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4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346#

      礼的原则主要有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真诚就是与人交往要诚实,真心真意,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初衷;简易说的是崇尚节俭,忌讳铺张浪费;克己就是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说的是能够以博大宽容的态度去认真对待每一个人,一视同仁,没有差别。“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告诫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抱有一种同情心去体贴他人的难处,懂得关心、爱护他人;适度指与人交往处理问题等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度或不足;和谐是指与人相处和睦,人际关系良好。在今天的社会,这些礼的原则仍是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所要用到的,今天的我们仍需要时时懂礼仪,讲礼仪,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TOP
347#

儒家提倡礼,意在维护尊卑有序,儒家要求的礼是严格的礼,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礼。要求我们态度认真谦卑有序,不越己,不超过道义,对待礼要持有虔诚的心,不能够跨越自己的界限,而“克己复礼”就是节制一个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和行为以合于礼仪,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复体验。节制情绪、能养气;节制饮食能长寿;节制自己的欲望,能让自己平和。人生的许多福气都生自节制。普通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能走上成为圣贤的大道。然而,节制也当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情绪节制得心如铁石,饮食节制得营养不良,那么就过犹不及了。
TOP
348#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了“仁、义、礼”。礼不仅仅是对人有礼貌,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情。礼的原则是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所谓真诚就是待人接物要真诚相待,要坦诚相待。简易就是性情要随和坦率。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的各方面,在社会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懂得克制自己,克制自己的情绪,要表现出自己的涵养,这是内在。适度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适度的原则,不要过度,适可而止。我觉得只有做到这个四点,不管是社会或者是家庭才会和谐。我们对自己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待人接物要以礼为原本。



TOP
349#

礼的原则告诉我们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的则是尊重,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要学会自尊,这一点也是尤为重要的。在社会层面上讲礼,我们应该遵守社会公德,不破坏社会公共财产。适度也是礼的原则的体现,适度有很多层面的意思,在与人接触时应该适度交往,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度把握好社会运行的规律。通过对礼的认识,我们也更应该自律,这些都是礼的要求,更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正如《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2 15:58:33编辑过]

TOP
350#

自从儒家将礼提出,并且把礼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礼便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对我们人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它是具有很高的人文性原则的。“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由于礼的形成与发展,礼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文化,一种美,对礼的一种追求,也就是一种对人文的一种追求。,另外,礼作为一种思想,它具有一种社会性原则,礼思想的构建也是一种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建构。在不断的礼思想的完善中,一个有礼的,知礼的社会也在逐渐形成[em01]
TOP
351#

  “礼”以人为主体对象,一切“礼”都从人自身出发。“礼者,中也,过则为伪不可谓之礼。”人人讲礼,做到不浮夸,不虚伪,张弛有度。我们要知礼、懂礼、讲礼,更要行礼,要做到尊重人,遵守人情世故,知进退,方能做到适度。我认为,人人在社会交往中都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待人真诚,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现代社会太需要“和谐”这东西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彼此共同努力。
TOP
352#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更要时刻把“礼”铭记于心。遵循“礼”的原则,做到以礼待人。正所谓“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敬者,礼之本也。”,由此可见,要真正做到“礼”,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卑谦,尊敬他人。真诚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把“礼”合理的运用于生活之中,以和为贵。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每件事都关乎于“礼”。遵循“礼”的原则,把“礼”合理的运用在生活之中,自然而然,一个“礼”的社会也逐渐形成。

TOP
353#

        以礼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交往,要礼貌,要热情而真诚。热情的态度意味着对别人的接纳,会给人予尊重的感觉,当然,热情不能过火,过分的热情会使人感到虚伪和缺乏诚意。所以,以礼待人,热情一定要出自真诚,要是尊重他人的真挚感情的流露。另外,礼还要注重简易与和谐,对人的尊重不一定要用金钱物质来表达,俗话说“礼轻情意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最重要,所以,礼待他人要注意和谐处之,互相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就能做到互相礼让、以礼相待。
TOP
354#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和谐。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只有以礼待人,有来有往,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与人的交往越加频繁,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都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在这些交往活动中,我们应该遵循平等、真诚、互尊、宽容、守信等等原则。

       礼仪不是法律,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与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合乎道德及规范的一些行为准则。所以,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自觉按礼仪规范去做,而无需别人的提示和监督。

