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4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361#

礼学原则

在早期儒家哲学家中,荀子以礼学见长。荀氏之礼学,义精蕴奥,广博多方,引人注目。本文试从多个视角勾勒其理论内涵:荀子以礼为人类社会之根本,以天人同理主据天地自然而证礼,是为礼学之本体根源论;荀子言欲求天然,由养欲节求、欲物相长而论礼之缘起。将礼以人文之原则、文饰之技巧溶情感于理智、汇政治理性入民俗仪式,是为礼学之人本文化论;荀子由群论分,以礼明分使群,自异求同,从别索齐,隆礼至法,引法入礼,将制礼者、释礼者、执礼者归结于圣主君王,是为礼学之社会政治论。
TOP
362#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1、真诚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

译:祭祖时感到祖先就在眼前,祭神时感到神就在眼前。孔子说:“我没有亲自参与祭祀,就等于没有祭祀。”(与:音预,参加,参与。)

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吕坤《呻吟语?应务》)

译:不要对着忧愁的人表现出快乐,不要对痛哭的人大笑,不要对失意的人夸耀自己。(矜:自我夸耀。)

2、简易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译:林放询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问得很重要!礼,与其奢侈,不如俭约;丧葬,与其铺张浪费,不如真正地哀伤。”(易:失常,过于浪费。戚:音欺,忧伤。)

3、克己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译: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遵循礼仪规范,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克己复礼,天下人就趋向于仁道了。践行仁道,是由自己去做,难道是由别人去做吗?”颜渊说:“请问践行仁道的纲目是哪些?”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事不去看,不合于礼的事不去听,不合于礼的事不去说,不合于礼的事不去做。”(一日:一旦。)

4、适度

礼者,中也,过则为伪不可谓之礼。([]郭雍《郭氏传家易说》卷四《下经》)

译:所谓礼,就是恰到好处,过头了就成了虚伪而不再是礼了。(谓:称。)

5、和谐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译:有子说:“礼在应用中,和谐最为可贵。以前圣ersonName ProductID="明" w:st="on">明ersonName>君王的治民之道,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小事大事,都依此而行。有的时候行不通,只知道一味地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调节约束,也是不可行的。”

(节选自:陈杰思编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TOP
363#

礼的原则从5个方面来论述。1,真诚。当别人失意时,不要嘲笑别人,也不要表现的过分难过。我们只需要给予对方一个真诚的微笑,有时候一个真诚的眼神便可以给别人安慰。2,简易。“礼,与其奢侈,不如简约。就如同丧葬一样,如果不能治办周到,那就不如真正的悲伤。”3,克己。当遇到事时,克制自己,看是否符合礼的原则。不符合礼的事情不去看,不去听,不去做。4,适度。任何事过了头便就会让人觉得虚伪,而不是礼。5,和谐。在礼中,和谐最为可贵。礼往往是约束的一种有效方法。
TOP
364#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文明行为是每个人的一小步,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讲文明、懂礼仪,那就能让我们的社会迈出一大步。文明对于有些人看起来轻而易举,但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有时文明就是一张纸的厚度,有时文明就是几厘米或几十厘米的距离,有时文明就是一个做手势的动作……

其实,有很多人都能够做到文明,比如:做公共车的时候看见有老弱病残孕让座,上车的时候主动购票;有些年轻人把吃的瓜子皮放在一个小方便袋里,吃完的时候把它扔进垃圾箱;有许多司机师傅不闯红灯,不超速,不酒后驾车……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有极少数的人不能够遵守文明,比如:在公共场所说脏话,打架;随意扔垃圾,吐痰,吐痰是特别严重的,一方面污染环境,一方面痰里含有某些病原体,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任意闯红灯,这样是很危险的,超速是众多的人因车祸而死亡,与其这样,不如好好的遵守交通规则。
让我们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动作做起。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到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服从老师管理;讲文明、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不穿越绿化带;得到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愧于未来。文明就是这样,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TOP
365#

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在社会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就会涉及到礼。我认为在人际交往活动中,首先要以相互尊重为前提,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再者要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另外,现代礼仪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

TOP
366#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所以炎黄子孙我们要用孔子讲的礼的原则来待人处事即“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以诚,以礼待人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所谓“知书达理”礼在人们生活不可或缺,要想得到他人的尊敬与热爱我们就必须拿出自己的真心和礼仪文明来,这样让礼仪成为一种和谐之风,让人们共同遵守,那么现在我国倡导建设的和谐社会将会得到实现!

