠释了礼与和的关系,礼与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言谈举止得当,仪表服饰得体,真正的礼仪是由内而外自然散发的一种气质,就像是赵雅芝那种优雅端庄的气质是从骨子里自然散发的一种魅力。
TOP
426#

        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传习录》
  当已达到能分辨清楚、思考慎密,问得已详细,已学会了,还精进不已,持续不断地用功,这就叫做切实地实行。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笃行的能力尤其重要。在这个普遍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里,如果能克服急躁的情绪,就意味着你比别人占得了先机,在人生的道路上才有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
  笃行还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72%的老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至于事业无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尽全力活过,以致最后一事无成,遗恨终生。
  而一个实践笃行的人,对一件事情乃至对人生有过完全的努力,他真正地活过了,才能做到完全的放下,觉得自己问心无愧了,没有虚度此生。而一个人没有尽心尽力地在人生拼搏过,内心深处一定会留下遗憾。不论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只有忘我地钻进去,把它真正搞懂了,才能超越它,把它放下来,这样它才不会成为自己的牵累。
  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清楚地研究分辨、慎密地思考,或是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其关键都是在磨炼这颗心,使它回归本位。
  所以做每一件事都要尽心去做,全身心去体验它,以这件事为心,这样才能与它融为一体,从而逐步从忿怒、焦虑、浮躁等不良情绪的干扰中脱出身来,进入心灵的本来状态,就能达到得心应手、无往而不适的最佳境界。这也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一个方法。
TOP
427#

        “礼”,细究起来,繁文缛节何其多,但现实中要讲究简便、实用、适度等,能用最少的形式,表达最大的敬意,是最好不过的。看各种礼仪培训班,多是教职场女性如何端庄、得体、贤淑,大方得体中不失矜持含蓄,话说,这能激发男性职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单位的对外宣传。当热,不论坐姿、站姿或是行资,都有严格的标准,据说是从万千审美中总结出来的;不论待人还是接物,都有一套标准的程序,让人由菜鸟新手立即变身资深职员。为了增加自己的魅力值,女职员们倒是乐此不疲。但万变不离其宗,真诚、和谐等原则始终如一。
TOP
428#

         礼,作为道德的行为规范、审美行为规范、有序行为规范。我们除了遵从礼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几千年开始,我们的祖祖辈辈开始十分注重“礼”。周礼,是我国古代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规范和制度。在周礼中,始终贯穿着“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也”的原则。其中最基本的是“亲亲”和“尊尊”。“亲亲”是等级原则。“亲亲父为首”,旨在维护家长制;“尊尊君为首”,旨在维护君主制。二者都是巩固宗法等级制度服务的。从这两个基本原则出发,周礼在伦理道德上特别强调孝和忠。在当时的综合等级制度下,“亲”和“尊”往往二位一体,因此孝和忠也往往两相结合:子弟孝顺父兄、小宗服从大宗。
          再谈及到现代礼仪的原则,从礼仪的制定、评价和践行来讲,礼仪应该遵循时代原则、角色原则、平等原则、简约适度原则、真诚尊重原则、自信自律原则和信用宽容原则。三国时期为了复兴汉室,刘备听了徐庶和司马徽的建议,带着礼物和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关、张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书信一封,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以及请他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愿。 回去以后,刘备三天素食,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责备了张飞,并同他第三次拜访了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真诚待人,最终会得到有识之士的赏识。后来“三顾茅庐”的典故成为真诚待人,访贤求才的经典得以广泛流传。
         “积土而为山,称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最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亦当以慎重处之”这些古仁人的名言警句给他们的后代以“礼”原则的教导,为人诚恳、谦虚,高调做人、低调做事,这样的人生才活得精彩!
最后编辑武科大陈星辰 最后编辑于 2014-12-06 10:28:03
TOP
429#

礼,要真诚,用真心去感受。不能只做形式,真的哀伤比铺张浪费好
TOP
430#

“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礼的原则是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这样才是对别人以礼的态度,不要对着忧愁的人表现出快乐,不要对痛苦的人大笑,不要对失意的人夸耀自己。要同情别人,给其他人以安慰。以礼待人,要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表现自己的感情那才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它继续发扬光大,永远流传下去。
TOP
431#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与人的交往越加频繁,我们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无论是从事哪一行业,都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我们的言行举止影响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有时也关系到公司或企业的形象问题。具有良好社交礼仪规范和风度的人,在任何场合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对于公关人员来说,得体的服饰和优雅的举止将会给你的公关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要很好地进行社会交往,就要遵照礼仪的规范做事,这样对礼仪的原则就要有基本的认识。
真诚的原则
真诚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是打开社会交往的金钥匙,这与公关语言的运用原则是基本相同的。
互尊的原则
TOP
432#

对待人要讲求礼仪,但礼也要做到恰到好处才是真的“礼”。对人要真诚,不虚伪,阿谀奉承不是真的礼仪。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不能在悲伤的人面前笑,在沮丧的人面前嘲笑。
TOP
433#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当今社会需要一个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同时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在现在这个文化开放的社会尤其需要被重视,我们在宣传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免在文化交融的社会里落一个邯郸学步的尬尴境地,礼,表现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以礼待人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克者胜也,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礼字即是理字,礼乃固理之不可易者,复礼就是要恢复到合理化。克己工夫,全在一个勿字。推崇周礼,形成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TOP
434#

礼的施行原则是一个纷繁广杂的学问,需要长时间的学习。
TOP
435#

礼的形式虽然繁复,但它是有体系、有纲领的,只要会提纲挈领,就不难把握。礼的纲领是什么呢?是德。所有的礼,都是围绕着德展开的,都是为了弘扬和表彰德而设计的。违背了德的任何仪式,都不能称为礼。因此,抓住了德,就抓住了礼的根本。礼仪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它才是有道德内涵的。我们把礼仪的原则归纳为敬、净、静、雅四个字。敬, 所有的礼仪,都包含“敬”的原则,以至可以说,没有敬就没有礼。静 ,一个修养很好的人,身上必有“静气”,神定气闲,沉静从容。净, 越是文明的民族,对居址、食品、衣服等等的卫生程度要求越高。中国人在传统礼仪中,往往通过“净”来体现尊敬之意。 雅 生活文明而又有教养的人,言谈举止必然都很文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