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的原则,包括“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孔子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克己复礼”,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由此可见,礼并不是单纯的简单的礼节,更深一层理解,是一种近乎于“理“的概念。但是在孔子那个时代,他所提出的“克己复礼”包含着严格的等级秩序,最终为的是达到统治的目的。这种礼,对于现在的社会而言,需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否则,礼将会变质。真诚,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最有效方式,它可以轻而易举的打开彼此的心扉,畅所欲言。因为没有欺骗,没有算计;简易,勤俭节约,奢侈是落寞的表现,朴素不是贫穷而是一种修养,生活的简单舒易,没有疲惫,却悠然自在,是对礼的一种实现;克己,严格的要求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要求别人做到,首先要自己能够做到,这是对礼的一种铺垫;适度,孔子讲“过犹不及”,凡事太多太少,太好太坏,太大太小都是糟糕的表现,寻找一个平衡点,最适合的程度即可,“中庸之道”亦含有“适中、适合”之意;和谐,是礼所追求的结果,当礼达到完美之时所表现出的便是社会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人类的和谐。
古代礼的原则,似乎还少了点什么,因为礼要用在现在。如果让我为“礼的原则”再加一条,那便是“平等”。平等,是一种秩序的另一面,是对礼更深刻的实践。如今的社会,需要的不是等级,需要的是“人人平等”,要想实现“礼”,首先要实现平等。没有平等的社会,所有“礼”的原则都难以实现。在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最简单的礼节行为,也应该时刻记得时刻践行。因为讲文明懂礼貌本是小学生时期所学习的礼貌行为,可是对于自己,一个大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人际关系恰恰要建立在“讲文明懂礼貌”的基础上,于是我又重新时期小学时期的礼貌课程,每做一件事都会说一个“请”字。凡事有“请”便是一种对他人的抱歉,对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