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4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286#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另外,我认为,在现当代我们讲“礼”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才能发挥出“礼”的在当代社会的现实作用:

“尊重”原则: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

“遵守”原则/FONT>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  

“适度”原则:现代礼仪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

              握好一定的分寸。   

“自律”原则:交流双方在要求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让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曾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我们在看到韩国、日本大力发展从我们中国引入的礼仪文化,听到别人对我们中华民族还是不是礼仪之邦的质疑时,难道不因该好好反思吗?

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与原则。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 ,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来越多,社会也越和谐、安定,我们会挺起胸膛,自豪的说:“我们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一直都是礼仪之邦,文明大国!”

TOP
287#

儒家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反面而言,“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从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曲礼上》)。在孟子看来,仁、义、礼、智既是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更是人基本的德行。人之有精神的仁、义、礼、智“四端”,犹如人之有肉体的双手、双脚“四体”;“礼之端”即“辞让之心”。人如果无“辞让之心”,即“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因此,“礼”便为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TOP
288#

我觉得礼的原则初了老师讲到的几方面外,还有三个方面需要提出,首先是尊重,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交往活动要以尊重对方为前提,尊重对方的想法、行为,不要随意污蔑、怀疑对方,在不伤害对方尊严的同时维护自己的自尊;第二,要注意适度原则,现代礼仪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第三,要学会自律,在需要别人尊重自己的同时,先要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达到了礼的标准。

TOP
289#

希望学校多开展一些关于“礼仪”方面的讲座,提高人们对礼貌的认识。

TOP
290#

待人真诚,生活质朴,有一定的自制力,自己所要求的量要适度,并与他人和谐相处。孔子曰: 不学礼,无以立。不讲礼法,不足以在社会上立足。
我相信讲礼之人,必会受到别人的尊敬,也会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缕芳香。
TOP
291#


待人真诚,生活质朴,有一定的自制力,自己所要求的量要适度,并与他人和谐相处。孔子曰: 不学礼,无以立。不讲礼法,不足以在社会上立足。
我相信讲礼之人,必会受到别人的尊敬,也会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缕芳香。
TOP
292#


待人真诚,生活质朴,有一定的自制力,自己所要求的量要适度,并与他人和谐相处。孔子曰: 不学礼,无以立。不讲礼法,不足以在社会上立足。
我相信讲礼之人,必会受到别人的尊敬,也会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缕芳香。
TOP
293#

以下是引用武科大赵书莹在2011-11-13 21:57:15的发言:






待人真诚,生活质朴,有一定的自制力,自己所要求的量要适度,并与他人和谐相处。孔子曰: 不学礼,无以立。不讲礼法,不足以在社会上立足。
我相信讲礼之人,必会受到别人的尊敬,也会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缕芳香。
TOP
294#

以下是引用易贤在2009-10-13 22:29:28的发言:

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央提出“和谐社会”这个理念,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TOP
295#

1、我们常说:心诚则灵。为人处世应该表里如一才符合“礼”的规范

2、孔子是十分重视礼仪的,但却极力反对形式主义,这也给我们现代人以启示,不该只注重面子而铺奢浪费,否则就没有真正做到“礼”的原则

3、要做到“礼”,还要克己复礼,也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有规矩,但这不代表束缚住我们的自由,人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我们可以在法度规范之内充分的行使我们的自由,而作为现代人更要遵纪守法,时刻用“礼”的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4、行礼也要适度,如果过度了就会显得愚钝

5、朱子注:“严而泰,和而节,此理之自然,礼之全体也。毫厘有差,则失其中正,而各倚于一偏,其不可行均矣。”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治理国家都要自然、和谐、合情合理、重礼而行之。

TOP
296#

许多人在平时,尽管修身修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尽管如何标榜“为圣人立言,为天地立心”的大志;尽管如何养性、敦品、慎行、守信……,但是一遇到“富贵”就瘫痪了;只好闭起眼,昧着良心去升官发财了。父母和老师我们从小就教我们有礼,讲礼,懂礼,知礼,这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总是照做不误,可是长大了以后,受到了社会风气的影响,我们逐渐迷失了自己,违背了自己从小恪守的讲礼,懂礼,知礼的准则,开始盲目地追求权和钱,最后弄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现在的我们快乐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TOP
297#

行礼时内心要真诚,要怀有仁爱之心,要体谅到对方的感受,不能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其次,行礼切忌过繁。儒家讲见人要行礼、鞠躬。但在生活中,我们一天会见到许多人,如果每次都鞠躬,那一天下来,仅鞠躬就行了,其它的事都做不成了。因此,我们行礼讲求的是诚心,而不是外在的行礼行为。但见到长辈也尽量要鞠躬,如果一天内见到多次,后几次就可以以点头来示意。所以礼的实行是需要变通的,尤其是在现代。而在礼的运用中,和谐也很重要。在古代,君王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已达到社会和谐。现代社会中,礼更多的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譬如,在公交车上,我们常能听到“请主动为老幼病残孕的乘客让座”的提醒。这种善意的提醒是礼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体现,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可见礼在现代还是有很强的社会意义的。

TOP
298#

行礼时内心要真诚,要怀有仁爱之心,要体谅到对方的感受,不能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其次,行礼切忌过繁。儒家讲见人要行礼、鞠躬。但在生活中,我们一天会见到许多人,如果每次都鞠躬,那一天下来,仅鞠躬就行了,其它的事都做不成了。因此,我们行礼讲求的是诚心,而不是外在的行礼行为。但见到长辈也尽量要鞠躬,如果一天内见到多次,后几次就可以以点头来示意。所以礼的实行是需要变通的,尤其是在现代。而在礼的运用中,和谐也很重要。在古代,君王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已达到社会和谐。现代社会中,礼更多的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譬如,在公交车上,我们常能听到“请主动为老幼病残孕的乘客让座”的提醒。这种善意的提醒是礼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体现,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可见礼在现代还是有很强的社会意义的。

TOP
299#

礼的原则

    在这一节中,我明白了,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都是礼的原则和重要内容。古人所讲的真诚,是对神、对祖先的尊敬,现在的我们,更应当是人与人之间讲究真诚、礼让。在孔子眼中,不能铺张浪费,尤其是葬礼要从简。所谓的克己,就是要在遵循礼教的基础上自己学会约束自己。当然,礼也要适度,过了头就是虚伪了。在这些礼的原则当中,最重要的是和谐,这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原因所在。

TOP
300#

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五个词展示了中国礼的原则。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仁义礼智信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