TOP
355#

孔子只说了君臣之间以礼相待的情况,而孟子更大胆地说出了孔子没说的另一种情况,若君不以礼待臣,臣同样不必以忠事君。我为儒家学说的礼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
再说克己,我为同样是礼的核心意义。儒学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生活,同样也不反对对满足欲望的合理追求,但儒学认为对欲望的追求应当适可而止。士大夫以“八佾舞于庭”被孔子认为是不可忍之事,笔者认为并不是孔子迂腐,而是认为士大夫行天子之礼是僭越,是欲望超出其身份允许范围的表现。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以有道的方式取得的财物终究有限,而人的欲望如不加以控制则是无尽的。今天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追求不必再受等级制度的限制,但将自身的欲望克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还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礼的外在表现如:礼节、礼仪等在不断发生变化,但礼的核心意义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永远是我们现代人所应当继承的传统价值观念。

TOP
356#

礼的本义包含了氏族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套习俗规范,随着阶级划分,里的内容和形式逐渐分离,矛盾日益尖锐,其原始的人道精神单薄了消失了,礼变成了礼仪,变成了礼制宗法,封建礼制。提到礼就不得不涉及“仁”。仁礼结合。礼为仁之体,仁为礼之义。孔子主张仁与礼的统一,二者不能分离。在其思想体中,仁与礼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彼此浑然一体。孔子维护“克己复礼为仁”的旧观念,“亲亲”和“尊尊”宗法等级原则就不能不渗入爱人之仁中,这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有等差,有等级的。缺乏了仁的礼,就是僵化的仪式。所以要将礼化为一种个人的道德自觉,赋予礼以新的价值和内涵。

TOP
357#

      吕坤说:“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真诚是礼的第一原则,这和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致的。街边乞讨,在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面对残疾的青年,面对衣衫褴褛的儿童,面对双目失明的盲人,我们做了什么?是留下不信任和厌恶的目光,还是留下了关怀的话语和友善的捐赠?我想如果人们都以自我为中心,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不堪设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对人真诚,使我们实现“礼”的第一步。
TOP
358#

礼因情而制,这五项原则都体现了这一点。礼对自然而发情感的约束,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规定,是人异于禽兽的关键,其中自有人道在焉。学习和把握礼的原则,我认为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防止流于假情虚礼,没有这些原则,只是为形式而形式地学礼践礼,反而会起很坏的作用。比如我对我的老师,心中存有恭敬,则我在老师前的所言所行就都合乎礼的原则。心中不存恭敬,虚执一套古礼,即使学得很精,也算不得真学问,且妨害世道人心。

TOP
359#

现代社会,为人处世更加需要真诚。真诚对待他人,他人也会真诚地对待我们自己。同时,也要做到适度原则,如果过分做的真诚,别人就会觉得你虚伪了。所以,我们在做到真诚的同时,也要牢记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TOP
360#

礼的原则,包括“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孔子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克己复礼”,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由此可见,礼并不是单纯的简单的礼节,更深一层理解,是一种近乎于“理“的概念。但是在孔子那个时代,他所提出的“克己复礼”包含着严格的等级秩序,最终为的是达到统治的目的。这种礼,对于现在的社会而言,需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否则,礼将会变质。真诚,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最有效方式,它可以轻而易举的打开彼此的心扉,畅所欲言。因为没有欺骗,没有算计;简易,勤俭节约,奢侈是落寞的表现,朴素不是贫穷而是一种修养,生活的简单舒易,没有疲惫,却悠然自在,是对礼的一种实现;克己,严格的要求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要求别人做到,首先要自己能够做到,这是对礼的一种铺垫;适度,孔子讲“过犹不及”,凡事太多太少,太好太坏,太大太小都是糟糕的表现,寻找一个平衡点,最适合的程度即可,“中庸之道”亦含有“适中、适合”之意;和谐,是礼所追求的结果,当礼达到完美之时所表现出的便是社会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人类的和谐。

古代礼的原则,似乎还少了点什么,因为礼要用在现在。如果让我为“礼的原则”再加一条,那便是“平等”。平等,是一种秩序的另一面,是对礼更深刻的实践。如今的社会,需要的不是等级,需要的是“人人平等”,要想实现“礼”,首先要实现平等。没有平等的社会,所有“礼”的原则都难以实现。在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最简单的礼节行为,也应该时刻记得时刻践行。因为讲文明懂礼貌本是小学生时期所学习的礼貌行为,可是对于自己,一个大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人际关系恰恰要建立在“讲文明懂礼貌”的基础上,于是我又重新时期小学时期的礼貌课程,每做一件事都会说一个“请”字。凡事有“请”便是一种对他人的抱歉,对他人的尊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