TOP
367#

       真正知礼的人,会用礼的原则善待他人,用真心用真情去交友、做事,才会不揭人伤疤,不在别人难过时表现出开心的摸样,不向失败的人展示自己的成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礼,也不是迫不得已的节约,而是腰缠万贯还依旧过粗茶淡饭的日子,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礼是一种“恬淡如水,安之若素”的情怀,是一种豁达,一种能容天下的胸襟。礼,亦意味着严于律己、恰到好处。君王若以礼治天下,则天下太平。
TOP
368#

在当今社会,我个人认为“礼”的原则应有所不同了。

首先是“尊重”原则,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其次是“遵守”原则,要求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再次是“适度”原则,在现代礼仪中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最后是“自律”原则,是指交流双方在要求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TOP
369#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我们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礼仪是全世界最为系统、最为成熟的,看看今天的韩国和日本的礼仪,就可以了解中华礼仪的大致面貌,因为他们的礼仪几乎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在我看来,礼仪教育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物质文明发达,而精神文明低下的社会,是残缺的社会,文明发展不完整的社会。礼仪是进入文明阶段的人才有的行为准则,它展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和深层理念。没有礼仪文化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社会;不懂得礼仪文明的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明人。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TOP
370#

      讲究礼仪要注意,礼仪也是有原则的。首先要真诚,用自己的真心去面对不要对着忧愁的人表现出快乐,不要对痛哭的人大笑,不要对失意的人夸耀自己。然后是简易,在办事或者招待别人时,宁可节俭,也不要铺张浪费,记住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其次是克己,在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所以克己是最难做到的,要做到严于利己是需要有很大自制力的。再次是适度,适度也是很难拿捏的,过头了就是虚伪就不再是礼了。最后是和谐,在礼中和谐是最可贵的。
TOP
371#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以礼相待是我们对待别人以及别的国家的最基本原则。礼表现在各个方面,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等,待人真诚,勤俭节约,克制自己,恰到好处,不过分,同时,与人和谐相处。礼之所在,道之所存,仁之所有!
TOP
372#

礼需要真诚,那些过分的礼难免有做作之嫌,往往是夸耀的,这样的虚伪便是无礼了。从礼仪到礼品,我们大可不必违心去做,自然的才会使人心情舒畅。同时,让自己开心才是最重要的,若是实在不喜欢谁,态度冷淡些也是无可厚非的。
TOP
373#

礼的原则有以下几点: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礼作为我们人日常生活的必备是不可或缺的,在我们人际交往当中我们的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我们碰到长辈或者领导要展现出自己恭敬的一面,这样让别人一看我们是一个知书达理有礼貌的人。不要对着忧愁的人表现出快乐,不要对痛哭的人大笑,不要对失意的人夸耀自己。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不应幸灾乐祸,不应雪上加霜。
TOP
374#

本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意思是指要大家坚持倡导周礼,意思上是,首先你自己行为上行得了的,才能要求别人这么做,针对这种有一定范围行为上的要求,孔子说的很公道,不存在什么思想性的东西。不过就是因为,或本就是当时孔子一下搞不清行为准则与思想性意义东西。

在当今社会它也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礼。

TOP
375#

所有的礼,都是围绕着德展开的,都是为了弘扬和表彰德而设计的。违背了德的任何仪式,都不能称为礼。因此,抓住了德,就抓住了礼的根本。
[em0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